金匮14-5水气病的血分和气分的辨证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8喜欢:2

 

这里是黎明素问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共同学习经典,吃透中医精髓,学习路上我们不再孤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第五部分的内容,本段比较繁杂、晦涩,本质上来说,还是在讲脉象和症状的分析。

 

水气病的脉象辨证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

按:

“趺阳脉”是足背的趺阳脉又称冲阳脉,切脉部位之一,位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经脉,以候胃气安危的;

 

“趺阳脉当伏”,原来有水气话,趺阳脉应当是伏的;

“今反紧,本自有寒”,水气,本来趺阳脉是伏的,“紧”说明还有寒邪;

“疝瘕”,“疝”是睾丸牵引少腹,抽引急痛;“瘕”是腹中的包块,或聚或散,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位置;

“腹中痛”,是既有寒邪,又有水邪;

“医反下之”,庸医错误判断,以为只有水邪,没有考虑到寒邪,用了寒凉的下法;

“下之即胸满短气”,下之后,寒邪更重,水邪也不去,但阳气津液亏损更重;

所以津液向上蒸腾更受寒邪水邪的阻滞,所以“短气”;

胸中阳气虚损,水邪寒邪趁虚上逆到胸中,胸中阴邪盛,所以“胸满”;

同理,腹部阴邪盛,所以腹满。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按:

这条和上条有对应关系,

上条讲水邪与寒邪互结,这条讲水与热邪互结;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水气趺阳脉应该是伏,现在反而是“数”,

“消谷,小便数”,阳明胃经热,应该伴随着消化加快容易饿,小便频数;

“今反不利,此欲作水”,现在阳明胃经热,但是小便不利,说明是水气与热邪互结,成为湿热之邪。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按:

这条实际上在讲,少阴阳虚水湿的病症机理。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表证阳气不足,所以脉弦,恶寒;

“水不沾流,走于肠间”内里的少阴肾经阳虚,所以下焦阳虚,水湿泛滥,所以“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

阳虚水湿,阻碍膀胱疏泄,所以“小便即难”。

 

 

血分和气分的辨别

 

师曰: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

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清,胃气衰则身肿。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按:

这条继续讲水气病的病机,并进一步讲了妇人血不利的血分证和水气病的关系。

“寸口脉沉而迟”,指手上的寸关尺脉,“沉则为水,迟则为寒”;

“寒水相搏”有寒就有水,有水寒难散,基本上是这个规律;

因为寒湿的原因,所以脾胃两经受寒湿影响“趺阳脉伏”,大便中出现“水谷不化”大便溏泻即“鹜清”,水气充斥皮肤,所以“身肿”;

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衰弱,叫“少阳脉卑”,手少阳三焦经决渎功能失常;

足少阴肾经的脉细,说明血少,表现为下焦寒邪凝结,脉道壅塞;寒邪对胞门子宫封闭气血;

男子就会小便不利,女子就会出现经水不通;

阴血没法正常回流入肾,导致肾经津液无法正常蒸腾,所以泛滥成阳虚水湿;

 

“名曰血分”,实际上这是一个阴虚血分证的形成开始,也是跟我们阐述了,阳虚如何导致阴虚的病症机理。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按:

四肢厥逆,但是又同时有皮水,文字太过简略;

实际,从方剂反推,应该伴有内热和尿血等症;

用:

滑石利水泻水瘀热,郁热一去阳气可通;

生蒲黄炒黑,行瘀血通脉络;

阳气通达,皮水和四肢厥逆自然消散。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

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阳气不足,迟则为寒。

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

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

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按:

这条详细讲解气分病症,并与前面的血分病症做对比,以更明了。

“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因为寒凉,阳气不足,导致血脉也寒凝不通,所以“血不足”;

“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阳明经的趺阳脉“微而迟”,表示寒邪强盛入里,内在太阴少阴的阳气不足;

 

寒气强盛,阳气不足,所以“手足逆冷”,同时也有“营卫不利”的表证,太阴内里病症“腹满肠鸣”,阴血和阳气都受到绝大的损害;

“阳气不通即身冷,阴血不通即骨疼”;

“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这句不好理解,其实就是把“前”字往后放就好理解了,阳气畅通之前表现为恶寒,阴血畅通之前表现为麻木不仁;

“实则失气,虚则遗尿”,这半句不能放在最后,要往前放;在上述阳虚水湿的情况下,如果大便寒凝便秘,就会不断放屁,如果虚症寒凉溏泻,就会导致膀胱筋脉失去阳气的控制,而出现遗尿;

“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名曰气分”如果阴血得到补益,阳气得到温通,周身的气机得到畅通运行,水谷之气,经过肺气(大气)的输布全身,阴寒之气就会消散;

以上就是气分的病症机理;

虽然文本内容比较晦涩,但脉象非常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微、迟】,即脉的反弹力不足,脉管是比较粗的,为阳虚水湿的特征;

【涩、细】,即脉的血量不足,脉管是比较细,或者摸不到的;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按:

上面讲了气分病症之后,这条讲气分病症的治疗方剂,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其中“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应该是后面一条“枳术汤”的病症,我们在之前的章节里讲过了,这里应该去掉。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按:

麻黄二两 桂枝三两,强力解表寒,用了麻黄汤的方根;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温脾经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附子大温肾阳、细辛强力化水湿。

 

 

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

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

何以故,去水,其经其下。

按:

这条阐述女性两个病症的先后关系:

一个是经水先断,因为其他原因比如情志,阴血阻塞,血虚血热,心血不能回流到肾中,导致膀胱津液蒸腾障碍,阳虚水湿,后又表现为“病水”,本质上属于血分的病症,应该先治血分,所以这个病症就比较难治;

阳虚水湿要温阳,但是又容易加重血热;阴虚血热要凉血活血,但又容易伤阳,所以难治。

 

另一种是“水分”,由于先病水肿,水湿拥堵,经脉不通,最后导致经水断流;

治法自然是要行水散湿,“去水,其经其下”,所以这个病症也好治一些。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按:

这是一个水气病的,辨证案例,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病人的症状如下(学生问):

病人有多年水气病,“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

病人的主诉,不是强调水病相关的症状,“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这些症状主要表现在胸中和喉咙、微微咳喘等;

于是请教老师,脉象如何?

 

师曰:

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

按:

老师回答说,“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病邪在“关元”的位置,即为太阴脾经的寒湿;

 

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

按:

病邪侵入初期,年轻气盛,不觉得有什么影响;

“阳衰之后”年长一些,阳气进入衰竭周期,阳气不足阴寒变盛,寒邪趁阳气不足四处妄动,随着“肾气上冲”,顺着少阴肾经寒邪上攻,所以“喉咽塞噎,胁下急痛”;

这里其实不完全是“肾气上冲”,应该理解为寒邪上攻,属于“奔豚”之类,或者是顺着肝经的上攻,寒邪湿邪影响下,形成肝经的上逆和气结,所以“喉咽塞噎,胁下急痛”;

 

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

按:

开始讲错误的治法了;

因为是水气病的表现,比如阳虚水湿,舌苔水滑、大便溏泻,“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

就用了“十枣汤”之类的,针对“留饮”的下水药,上冲的气逆没有消除,“气击不去,其病不除”;

 

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

按:

下法不行,又用了吐法;

“重吐之”,导致胃中津液匮乏,所以“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

重吐,伤津液,伤脾阳,水湿进一步加重,所以“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

浮肿,即为脾阳虚。

 

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

按:

两招不效,又出第三招,用了“葶苈丸”想下肺中的水饮,当时有一点小小的效果;

但由于后来患者“食饮过度”,出现“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

 

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

按:

正确的治法,应该是,先治上逆的冲气,比如用岺桂术甘汤,温化水饮;

然后再治疗咳嗽,考虑用“甘草干姜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之类的温太阴化水饮,温煦肾阳的方剂;

 

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按:

这句不好理解,其实不是先治新病,后治老病;

意思是说,既要针对当前的病症、脉证;

又要考虑之前病症的形成原因;

才是正确的对待病症的思维。

 

总结一下

这是水气病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内容比较多

讲了大量的水气病,脉象和症状,其实就是太阴病和少阴病的症状和治疗。

 

还讲了2个方面

一是:血分瘀堵,导致的水气病,应该先治血分病症,水气病自然就好了;

二是:气分寒凉,导致的血分病症,应该先治气分水气病;

 

以上说明,发现太阴、少阴水湿,还应该判断阴虚血热的情况,一同下药。

 

好,《金匮要略·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内容最多,条文也有一些分类不清晰的地方,我们花了五个章节,才全部讲完;

今天就讲到这里。

全部讨论

2023-05-17 03:20

老师好,我看了您的分享,受益匪浅,非常感谢。请教帮忙看看您我家孩子的情况属于哪种。我也自学好多年,给我儿子用药调理。感觉一直调不好。
他可能先天不足,两三岁就鸡蛋牛奶过敏。这是脾虚还是肾阳虚呢。个子一直不高倒数一二了。
然后老人给看电视,眼睛开始眨,并抽动症,我给吃的芍药甘草汤。四逆汤之类,把症状控制了。比较容易感冒咳嗽,给小青龙半袋能好。前年夏天看到他腮帮有红血丝,晚上热,好漱口水,给他熬了三剂清营汤,感觉阳气被打下去了,然后一年都没换牙。尿床了几次,有时候他累了还会说腰疼。我一直后悔给他这个方子,不知道如何补救。偶尔会给他吃点附子,也不敢多给。
现在十岁了,还是个子矮瘦。鼻子旁边嘴唇周围发青发暗,还在这个区域长痦子,感觉舌下静脉有点大,舌上还有红点,舌根苔厚
大便一两天一次大条。手脚稍凉。晚上睡觉脖子头会出汗,脚热,冬天都会放被子外面。平时不热就躺床上就热。我给他吃潜阳丹后,脚就不热。不吃就容易热。对了这几年还有过敏性鼻炎,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晚上睡觉鼻子堵,白天眼睛痒。
我感觉少阴应该有
厥阴血虚应该也有
这两天看到 当归四逆汤?不知哪里需要改一改。
对了他的脉数有点弦细,不知能不能加制附子
请老师能帮忙看看分析一下适合方子,非常感谢

2023-05-10 19:39

感谢老师的分享!老师,我想请问一个问题:我看到《内经》中说“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老师您常用附子温肾阳,请问附子是大热的,会有伤气的风险吗?

2023-05-03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