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12-3痰饮咳嗽病(悬饮溢饮的治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这里是黎明素问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共同学习经典,吃透中医精髓,学习路上我们不再孤独。

 

上节,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原文的顺序,打乱,重新按类型进行归类

① 在心下、在胃、在脾、在脐下,叫痰饮;多寒证;要注意的是,饮不是痰,叫【淡饮】更准确,如水流动的形态,其中夹杂着痰涎。

② 在心脏两边、肺中的叫支饮;犹如旁开树枝;多有热证;

③ 在肋下的,叫悬饮;犹如悬挂在一侧的肋下,偏于一侧;

④ 在四肢、皮肤、肌肉层的,叫溢饮;满了跑到四肢去了。

 

前两节,我们讲了第一大类【痰饮淡饮】,第二大类【支饮】,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的剩余部分,

悬饮和溢饮的治法;

 

 

(一)悬饮

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

按:

水饮入肋下,属足少阳经,循行路线,少阳经脉从锁骨的缺盆穴下胸中,循肋里,过季肋的部分,其经多气属相火;如今被水饮所积,胆经相火下降不利,于是从相火上逆胸中,成为咳唾,并通过足少阳经,吊引肋下为痛,叫做悬饮。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按:

肝脉,分布在肋下;

肋下水饮支满,实际上是偏一侧的水满,阻滞肝脉的经气运行;

肝脉上注入肺中,所以肺咳嚏的时候,牵引肝脉,肋下痛;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

按:

本条跟上条一个意思

肋下水饮,由于肝脉上注,咳嗽的时候,肋下痛引缺盆,更痛。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按:

悬饮在肝脉,疼痛在里,所以脉弦,且沉;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按:

甘遂性苦寒,能泻经络水湿,甘遂迅猛直达;

大戟性苦辛寒,泻脏腑水湿,清除痰饮;

芫花性苦温,破水引的巢穴结聚;

大枣,甜味十足,缓解药物毒性,使得峻下不伤正。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

 

按:

胡希恕胡老介绍过一种方法,一整斤的红枣,煮一大锅,去皮去核;

加入以上药粉5-6克;

患者一天喝一碗,写下溏稀粪便、水邪,直到大便正常停止。

 

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按:下后伤证,不能吃寒凉、油腻、腥臭,用白粥或小米粥,慢养恢复。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按:

咳,若水饮在肺,应该脉平、脉不弦;

现有脉弦,说明有水饮,且在肋下;

这里应该咳,痛引肋下,用十枣汤。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按:

这条是长年的支饮,不是悬饮,但同样用十枣汤;

严重的水饮,积聚体内,还是要用十枣汤。

 

悬饮的小结:

水饮在胁下,胁下支满,咳唾引痛,嚏而痛,痛引缺盆,咳嗽则甚;脉沉弦。

治法:十枣汤

 

(二)溢饮

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

按:

水饮泛滥,流于四肢,如果四肢阳气盛,则汗出;

现在不汗,是阳不胜水,反被水饮阻滞经脉荣卫的运行,所以身重浮肿疼痛,

这就是溢饮。

水在脾,少气身重

按:

水邪在太阴脾经的脾脏积聚;

脾经主津液输布,输布不利,实际上是脾阳不升,中气不足,所以“倦怠少气”;

脾经主肌肉,肌肉也停积水湿,所以“身重”;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按:

溢饮,四肢沉重,应带有点烦躁;

水饮偏表,且带有一点瘀热;

所以用大青龙汤。

这里小青龙汤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小青龙主治,心下内有水气、白水淡痰,外有风寒咳嗽。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按:

大青龙汤,相比麻黄汤证,麻黄加倍,桂枝不变,解表力量很大;

杏仁40枚略少于麻黄汤的70枚,主要是解表散水湿,作用于肠道气机的杏仁略少;

生石膏,清肌肉水湿淤堵的瘀热烦躁,用量“如鸡子大”不是特别大,相比木防己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要少很多,也说明“鸡子大”的本身不是很大,估计在20-30克的样子,当然这是我的估计。

因为发汗力度太大,所以“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但是也有发汗过度的“汗多者,温粉粉之”,这里的温粉,应该是面粉之类的粮食磨粉。

 

溢饮的主要治法,是大青龙汤;

下面几句,可以说是对水饮的总体说法: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按:

痰饮,为水湿,夹杂着寒;

用温补,太滋腻;

用燥热,则水结不散,反成痰结;

用寒凉,则水凝结更多;

用泻法,则脏腑更虚;

所以,痰饮(淡饮),主用温药,药缓但力专,正邪兼顾,温热化寒,温热逐饮。

 

 

脉沉者,有留饮。

按:

脉沉者,当责有水;

 

脉浮而细滑,伤饮。

按:

脉“浮而细滑”,实际就是脉弦,脉弦为里有水饮;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按:

“脉弦”为你有水饮、寒湿;“脉数”为有瘀热;为阳中有阴;

“冬夏”就是大寒大热的意思,天气大寒大热,身体病症也容易复发、反复,所以“冬夏难治”。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按:

脉单弦,单手脉弦,是有水饮;

有些情况是偏于一侧的,比如说悬饮,所以“脉偏弦者饮也”;

脉双弦,双手脉弦,除了有水饮,还有风寒或阳虚,是正气虚损的表现。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

按:

“久咳数岁”,是咳喘多年,老病号了;

“其脉弱者可治”,脉弱是正气虚损,邪气不胜,可治,好治很多;

“实大数者死”,是邪气盛,很难治愈,当然不一定是“死证”。

 

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按:

接上句,久咳,脉弱脉虚;

咳是支饮在胸中;

“苦冒”,应该是水饮在心下,苦冒、眩;

属于水饮既在心下、又在胸肺之中,久咳的人,水邪重也是难免的。

 

 

 

 

总结一下:

(1) 悬饮:

水饮在胁下,胁下支满,咳唾引痛,嚏而痛,痛引缺盆,咳嗽则甚;脉沉弦;

用十枣汤。

 

(2) 溢饮:

水饮溢于四肢,身重,不汗出,烦躁,用大青龙汤。

 

《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的悬饮和溢饮,就讲到这里,

下节,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中展现的痰饮治疗的经典辨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