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12-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支饮的治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3

这里是黎明素问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共同学习经典,吃透中医精髓,学习路上我们不再孤独。

 

上节,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我们把原文的顺序,打乱,重新按类型进行归类

① 在心下、在胃、在脾、在脐下,叫痰饮;要注意的是,饮不是痰,叫【淡饮】更准确,如水流动的形态,其中夹杂着痰涎。

② 在心脏两边、肺中的叫支饮;犹如旁开树枝;

③ 在肋下的,叫悬饮;犹如悬挂在一侧的肋下,偏于一侧;

④ 在四肢、皮肤、肌肉层的,叫溢饮;满了跑到四肢去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的第二大类【支饮】;

 

(一)支饮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按:

水饮流入肠间,肺与大肠相表里,宗气不利,阳不能升,阴不能降;

水饮停在胸膈,左右犯肺部,尤其是躺下时,肺部压迫阻滞加重,“咳逆倚息,短气不得”;

水气淩肺,气失宣讲,气逆于上,皮肤上形如水肿;

这就是支饮的特点。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

按:

“胸中有留饮”,实际上是肺中有支饮,肺气不宣,所以“短气”;

“渴”,是因为肺气不畅,津液不能灌溉全身,所以身上各个器官和细胞,反而缺乏津液的补充,所以口干舌燥,出现口渴;

所以肺中水饮,口渴、口舌干燥,是有轻度的瘀热了,当然身体总体还是寒凉水湿的,这点要注意。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按:

“水在肺”,水饮在肺中,肺气激动水饮,形成涎沫,所以“吐涎沫”;

“欲饮水”,同上面一样,津液不能灌溉全身,于是口渴,想喝水。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按:

水饮在肺中,不是风寒,不是其他部位的水饮,所以“肺饮不弦”;

但是“苦喘短气”,是肺有水饮的主要特征;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按:

这句跟上面是一个意思,水饮在肺中,不伤经脉,所以脉平;

但水饮在肺,阴阳升降受阻,所以“喘而不能卧,加短气”。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

按:

民间有经验,暑热大量喝冷水,会“炸了肺”;

所以电视上经常演的,牛马饮水、或给路人喝水,要撒一把稻穗,不能让喝太快,防止“炸了肺”;

这“炸了肺”,实际上是太阴水饮,加上肺中水饮,导致爆咳、喘满的意思。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按:

这个类似我们现在说的哮喘症;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这是肺有水饮,所以“喘、咳、吐”;

“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如果受外界风寒引动,加上原有内在的肺中水邪,外有风寒束表,内有水饮动荡,肺中阳气不得宣发,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风寒咳嗽病症:

“发则寒热”,是有风寒的表现,发热恶寒也有可能;

“背痛腰疼”风寒束表,太阳经气机被风寒束缚,所以“背痛腰疼”;

体内肺中水饮激荡,所以“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

 

“伏饮”是藏得比较深的意思,正常无病,一有风吹草动,就内外勾结,诱发哮喘。

 

小结:水饮在肺【支饮】的特点是:

① 渴欲饮水、吐涎沫

② 咳逆倚息、不得卧

③ 苦喘、咳、短气

④ 肺饮,脉平不弦。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按: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这是肺中有水饮,所以气满、喘咳;

“心下痞坚”,是心下有水饮了,心属火,火与心下水饮相搏,结成痞坚;实际上是阳明经有气分瘀热了;

“面色黧黑”,肾阳不足,肾水泛滥,肾水对应黑色,所以面色黧黑;

“脉沉紧”,脉沉紧,为水饮在里;

“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久病多日,庸医用吐下的错误方法,自然不愈;

这个症状,总体看,肺中有支饮,心下有水饮结痞,肾水泛滥,水湿淩心。

 

木防己汤方

木防己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按:

木防己三两,辛寒、通结气、散肺中、心下的水饮;

生石膏十二枚(鸡子大),这个用量倒是不小,清水湿痞结的胃热、肺热;

桂枝二两,由下向上温通血脉,针对水气淩心的心阳不足;

人参四两,重用,补足中气不足,补肺气不足、补久病的虚损;

 

虚者即愈

按:

如果心下痞坚,并不严重,只在气分,为正虚,服用木防己汤之后,就应该水结散开,心下柔软;

 

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已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按:

如果心下痞坚,比较严重,为邪实;

服木防己汤后,还会复发,说明水结严重,已入血分;

应该去掉气分的清热透热药物生石膏,改用血分药的芒硝,祛痰结、消血痹,同时清热;

茯苓伐肾水泛滥,助力芒硝祛水邪,使芒硝行水、散瘀血结之力大增。

 

注意:

我们在调胃承气汤中,

大黄四两、炙甘草二两、芒硝半升

这里芒硝:性味咸苦而寒,具有一定软化大便、泻热通便的功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辅佐大黄的泻热通便功效;

 

结合木防己去生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以及调胃承气汤;

芒硝,是咸寒、清热、散血瘀郁结,这个没问题;

而应该注意的是,心下的痞坚,大肠的便秘瘀堵,都是起作用的;

心下痞坚,在胃脘的上部,调胃承气汤,瘀热瘀堵应该也在阳明胃的偏上的部位。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按:

“支饮”是肺中有水饮;

“胸满”,水饮阻滞气机,先是下焦不通,逆行渐高,使得居高的胸肺,气满;

枳实和厚朴,是气分药,破气下行;

枳实主要破胸中之气结,厚朴破下焦气结,同时泻下;

因为是支饮,有一定的水饮瘀热(肺热、大肠瘀热),所以可以加寒凉的大黄,助枳实厚朴,推水饮直出地道,排出体外;

 

小承气汤 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厚朴二两、枳实大者三枚

厚朴大黄汤方组成:

大黄六两 厚朴一尺 枳实四枚

 

对比两个极为类似的方剂,

厚朴大黄汤的大黄用量,厚朴用量,都是更大的,而且“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说明本条“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更为严重,从下腹大肠到胸腹胃脘,都有气结;

而小承气汤,重点在大肠局部部分的便秘,“若更衣者,勿服之”服用也比较谨慎。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篇中)。

按:

“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以上是前文肺痈的条文;

 

本条“支饮不得息”,跟上述情况类似。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按:

“此肠间有水气”,这句话是重点,大肠为水饮阻滞,气机不通,所以“腹满”;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通畅,通调水道,灌溉全身;

现在“肠间有水气”,阻滞了肺气的宣发,津液无法输布,身体各脏腑缺津液,所以“口舌干燥”;

 

 

己椒苈黄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

渴者加芒硝半两。

按:

防己:辛寒,宣通肺气,通调水道,下利祛湿;

葶苈子,寒凉,所以先熬去寒,泻肺下气,使水气下行;尤其能利小肠;

椒目,不是花椒,椒目的味苦,性寒,归脾、膀胱经,具有利尿、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痰饮咳喘、不能平卧;

花椒来源于芸香科花椒、青椒的果皮,椒目是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椒目的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咳嗽等疾病,并且有毒,不能生食;

 

腹满,所以邪实气结比较严重,且有瘀热,用大黄通泻水邪和大肠瘀堵;

整体方剂是以寒凉清热,祛饮下水为主。

“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实际服用丸药用量不大;

 

“稍增,口中有津液”,如果有好转的话,肺气通宣,口中会有津液;

“渴者加芒硝半两”,如果还是口渴,说明水邪结聚在大肠比较严重,瘀热也更重,加少量芒硝,清热散结。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方见上)。

按:

“支饮家”,指多年的支饮患者;

心肺所居,支饮横据其中,水饮动肺则咳,水饮动心则烦,水饮阻滞阳气血瘀则痛;

心肺俱病,容易猝死;

至一百日到一年不死,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

 

总结一下:

水饮在肺【支饮】的特点是:

渴、吐涎沫、咳逆倚息、不得卧、苦喘、咳、短气;

 

所以支饮在肺,与痰饮【淡饮】不同,痰饮淡饮,多寒凉、水湿;

肺部支饮一般有水邪的热象,应伴随口渴、脉数,一般药物都是寒凉清热祛湿的;

 

① 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脉沉紧,木防己汤主之。

② 支饮不得息,喘不得卧,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

③ 水邪在肺、在肠、肠间有水气、腹满、口舌干燥:己椒苈黄丸;

④ 胸满、便秘,厚朴大黄汤主之;

⑤ 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十枣汤。

 

好,《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的第二大类【支饮】,

今天就讲到这里,

下节我们继续讲,悬饮、溢饮和其他夹杂水饮的案例。

 

全部讨论

2023-06-08 11:14

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请教黎明老师,其形如肿是指头面还是全身?

2023-03-04 20:27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