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5-4中风历节类似病的几个附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这里是黎明素问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共同学习经典,吃透中医精髓,学习路上我们不再孤独。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五》的中风和历节病的相关条文和方剂,在文后北宋医学家林亿等人,校正的时候,还从其他书籍摘录了几个方剂。

广义中风,是血虚,肝经枯燥,肝阳上亢,加阳虚,并遭遇风邪入侵;

历节病症,是阴阳两虚,身体枯瘦、四肢失养,风寒侵袭、关节肿胀、疼痛黄水;

续命汤,我们已经在前面中风的章节讲过了;

 

 

剩下的方剂,虽然放在了同一章节,但是与中风、历节病症的区别还挺大的,我们一起看一下:

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按:这里的“脚气”,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脚气”“香港脚”;

用明矾煮水泡脚,明矾有燥湿、杀菌的作用,可以适当的抑制脚气细菌的生长;

当然更重要的是脚上的寒湿,要另外治疗,一般是来自于体内的太阴寒湿和少阴阳虚;

 

附方

《千金》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三分 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

按:

从方剂上推测,这个病症,并没有中风的阴虚血热,太阴脾经和少阴肾经的阳气都比较充足;

只是在太阳经上有风热湿邪,入侵较深,到达经络,“手足拘急,百节疼痛、恶寒”所以用麻黄、独活、细辛散深入风寒湿邪,温经络行营卫气血;

这里下焦湿邪比较重,用了独活、细辛,深入中下焦、透邪外出;

由于风邪湿滞的瘀积,使得内热无法散出,“烦热心乱、经日不欲饮食”用黄芩清热燥湿;

由于脾经肌肉经络的气血丧失,用黄芪顾护卫气,以杜绝风邪再犯。

 

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按:

这个加减法,可能有点的问题

心热,应该加黄连比较合适,便秘烦热,加大黄;

腹满,加厚朴,解气滞,或者加枳实和厚朴,通便祛滞比较合适;

气逆,加人参不太能理解,胃气上逆,呕吐、食欲不振,加代赭石、半夏、陈皮等;肺气上逆用苏子、莱菔子等;

心悸,这里应该是心烦惊为主,热且有痰湿了,在原来的黄芩清热的基础上,再加牡蛎祛痰、镇静安神;水湿的心悸,是太阴寒湿了,不能用黄芩,应该加白术、茯苓祛湿为好;

渴,是在心烦热,有黄芩清热的基础上,加栝楼根(天花粉)清热滋阴养津液;

“先有寒,加附子一枚”,如果加附子,就是有太阴寒湿和少阴阳虚了,前面黄芩不能用,应该用白术、茯苓、生姜祛湿,加附子温肾阳;

 

《近效方》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右三昧物,每七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按:

这条是一个重度的太阴寒湿,加少阴阳虚体质了;

寒湿风邪入侵脾肾,夹浊阴之气,厥逆上攻,使得“头重眩、苦极”;

太阴寒湿,胃气也虚,“不知食味”;

所以“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所以用“白术、生姜、炙甘草、大枣”温散脾经寒湿、暖肌补中,温补肾阳“益精气”,治“风虚头重眩”。

这里的附子用量是比较大的,炮附子1枚半,湿的在50克左右,干的也在15-20克;

说明阳虚的程度比较重,湿气的程度比较轻,

风邪入侵少阴经,是少阴阳虚加水湿的空虚的原因,

病因在下焦的肾阳,病症表现在头部的“头重眩、苦极”。

 

需要注意的是:

《金匮要略.痉湿暍脉证第二》,湿气病的部分,桂枝附子汤去桂枝加白术,白术附子汤,跟这里的术附汤一模一样,只是大枣的用量不同,这也算是一个小疑问;

 

 

这里类比一下:续命汤、三黄汤、术附汤

续命汤,是体内阴阳两虚,阳气和阴血都不足,风邪侵入;

三黄汤,是表虚不顾,风热湿邪入侵;

术附汤,是脾肾阳虚,风邪入脏。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两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按:

这是一个阴虚为主,阳虚、水湿为辅的病症,这个方剂的名气也非常大,又叫肾八味;

有明显的阴虚燥热,用熟地黄、山萸肉、丹皮,丹皮寒凉清血热;

有水湿的瘀热,用茯苓、山药、泽泻,泽泻寒凉清水湿瘀热;

有轻度的阳虚标证,用了少量的炮附子、桂枝;

也是轻量热药反佐,引熟地黄入肾阴的精妙搭配,大补肾阴的方剂;

实践中,阳虚水湿明显的,阴虚为辅的,以上方剂的比例还是要大为调整;

太阳寒凉明显的,桂枝改肉桂,成为了桂附地黄丸;

市面上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经常加牛膝、车前子,只适合血热血瘀更加明显,水湿瘀热更加明显的病症,阳虚水湿明显的病患,不适用。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这样讲的原因可能是,崔氏八味丸,治下焦水湿瘀热,少腹血瘀阴虚血热,加轻度阳虚的病症。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按:

这个是肌肉水湿瘀热重,长期大汗消瘦,身体津液虚脱的病症;

白术、生姜、甘草、大枣,温中祛湿、补中运脾;湿去热无以依附;

麻黄、生石膏,清肌肉腠理的汗热,透热外出,麻黄加生石膏解表力量并不很强;

汗大泻,所以亡阳恶风,加炮附子一枚,约15-20克,从实践中来说,轻度阳虚5克制附片就够了,15克的用量已经力量很大了。

 

总结一下

《中风历节病症脉证并治第五》5-1、5-2、5-3、5-4四部分内容的方剂;

狭义的中风,是指脑中风,内因阴阳两虚,外因风邪侵袭,导致肝阳上亢,痰浊内闭,经脉血气痹阻,用大小续命汤加减;

 

广义的中风,也是阴阳两虚,导致的:

寒证中风的侯氏黑散;

火热内生的风引汤;

表湿血虚的防己地黄汤;

头部中风的外治法头风摩散;

风湿深入经络,郁而发热的三黄汤;

脾肾阳虚,风寒入脏,头重苦眩的术附汤;

大汗消瘦,肌肉热极的麻黄加术汤;

 

历节病,都是肝肾不足,阴阳气血两虚,汗出入水,饮酒当风导致;

桂枝知母汤,治阴阳两虚,风邪侵入关节,四肢疼痛,关节发热黄水;

乌头汤,治风寒湿邪侵入关节,关节疼痛,不可屈伸;

本章把历节病总称为“脚气病”,其他脚气病还有:

阴虚血热、水湿瘀热,加少量阳虚的,水湿毒气上侵的肾八味;

湿热脚气“香港脚”的明矾洗脚,解毒杀菌、祛脚湿热;

 

到此《中风历节病症脉证并治第五》我们全部讲完;

好,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