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5-1狭义中风的治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这里是黎明素问对《金匮要略》的注解,共同学习经典,吃透中医精髓,学习路上我们不再孤独。

今天我们学习《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五》,这个章节的内容,多与风邪有关,多有四肢不能正常活动的病症;

包括中风、厉节两病为主,还有头风、瘾疹、胸满短气等病症;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中风的治法》,《金匮要略》的中风有两大类,一是狭义的中风,一是广义的中风。

 

狭义【中风】的本质

狭义的【中风】,又叫“卒cu4中”,中风的本质,首先是血虚血热,形成肝风;

血热,烧灼津液,极易形成痰阻经络,这是很多中风有痰的原因;

由于体内的血虚血热,又会减弱阳气(体表卫气),遇到风热、干燥风邪的侵袭,就很容易诱发中风。

 

网上查了一下西医的论述:

供应双侧大脑半球的颈内动脉系统发生脑血栓引起偏瘫;

大脑后部右侧视皮层的损害,会导致左侧视力丧失或图像扭曲;

后脑由脑干和小脑组成,脑干损伤可能导致左右两侧上肢和下肢均无力,眼动和吞咽问题,呼吸动力丧失,有时甚至失去意识;小脑损伤主要影响协调平衡的能力。

 

这是一个事后诸葛量的表述,这其实是中风的结果,并不是中风的原因;也没有包括痰阻经络、痰迷心包的中风昏聩不语。

 

血虚血热,最后的结果就是血瘀凝固形成了西医所说的血栓,而脑部和心脏周围的血脉最细,最容易阻塞,最容易形成脑梗和心梗;

 

心梗基本没救,中风脑梗,西医只能手术开颅去瘀血,有些中风脑部并没有形成瘀血;

身边朋友的老人中风后做手术的,虽然命保住的多,但是多数康复训练半年之后,还是不能自理;

原因很简单,血虚血热,形成的瘀血和痰瘀,很多不在脑部,而在全身;

所以救助中风,明显是中医的扎针十指放血和汤药有效得多,而且费用极低;

当然这是中风最后的救治了。

 

针对血虚血热的本质,加上痰阻经络的并发,阳气的衰微,要预防中风,思路也就比较简单了;

从舌苔上看,这种体质舌头比较干小、有浓痰、无苔少苔、舌苔绝对不会湿滑;

脉应该偏细、偏数、偏弦;

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

疏肝,用比较少量的柴胡;

血热明显的,舌暗红无苔,凉血活血,用熟地黄、生地黄、丹皮、赤芍、玄参;瘀血加桃仁红花川牛膝;

血热不明显,只是血虚,口干、夜醒、手麻抽筋的,用当归、白芍、川芎即可;

祛热痰的,用生姜竹沥、制胆南星、郁金等;

祛寒痰的,用半夏、陈皮、细辛等

补肾阳的药物,制附片;

这样治疗之后,绝对不会发展成为中风。

 

有的人受商家蛊惑,买几粒昂贵的**牛黄丸,号称是备用,以防老人中风;

其实这是针对中风之后的,伴随严重的(热痰)痰迷心包的一种药;

如果没有痰迷的中风,没必要用;

轻度的痰(热痰浓痰)用石菖蒲、远志、制胆星、竹沥,即可替代;

很多中风患者是阳虚水湿体质的,即使是中风有痰,也是寒痰,是不能用寒凉的牛黄丸的。

 

痰在患者中风之前的很多年前(提前20年以上)就会体现得很明显,早期痰的治疗是很方便的;

寒痰,白稀痰,用半夏厚朴汤,有风寒的用小青龙汤;

中老年人,比较长久的痰,比如喝酒多的人的痰,用泽漆汤,或者葶苈大枣泻肺汤,进行加减;

这些方剂都很便宜,十来块钱一天,在早期痰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就可以吃了,没必要等到中风快没命了去灌昂贵的牛黄丸;

 

所以,为什么不在中风前,服用一些方剂,改善血虚血热的体质,做做预防呢?

何况血虚血热的症状,在早期就有很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比如,在早期阶段(中风前20-30年)就会出现,眼干、眼花、白内障、牛皮癣、紫癜、白癜风、皮肤斑疹、胸闷短气、手麻脚抽筋、夜醒失眠、腰酸背痛痛等等病症,都有可能会有的;

这些早期症状都治好,老了肯定不会有中风了。

 

倒是很多受西医蒙骗,吃了几十年降压药的,长期忽略阳虚水湿、忽略血虚血热,两种内因,最后演变成中风,是大概率的事情。

 

看条文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按:

中风比较重的,一般是半身不遂;

略轻的中风,表现为手臂不遂,不能完全勾到自己的后脑;

还有更轻的中风,就是一根手指头发麻,屈伸不利;

大部分中年人都有,部分男女,手指无力,或者手脚发麻、抽筋、肩、腰、脚酸痛、口干、眼干、眼花、夜醒,其实已经是血脉不利的警告了,会提前于20-30年表现出来;

 

脉象表现为,“微而数”,其实还有的“细”;

细,是血少了,血虚;

数,是有热,这里指血热;

微,是阳气不足,少阴阳虚的表现;

 

中风之前几年、几十年,早期的脉象,应该还会有点‘弦’,因为肝经胆经缺血,会出现肝经胆经郁结的状况;

这些中年人的早期症状,其实就是我们在《伤寒论的总结和简化应用》中写到的厥阴病症,治法其实很简单,在六经辨证主方的基础上,加柴胡、当归、白芍,血热的加地黄即可;

 

中风(卒中)对应方剂

本章节的附方《古今录验》,有个续命汤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 桂枝 当归 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穹穷一两 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按:

在上面续命汤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小续命汤

麻黄、杏仁、桂枝、防风、防己、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 

主治: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邪,语言蹇涩;

 

其实续命汤的变化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肯定略有区别,各种续命汤大体的思路基本还是类似的,我们分解如下:

 

少阴病,患者平素阳虚体质,用附子;

太阴病,阳虚水湿,脾经寒湿,舌苔水滑,用生姜、炙甘草、大枣、人参;

厥阴病,肝经瘀热,血热攻心,用黄芩清热,用生石膏向外透热;

厥阴病,阳虚又伴有血虚血热,用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化瘀,以温性为主;

太阳病,感受了风寒,脉浮紧,用麻黄、桂枝、杏仁,解表散寒;

太阳病,风气侵袭,表夹痰湿,祛湿驱风,用防己、防风;

如果内有寒痰、白稀痰比较多的,可以加半夏、细辛;

 

以上续命汤的方剂,效果非常好,有的一喝一两天马上就能恢复意识;

当然由于患者垂危,还是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医生,阳虚血虚的情况要辨证准确,寒热体质要区分清楚,再做加减化裁比较好。

 

(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按:

这句应该理解为,产后去血,就是阴血亏损严重,同时又着了风邪;

治法应该参考以上思路,但不能照搬,要做六经辨证论治。

 

上面这条条文,主要是讲狭义的中风的,广义中风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下期接着讲。

好,今天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