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病变概要(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5

初学者的困惑

初学者,跟我开始的时候一样,不自觉的找到一个方子,发现这个方子的病症,跟自己几乎都对得上,于是就想试一试,但又心理没底不敢试,其实试了效果也不好,只有1/100的人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1)你能跟当前这个方子,对得上的症状有三四个,但是其实还有七八个平常的症状你都忽略了,或者自己从来就没注意过;

2)给自己或一个患者配药方,人体有三个循环六个层面(如我们《看病12345》里所写),必须三个循环都要顾及全面;而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方子,都仅仅是针对某一个循环的,甚至连一个循环都顾及不全;
实际上《伤寒论》也好,其他医书也好,所列的方子,仅仅是告诉我们局部战斗的方法和技巧,而整体战争战役的总策略和步骤,要我们自己在理解三个循环的基础上,用多个方子去组合、去加减。

为了让大家能更有条理地、更概要地分析身体的病症,今天开始我们逐个讲讲五脏六腑的病变概要;要重点强调的是,这个五脏的病变概要,是在三个循环六个层面的框架指导下的;如果脱离这三个循环框架的用药开方,其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是会错误百出,误人误己的。


五脏六腑

人们常说五脏六腑,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腑的脏是指实心的器官,比如心肝脾肺肾,脏腑的腑指的是空心的器官,比如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空心的器官是以向下排空为主要工作的,实心的器官是以收藏精血为目的的;

有一个成语叫:肝胆相照,脏和腑之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称之为表里;表是在外面的好比是丈夫,里是在背后的好比是妻子;他们的表里对应关系是:心对小肠、肝对胆、脾对胃、肺对大肠、肾对膀胱,而心在中医里面分成心和心包,心可以理解为心神,心包可以理解为西医称呼的肉质的心脏,所以只有五脏对应六腑,实际还有第六脏,即心包,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所以,今天我们讲五脏的病变,实际还是讲五脏六腑的病变。

五脏六腑,与前面我们逐个讲解的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是有对应关系的,这个我们在前面的系列文章里讲了。

今天我们先讲心和心包的病变概要。


心者,君主之官

心,一般指心神,心包指肉质的心脏,这点与西医的说法有所不同,大家注意体会;我们常说的心心相映、心有灵犀、记在心里,心上人,这个心都指的是心神;我们在【火】这篇文章中也说到,心与脑的不同,称心如意,心指心神,意才指大脑。

这个【火】分为君火和相火,君火象初升的太阳,穿透力强,能破一切阴霾,但温度不高;相火像中午的太阳,温度较高,能温暖万物,但穿透力并不强。


心生血

我们常说“呕心沥血”这个成语,实际上就是指花了不少心血里,花了心血做的出来的东西,大家能明白这个投入是花钱买不来的;所以心神居住心血里,心血受伤、受邪,心神必定有病变的表现,我们逐个看看心(心神)的病变表现:


1、血虚和瘀血

身体血虚和瘀血,都会造成人躁动不安,叫心神不宁;血虚的原因很多,饮食寒凉、熬夜、酗酒、大量失血等等都会造成血虚;瘀血的原因也有很多,有饮食寒凉,有机械外伤,女性饮食寒凉,造成的瘀血最为普遍,通常表现为痛经、闭经;

血虚和瘀血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第一阶段,由于饮食寒凉造成血流缓慢、流动障碍,使血总供应量减少,进而产生轻度的血虚和瘀血;脉搏表现为关尺都无力,脉搏的力度按上去就像按在嫩豆腐一样,毫无弹力,舌苔水滑、有薄白或薄黄苔,舌边有齿印;这个阶段就是纯粹的阳虚,治疗方法以温肾阳、运脾经为主即可;女子轻度的痛经、闭经也会因此自然好起来;

第二阶段,由于血虚和瘀血加重,使得心跳被迫速度加快,脉管变细,脉搏加快,脉搏力度加大,脉搏力度就像按在牛筋上一样,反弹力度比较明显,表现为心神不安,心怦怦跳;

这个阶段,要重点观察身体的整体是否仍然怕冷、手脚冰凉、喷嚏鼻涕、大便湿软易溏、舌苔水滑、舌边有齿印;有这些总体情况,即使脉搏比较有弹力,速度比较快(大于85次/分钟,正常人是75次/分钟),也不能误认为是阴虚,不能用寒凉药物,还是要大量用温肾阳、运脾经、解表寒、祛水湿的药物;

可以适当地加用点化瘀血的药物,比如焦山楂红糖水;外伤的可以用血竭、王不留行等;但是不适合加用当归、川芎、生地、熟地、三七等凉血活血药物,因为这些都是寒凉的,而现在阶段仍然是阳虚;清末名医张锡纯提供的治疗焦山楂红糖水,就是治疗女子轻度闭经、痛经的食疗方,还要注意整体身体阳虚的药物配合。

第三阶段,才进入真正的阴虚阶段,表现为比较怕热、不怕冷冬天也比别人穿得少、喜欢喝冷水、晚上睡觉半夜身体燥热、皮肤一抓几道红印半天不消失,舌体发红、甚至绛红色酱灰色,舌苔光滑鲜亮甚至无苔,或苔发燥,脉搏速度快,超过90次/分钟,脉搏力度大,按上去像小钢珠,或象塑料皮管一样坚硬,或象洪水一般汹涌澎湃;

如果是慢性病,应该以清血热为主,考虑用犀角地黄汤,在其他方剂中可以选用生地黄、玄参、丹参、阿胶等药物,凉血、活血、祛淤血。


2、火扰其血,则懊恼

我们通常说,大怒伤肝,怒发冲冠;大怒之后肝气爆发,大家也会说是肝火上冲,实际上是暴怒之后,肝木升发的过量的阳气,变成了胆火、心火,不能及时凉降回收,这股火就会变成热,形成对心和胆的骚扰;通常表现为:胆囊炎、脉粗、快而有力,舌体偏红,胃口大,以中青年的男人为主;

治疗应该以大柴胡为基础化裁,疏肝、降胆、清胸中瘀热、降痰浊、降胃肠食物;所以用柴胡疏肝清热、用半夏降痰浊、用白芍微凉心血降心火、用黄芩清胸中瘀热、用枳实大黄降胃肠食物,再用生姜温中;当然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人的情况适当加减。


血攻心,则昏迷,痛欲死

电视里面经常演的,老头被不孝儿子一气,便急火攻心,手捂胸口,倒地西去,就是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身体里本来就有几十年的血瘀血热了。


神不清明,则虚烦不眠,动悸惊惕

血中有热,造成血不清凉,伴随着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同时就会造成对心神的不良影响,出现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等症。

伤寒论中著名的酸枣仁汤就是清血热的安神方剂,具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效。常说成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其实更合理的是心血不足,西医临床上的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如果不是阳虚的话,多与此有关。

如果突发高烧,开始手心脚心发热,然后高烧、大汗、说胡话、脉搏洪大有力而快速,应该考虑是阳明热证为主,阳明热证,就是胃经上的瘀热严重,同时对心造成重要影响,使人说胡话、手抽搐;究其原因,可能是肝经升发瘀堵,胆火不降,深层原因是脾经寒湿造成肝经升发不畅;

治法用小柴胡汤原方原剂量(1两=15克),加生石膏120克以上,同煮2剂分4次服,1.5小时一次,直到退烧,可以减量继续服用,直到脉搏恢复;大便几日不通的加3-5克酒大黄通便,通便即停大黄;脉搏跳动速度快的,热已入血,加紫草10克牡丹皮10克;这些我们在《看病1和3》阳明病和少阳病里讲过。


火入心则狂

以前的文章我们举过的案例,人发狂,大冬天脱光自己的衣服满街跑,按住后用汤药治愈:五黄(黄芩、黄连、黄柏、大黄、生地黄),黄芩黄连清心口热,黄柏清下焦热,大黄清大肠拥堵和瘀热,生地黄清血热。


小便赤涩

心与小肠是相表里的,心有瘀热首先会转移到小肠上,以自我保护,小肠有热,会同过小便排出来清理瘀热,这时会看到小便赤涩;但持续的小便赤涩,说明心热不能自行排除干净,同时应该伴随脉搏洪大有力、或脉细数有力,舌红苔黄,可以考虑用导赤丸,思路还是清热凉血通便。


心经络的影响

根据十二经脉的循行路径,心脉上挟于喉咙,络于舌本。所以实火上壅,脉搏洪大有力,舌红苔黄,多发为喉痹痛,治法以导赤丸,清热通便为主;虚火上升,身体怕冷、舌苔水滑,但脉搏洪大,就是寒极生热,肾阳亏损、脾经寒湿到严重的状态,则表现为舌强直不能说话,治法以温肾阳、运脾经的四逆汤温肾阳,四君子汤运脾经,辅以小青龙解表寒。

心脉,分布于胸前,火热结就称为结胸,成为痞,为火痛;治法考虑伤寒论的栀子豉汤加减,清热透热,因为这是热证,伴随着脉数、大而有力,舌红苔黄,所以用清热的栀子,阳虚的人舌、脉不是这样,不能用栀子;

心火不能宣发的,则为胸痹痛,严重的表现为心痛彻背,治法考虑金匮的瓜蒌薤白白酒汤;因为这是瘀堵,不是热证,很可能是阴证,伴随着脾经寒湿和肾阳亏损,不能用寒凉清热的栀子、黄芩、黄连等,而是用瓜蒌疏通经络,用薤白和黄酒(古代叫白酒)给心脏通阳气。


心为君火,心包为相火

我们在讲心火的时候,一般同时跟着降胆火,因为心属于君火,但心包属于相火,胆经也属于相火,在解剖上,心和胆、胃的距离也很近,热会相互传导,相互影响比较多,所以肝木升上来的热,就需要通过降心火、降相火、降心包火、降胆火,给降下去,当然这个降要靠肺金,降下去归入肾,收藏为肾精、肾阳,供下一个循环时使用。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的“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其实指心中的血,所以任何皮肤病,包括紫癜、白癜风、银屑病等等,都要治血热、血瘀,多用到赤芍,加上皮肤的清热紫荆皮(豆科)、地肤子、蛇床子、桑白皮等,当然先要判断是阳虚还是阴虚,用药区别很大。


肝肾同源,不好理解

肝肾同源,是中医里非常普遍的说法,指的是阴虚血热的时候,考虑凉血活血的治法;

但我觉得这个说法不恰当,心造血、肝藏血,同为血的重要环节,血瘀、血热、血虚,直接关联的是心和肝,源头在心,不在肾;

当然血的问题,间接与肾阳有关,阳气不足,血液受寒湿和痰湿的影响,流动受限,时间长了才堆积,进一步再形成血瘀和血热,这个我们在《阴虚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详细阐述过了,但这血与肾是间接关联,不是直接关联;

所以我们分开来讲,肾阳是鼓动膀胱水气蒸腾为主的,制造津液制造阳气;心是造血为主的,制造阴血;经过脾经的统一运输后,津液在脉管外运行,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这样就好理解,用药区分也清晰了,凉血活血降胆火心火针对心血,温阳运脾燥湿针对肾阳。


3、水湿淩心

水湿淩心,实际上是脾经寒湿,土不制水,肾阳不足,无法蒸腾膀胱水气,水便泛滥全身;有的人睡一觉眼皮肿了,就是这个现象,很多老年人腿脚水肿,甚至全身水肿,都是这个原因;由于水湿泛滥,造成各种水肿外,同时还会表现为身体怕冷,入睡困难、2-3点醒而再入睡难,夜尿多、中午困倦、舌苔水滑等等症状;

这是现代人、现在的小孩、女性们,肥胖的人、手脚冰凉的人的主要的毛病,都属于阳虚;治法,以温肾阳、运脾经为主,我们在《看病5治本》里重点讲了的内容。


伏梁

心之积为伏梁,在心下,大如臂,病则脐上有动气;本质上是心下有水气积聚,一般伴随有肾阳亏损、脾经寒湿,病症有手脚怕冷,舌苔水滑或垢腻,治法同样以祛湿、温阳、运脾为主。


4、痰湿蒙心

除了火入心则狂,还有痰入心则癫;在《癫痫的治法》里,我们讲过口吐白沫、倒地背弓反张、手脚抽搐,好了又跟没事人一样,一年总要发作几次,根本原因就是痰湿,要不就是痰湿在肝经,要不就是痰湿在脑部,要不就是痰湿入心,反正重点在于治痰;

痰湿入心严重的,人就会疯疯癫癫、嬉笑怒骂;轻度的痰湿,我们用半夏、化橘红、陈皮即可,也有中成药二陈丸;略重的痰湿加石菖蒲、远志;有浓痰,以及西医肺癌早期,加用白芥子、郁金、制胆南星;痰湿蒙心最严重的,会在中风时候,口舌僵直不能言语,甚至昏聩不语,除了放十指血,要用安宫牛黄丸去心中的重度痰瘀。


心火不下交于肾,则神浮梦遗

痰湿和水寒,阻挡了脾经的运输通道,造成心火不能下交于肾,会造成失眠、眠浅、梦多、梦遗,但是白天又非常想睡觉,睡呢还是睡不着;这是《伤寒论》少阴病的总纲中那句“但欲寐”,也是我们在《看病2》中讲的心肾相交;

治法,以燥脾、运脾、祛痰湿、降胆火、降心火、辅以温肾阳。燥运脾经用生姜、干姜、白术、苍术、炙甘草、黄芪,祛痰湿降痰浊,用半夏、化橘红、陈皮,降心火安心神用砂茯神,温肾阳用附子、淫羊藿、肉苁蓉等。


心病变的总结

心的核心病症,都与血有关,血热、血瘀、肝火、心火,都是血受病;表现为头部疾病或皮肤疾病的多,是以阴虚为主的病变;重点在于治血瘀血热;

心也多有阳虚为主的病变,比如水湿和痰湿,表现为失眠、苔水滑垢腻、怕冷为主,重点温肾阳、运脾经、利水祛痰。


五脏病变概要(心),就梳理到这里,下期我们梳理一下肝的病变概要。

=====================

延伸阅读

《怎样给自己看病》(1)

《怎样自学中医? 绝症有治法总目录》

全部讨论

2023-10-17 09:12

老师,文中您提到的那个突发高烧,脉搏洪大有力,考虑阳明热证为主的例子,还可能有肝胆脾的问题,那看病时先辩阴阳,该如何处理,是一同用药吗?这种情况舌苔是什么样的?请教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