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自己看病(5)治本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66喜欢:27

前面讲了三组循环,六个层面的拆解思路,已经顾及到了方方面面,任何病症都可以依此治疗。

在和大家沟通当中,我感觉到可能本和标的区分,还需要重点强调一下;

这三组循环六个层面,有些是本,有些是标;

当然这个【本】和【标】的问题,也是结合当今社会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我前两年,给儿子和老母亲治病的时候,按书上学来的方剂,几剂治好了,感觉很好,然后过一段时间,又有了,再吃几剂,又好了,忙得不亦乐乎;

现实中,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中医医生,也是幸运了;

但这其实还是治标。


现在,看了卢铸之的书后,才知道,真正的治本,是不仅要治好你的痛苦,还要把你的身体调养好,好到比这个人没生病之前,身体体质还要好;

这就是治本。


治本的好处,不仅仅是身体体质会更好;

而且在治疗初期,如果病痛不是很严重的话,甚至可以不顾表面的症状,直接针对身体的根本入手,在身体根本恢复的同时,表面的症状,有很多可以置之不顾,不用开药,身体自己就会恢复大部分,甚至全部自愈。


哪些是治标,我们举一些列子:

比如,孩子经常感冒,每次感冒我们给他吃点药,感冒清热颗粒,他马上就好了;

比如,寒痰型的哮喘,每次哮喘来临时,我们吃点中成药小青龙颗粒,症状就好了;

比如,老人关节疼痛,吃点桂枝知母汤,过几天就不疼了;

比如,早期甲状腺肿大,吃点逍遥丸,甲状腺就小了下去;

但其实这些都是在治标。


所谓【治标】,就是身体的本质没有根本改变,只是暂时解决的病痛;这个葫芦是按下去了,下次那个瓢还会再起来;

所谓【治本】,就是找到你身上那个核心问题,彻底扭转它,让它运行正常,循环正常。

比如,后来我再给孩子治鼻涕喷嚏的时候,我就不考虑感冒风寒了,我只看舌苔脉搏,看他太阴脾和少阴肾了,然后温肾阳、温脾经、祛脾湿,根本扭转了,孩子的感冒自己就好了,而且脸色红润起来,后面很长时间手脚都温热、都不再鼻涕感冒;


在我自己身上也体现很明显,睡眠和耳鸣是我多年来的苦恼,几年来,看了很多书,用了很多方剂,也有不少效果,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

最近,只针对心肾,按我前面文章看病(2和4)所写的,安心神、温肾阳、补肾精,于是睡眠就大幅好转,基本到晚上8点半9点,感觉身体就很想睡,拖延不睡就感觉很累,困得不行;
早上很早就醒,有时5点就醒;

以前每个中午不睡就难受,甚至头疼,现在已经连续1个月没有睡午觉了,精神很好;
即使早上起得早,中午有一点累,闭目养神十几分钟,就恢复了;

当然睡眠还不够好,还有待于继续优化;

耳鸣还有,但是感觉很轻,不影响入睡;

所以,治本的方向是很重要、很核心的环节。


所以今天把三个循环六个层面中,关于治本的问题,再重点拎出来梳理一下

一、安心神 温肾阳

这是我们讲到的第二组循环,少阴病的内容了,是治本的重点,我们再重复提提


哪些人要考虑这个问题:

1)手脚凉,身上怕冷;

2)经常感冒,早起有喷嚏、有鼻涕;

3)喜欢喝热的,吃冷的要拉肚子;

4)有水肿,睡一觉眼皮肿的;

5)入睡困难、睡眠轻;

6)有痰、白稀;

7)女性月事常推迟、或轻度痛经、或短期闭经;

8)舌苔水滑、舌苔薄白、薄黄、有齿印;

9)脉搏的尺部按下去空无,或无力。

当今社会90%的人,都符合以上阳虚的特点。

李可老中医说,阳虚、寒湿之人实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

如上图,我们进一步做了简化,我们只看彩色的部分

膀胱是海洋,海底有真阳,真阳鼓动水气蒸腾起来,心是太阳,阳光要向下照耀,每天晚上太阳下山,就形成水火相济,心肾相交;

这就是中医里经常说的,先天之本;

如上图,心与膀胱的中间部分,向下的红色箭头是血,向上的蓝色箭头是水气;

海底真阳不足,就会水湿泛滥,水湿蒙心,痰湿蒙心;或脾经寒湿,小肠也寒湿;导致太阳下不了山,产生睡眠、怕冷、易感冒、舌苔水嫩薄滑、脉无力、痛经等问题。


基本方剂

安心神:茯苓60克

温肾阳:炮附片10克

温脾经:生姜20克    炙甘草20克    白术10克


炮附片要单独先煎,水煮2小时以上,开盖大火煮,舌尝没有麻感方可;

这个方剂兼顾了少阴病的安心神、温肾阳,同时也兼顾了太阴脾的寒和湿。


重度的寒凉,附子要加量,我跟老母亲治水肿腿筋痛,是用到了30克每剂;

失眠的,加用砂茯神15克、柏子仁15克;

再严重的精神不安的,可以用龙骨牡蛎各45克;

曾经过度熬夜的,加补肾精的葫芦巴、益智仁或沙苑子,各20克轮换混合用。


我有时候为了方便,就单独煮上100克茯苓水备着,分4次,给孩子吃附子理中丸6-8粒,用茯苓水吞服;

考虑到他有点嗓子有痰的感觉,放了10克石菖蒲,祛心脏周围的痰湿;

吃了几次脸色就红润起来了,尺脉脉搏有点弹力了,就停药了。

这个是治本、温肾阳的基本方剂,大家如能熟练使用,会比较好。


什么人不适合这个方剂呢?

1)脉搏摸上去,有力,按下去弹手指,而且脉搏比较快,一个呼吸超过6次,说明阳气有余,这样的人不怕冷,喜欢喝凉的,晚上睡觉身上滚烫,就不能再加温阳了;

2)舌体干燥,手按上去没有水感,苔黄燥,同时脉搏有力速度快,大概率也是血虚血热,要滋阴凉血活血,比如六味地黄丸,不能用温阳药;

3)上下窍任何位置无故出血,牙血、鼻血、尿血、即使本身阳虚,也是兼杂着血瘀血虚血热,不适合直接或单纯用温阳药;

4)比如瘟疫的患者(非典、新冠),还比如很多癌症患者的中晚期,很可能瘀堵过于严重,变成血瘀血热了,虽然有很多还是阳虚,也不能单用本方;

5)女士月事提前,严重痛经,都是血瘀堵,即使有怕冷的少阴病,也不能单用温阳药,要同时考虑祛淤血凉血活血,可以考虑用金匮肾气丸,我们在看病2里面讲到过,凉血活血为主,辅助温阳,血瘀解决以后,再单纯温阳;


身体变差的通常过程:

0)标准健康人;
1)受饮食影响脾经寒湿;
2)脾经寒湿,进一步导致肾阳亏损;
3)寒湿进一步导致局部瘀血,脾阳肾阳进一步寒凉;
4)局部瘀血,发展成局部血瘀、痰瘀、湿瘀,小肿瘤,脾阳肾阳进一步亏损;
5)全身血虚血热,局部重度瘀堵,全身气血瘀堵,肿瘤晚期,阴血虚肾阳虚同时严重;
6)阴血最后一点虚脱;
7)阳气最后一点飘散。

前1、2、3阶段都只要温肾阳,治这个本为主,就会好转;
第3阶段,西医体检才会有一些亚健康的血液指标超标,少量的息肉;

象新冠病毒这种,感染了要发病,前提就是身体已经处于第1阶段,脾经寒湿了;
要出现重症难治状态,这个人身体,本身一定处于第2阶段,肾阳有所亏损;
如果处于0状态的,无脾肾寒凉的,即使中了新冠病毒,也是个无症状感染者。

4、5阶段,既要补阳,又要清热、祛淤血、祛痰湿;
第4阶段,西医会有一些指标显示,比如良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初期病症;
第5阶段,西医指标明显,恶性肿瘤,多个脏腑出现异常。

第6阶段,用生脉饮;
第7阶段,用参附汤;

我们大部分人,还处于第2阶段,少部分到第3部分,所以绝大部分人,温肾阳是根本要点。


二、升脾经、降胆火

我们把第一和第三组循环,放到一起,我们只看彩色部分

黄色,是脾经,以运输为主,脾升不是真的升,是把血和水气,运输到全身各个脏腑去;如果碰到寒、碰到湿,包括油腻,运输就会严重受阻,就会吃不下、肚子胀、大便细软,右关脉会比较明显的血脉跳动,显示阻碍的感觉,或完全无力;

红色,是胆火,往下降为主,如果不降,会有痰湿、眼红、睡觉滚来滚去、呕吐、噩梦、舌苔厚腻,左关脉会有明显的血脉跳动,显示阻碍的感觉,严重的会有厥阴病乌梅丸证,我们在看病(3)中讲过。


很多书上,说成是降胃,其实也是对的,胆火不降,直接导致胃里面有湿浊不能清理干净;

按伤寒论的严格意义上的区分,阳明胃经不降,是在食物经过的,体内空腔体的部分不下降,胃和肠自己本身是主体;

胆火不降是厥阴病,导致的胃不降,胃是被附带的,胃肠不是主体,不降的部分是在脏腑在腔体肌肉里面的,在半表半里位置的不降,这里体液津液比较丰富,所以不降就会有很多痰湿、痰浊。


单纯的阳明病胃经不降,有,但是不多,比如小孩吃多了便秘了;

单纯的肝木不升,抑郁也有,如甲状腺肿大、甲减、肝囊肿,总体还是少;

而且肝郁和胃不降,这两个基本上还是标症,核心还是少阴病和太阴病在先,才会发生。


太阴脾经不升和胆火不降的,现代人就非常多;

所以我们要拎出来的第二个本,就是后天之本,就如上图彩色部分。


总体有以下症状:

1)舌苔水滑、有薄白苔、或薄黄苔,或后腻,舌边有齿印;

2)痰多,早上咳痰白稀,或大部分白稀;

3)眼睛红;

4)大便细软,或易溏泄,或前硬后软对比明显。


基本方剂

温脾经:小茴香10克    炙甘草10    白术10克

祛脾湿:生姜20克、茯苓30克    

降痰浊:半夏12克 厚朴15克 陈皮15克


如果脾经寒比较重的,加肉桂10克    花椒5克

如果湿气比较重的,加泽泻10克   山药50克

如果痰浊比较重的,加重降胆火力度,加枳壳桔梗各10克、白寇10克、槟榔10克、制胆南星10克

如果大便难解的,加大肠小肠破瘀散结的枳实10克

如果口渴的,加滋润脾经的党参10克

如果呕吐的,加驱寒降胃的吴茱萸10克

舌苔比较黄的,脉搏比较有力的,加苦寒清热降胃降胆火的黄芩、黄连


食疗方:

黄豆、莲子、芡实、山药:温热和祛湿的力度有,但都很小

生姜:温热和祛湿的力度,都还不错

葱白葱须:温热力度小,不祛湿

炒熟薏米:祛湿为主

大蒜、小茴香、花椒、胡椒、八角、桂皮:温热力度大,祛湿力度也有一点。


各位做菜的时候,在不影响口味的情况下,建议以上调料可以多放一点;

听说四川重庆那边,胃病的病人比较少(没证实过),大概是多吃温热脾经的花椒之类的调料比较多的,脾经不寒的原因吧。


中成药:

理中丸:温热为主,运化脾经

四君子颗粒:运化脾经、微微祛湿

香砂六君丸:运化脾经、轻微祛湿、轻降痰浊,助脾升,让胃降,轻微循环力度

木香顺气丸:祛湿力度大,降痰湿力度还可以,脾升胃降循环力度较大


以前,我一般理中丸、香砂六君丸、木香顺气丸,三个配合同时用,加上前面的附子理中丸配茯苓。


补充一个中成药:香砂养胃丸

之前知道,但是写的时候忘记它了,名字跟香砂六君丸差不多;

昨天仔细看了一下成分:

温运脾经:白术、木香、砂仁、甘草

祛湿气:茯苓

降湿浊:广藿香、豆蔻(去壳)、半夏、陈皮、醋香附,姜厚朴、枳实

也就是说降胆经降痰浊的能力,比香砂六君丸强多了,不仅有升,降的力度也不小,循环起来很不错;

特此说一下,大家以后可以选用。

不过总体来说,我还是觉得中成药配比不可控,条件允许有时间的情况下,我还是麻烦一点自己配药,反正家里的中药上百种,绝大部分常用的都有。


三、综合【治本】基本方

综合上面2个方子合并起来,我们治本的基本方也就出来了


安心神:茯苓60克

温肾阳:炮附片10克(单独开盖先煮2小时以上)

温脾经:生姜20克    炙甘草20克    白术10克

降胆火痰浊: 陈皮15克   槟榔5克   厚朴10克

疏肝木:韭菜(5根)或柴胡5克,当归2克


解释一下:

第二组循环:少阴病和太阳病----安心神、温肾阳

用大剂量茯苓,静心安神;

用附子温肾阳。


第一组循环:太阴病和阳明病---脾升胃降

温升脾经,用生姜、炙甘草、白术、桂皮;

脾湿比较重的人,加茯苓皮   泽泻   山药;

多数人没有阳明病,不用降阳明胃肠;

小孩消化能力差,容易便秘,要注意降阳明胃肠通便,用麻子仁丸;

老年人要注意通便,方便排出身体新陈代谢的毒素,但是一般有太阴少阴二病,不宜用大黄等通泄力量过大的药物,用大剂量的白术运脾经,用厚朴、枳实,破结通瘀即可。


第三组循环:少阳病和厥阴病---肝木升胆火降

降胆火、降湿浊、降痰浊,用半夏、陈皮、槟榔、厚朴,力度也不小了;

有黄浊苔的、噩梦的,可以加很少量的蒲公英、竹茹;

附带会降一下前面第一组循环的阳明胃;

再轻轻升发一下肝木,用小剂量的韭菜或柴胡;

心情郁闷的,有喉痒、胸闷、肋痛、口苦、想吐反应的,柴胡力度可以加大一点;

苔黄、舌尖红的,说明肝木胆火的循环瘀堵比较严重,肝血血脉有所损伤,加少量的当归润一下血脉。


这样,三个循环都启动起来了!

具体个人,根据情况,按前面的加减思路调整。


温馨提醒一下

春节到来,马上立春了,肝木要升发,大家吃点韭菜,或有咳嗽、喉痒、胸闷、腹痛的,特别是喜欢在家生闷气的人,甚至想吐的,可以吃2次小柴胡颗粒,帮助肝木升发一下。


附子半夏的冤案

降痰湿,其实加上半夏会更好,只是药店不给卖,有的甚至挂上横幅,说半夏跟附子对冲;

医圣张仲景是第一个附子半夏合用的;

解放后的神医卢铸之更是长期大剂量合用附子半夏;

我自己实验,在我自己和老母亲身上试用,5年了,吃了很多很多次,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关键在于煎煮的时间

比如四季豆、芋头,你如果没煮熟、炒熟,吃了也会中毒的,高温煎煮加上适当的时间,植物的这些物质都会分解;

附子、细辛,开盖大火先煮2小时以上,才会全部分解;

半夏、麻黄,先煮1小时,去上沫,会全部分解;

生石膏、牡蛎,先煮20分钟,不然溶解不出来;

紫苏、砂仁、豆豉、葱白、薄荷、菊花、桑叶这些比较容易挥发,就只能后下,最后10分钟煮一下。


治本中成药基本方

为了方便,我给儿子加强体质也用中成药搭配

大剂量的茯苓煮水,吞服附子理中丸,温肾阳安心神

理中丸,温脾经、运脾经

香砂养胃丸或木香顺气丸,降胆火、降痰湿

以上三者合用

如果有感冒、鼻涕,去掉茯苓,加感冒清热颗粒,祛太阳表症的风寒;

有咳嗽加痰,去掉茯苓,加小青龙颗粒,祛风寒同时,加强去痰湿;

有心情郁闷、胸闷、喉痒,去掉茯苓,加小柴胡颗粒,肝木不升,疏肝;

也基本形成三个循环的运转。

当然这只适合身体基本接近健康的人,有明显病症的,因为中成药不方便调配。


治本基本方,哪些人可以吃呢?

1)只要有如上少阴病太阴病,不管其他还有什么病症,包括各种找不出原因的病症,都可以吃,吃了各种病症都会自己好转;

2)感觉自己身体不舒畅的,有苔水滑趋势的,就可以吃;

3)没有生病,想加强体质的,也可以吃3-5剂;

4)只要不是前文提到的阴血虚、大热、阳过剩的人,90%的人都可以吃;


有些人担心上火

有些人看到附子生姜,就担心上火,我以前也这样想;

后来我发现,只要配上了茯苓、半夏、陈皮这些负责下雨,负责降胆火、降胃经的药物以后,身体就循环起来了;

我后来加大附子、加大生姜几倍的量,仍然没有问题;

所以,上火的原因,是没有做到一升一降的循环;

我们自己天天清火,才是把身体弄坏的最大误区!


部分服药反应:

少阴和太阴的寒凉往外驱赶的时候,身体会有一些反应,这些都是邪气外出的好事:

1)有喷嚏产生;

2)有少量的疹子出现;

3)有轻度唇舌微微刺痛,但是没有溃疡;

4)开始1-2天有大便通泄的现象,污浊的排出,慢慢减少后,大便通畅、粗、金黄;

前两种,自动消失的不用管它,不消失的加点解表的麻黄、或紫苏即可;

第3种停药2天,自动消失就好,不消失的原方加黄芩,增加下降胆火和胃经的力量。


健康的标准:

1)脉搏(尤其是第三指的两手尺脉),按下去按到骨头,有明显弹力;同时,脉搏速度不快,自己一个呼吸少于5次;

2)舌苔薄而透明,不干燥,也不湿滑,没有齿印,舌下两筋细白红不瘀黑;

上面两点,是中医判断健康的基本标准。


3)睡眠,早睡睡得着,早起起得来,很舒服;

4)脸色,微红,不是很红,白里透红;

5)食欲好,荤素都爱吃;

6)大便,通畅、速度快、粗、金黄;

7)小便,量大,不起夜;

8)心情舒畅;

9)中午不需要睡,也精力充沛;

10)手脚冬天都温热。


按此思路调理后,我小孩和小孩奶奶,离这个标准比较接近了;

我自己还有一些差距,但改善比较明显;

我老婆不爱喝汤药,不给太多机会调整,吃中成药不好配,离这个标准也还有点差距。


当然,我们不是不重视【治标】

如果服药期间,喷嚏明显的标症,还是加解表散寒的药,比如麻黄、紫苏、感冒清热颗粒等;

如果肝木不升,肝郁心情不舒畅,口苦,还要加重柴胡、韭菜等疏肝,当归柔肝;

如果脚痛,还是要加麻黄杏仁桂枝,散风寒;

如果手脚抽搐不伸,还是要加白芍之类活血润肝经的药,或天麻钩藤等祛肝风的药。


小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治本】

治本,就是以三组循环为基本框架

三组循环,就是三个向上,三个向下,六个层面

任何一个循环不顺利,我们就去调整它,用中成药、食疗、方药都可以实现


多数人的治本策略

第二组循环,安心神、温肾阳

第一组循环,升脾为主,干燥脾、温暖脾,老人小孩注意降胃

第三组循环,降胆火为主,升肝木为辅,少数人加强肝木升发


【治本为先,治标为辅】,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多数人,李可老中医说90%的人都阳虚寒湿,不仅仅是生病的人,包括亚健康的人,包括身体没有明显毛病的人,也都可以按这个思路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体质。


今天就讲到这里。

==============

延伸阅读

《怎样给自己看病》(1)

《怎样自学中医? 绝症有治法总目录》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5-10 15:56

@黎明素问   阴证,就不能用寒凉的药物。只要出现了太阴证、少阴证,就是阴证,任何其他症状的热证,都是虚热、假热、假上火。对这种“虚热、假热、假上火”的假阳证,怎么用药?谢谢!

2023-02-27 10:52

@黎明素问  读了您写的《怎样给自己看病》,收获很多,非常感谢!在文章中提到,“补肾精的中药,有一个前提,必须身体的邪气祛除在先,气脉畅行无阻,肾阳已温,并加温运太阴脾经和宣通太阳的药,相互搭配,才能起到补充肾精的作用”请问:怎么祛除邪气呢?是采用“安心神 温肾阳”的方法吗?即先服一段时间“安心神 温肾阳”的药,然后加入补肾精的药,亦或其它方法。谢谢老师!

2022-10-01 21:56

看了你的文章很受启发,我对照我自己的情况觉的跟你说的太阴少阴病确实很相似。于是照方抓药,附子,生姜,炙干草,白术,茯苓,益智仁,加了枳实,厚朴。量都是按你上面的量。吃了一副药,本来感觉挺好就是第三天突然发冷发烧。跟以前感冒感觉很不一样。以前总是先嗓子冒烟,然后过两天才有其他感冒症状。因次的生病感觉完全跟以前不同感觉。不知是不是自己开错了药

2022-07-16 23:10

受教了,反复看!

2022-07-08 07:06

素问兄又要麻烦你了,我看到你文中写到:为了方便,我给儿子加强体质也用中成药搭配大剂量的茯苓煮水。之前看到你说的是100克茯苓分四次给你儿子吃。那么就是一次25克。但是这个是儿童的量。成人大概要多少克茯苓煮水呢?50-60?

2022-07-06 21:13

关于附子:请教。附子有制附子、生附子、炮附片。到底用哪个?制附子药房说烧半小时以上。素问兄写的是炮附片,用制附子可以替代吗?

2022-07-06 09:41

素问兄:在你的中成药基本方里面:你用到了三个药,我看到附子理中丸和理中丸,我查了下附子理中丸和理中丸的方剂,附子理中丸: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理中丸:党参、土白术、炙甘草、炮姜,除了附子其他非常接近。为什么吃了附子理中丸还要加上理中丸呢?

2022-03-24 15:12

请问一下:心跳快、有耳鸣头晕、皮肤也不好这属于阴血虚
同时手脚寒冷,需要温阳
这还适用基本方子吗?

2022-03-20 16:38

普通人学习中医太难了,怎么找到老去的中医医生?本人耳鸣和胃病困扰许久

2022-03-14 09:22

这些年看过的最好的针对初学者可操作的文章,且符合当下大部分国人急需解决的体质健康问题,博主功德无量!那个升肝降胆步骤中,柴胡当归是不是加上6克的白芍也比较好,养血柔肝,也降胆经,太阴少阴多年病症的人估计也会有阴血亏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