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自己看病?(1)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7回复:40喜欢:46

现在去医院,大家都被各种复杂的病名,给吓糊涂了。

其实号称三座大山之一的医疗,我们稍微看几本中医书,这座大山就会轰然倒塌,自己和家里人也少受很多罪,少花很多时间,更少费很多钱。


《伤寒论》是最实际,对病症总结最为简化的一本书,113个方剂和对应的症状,只要熟读就能治疗绝大部分的疾病,小到感冒发烧失眠,大到所有的癌症、新冠疫情、艾滋病、狂犬病,伤寒论中都有简单而高效的方剂。

怎么从113个方子里,快速找到针对自己的那几个方子呢?伤寒论已经给我们做了六个大的分类,叫做六经辩证。


当然伤寒论有一个小小的不足,有症状有方剂,但就是没有讲背后的原理,使得死记硬背不明白原理的人,水平始终无法突破。

很多名家大医,包括现代的、明清的,都做了不少的讲解,本人看了不少,还是觉得没有完全讲透,我自己也走了不少弯路。


在2021年12月底,本人下决心,再重读《伤寒论》,并把读书心得记录下来,配以理解图片,以作记录,并与大家分享。

我争取把她讲得简单一点,条理清晰一点,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希望小白朋友们能快速了解【六经辩证】,实现正确的中医入门,避免弯路,有效地开始给自己看病;

好不夸张地说,按着下面这六经梳理病症,哪怕是对药不熟,一个方子开3天,你的水平也会比市场上80%的老中医强;不是我厉害,是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辩证厉害!

因为那些老中医只是对药很熟,但是六经的理论框架,没掌握好的,到老也是个庸医。

也希望,一同学习中医的朋友们,互相学习、多加斧正。



《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框架

六经把所有病症,分为了下面六大类:

1)太阳病:
脉浮、头痛、项强、恶寒;

2)阳明病:胃家实;

3)少阳病:
口苦、咽干、目眩、喜呕;

4)太阴病:腹满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腹益自痛,若下之胸下结硬;

5)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6)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粗粗一看,有点发蒙,别急,我跟大家分解一下,就好理解了。



六经的分组理解

伤寒论的六大病症分类,我们分成三对,就好理解了

如上图,是我自己画的,不太美观,但意思希望能表达清楚,大家注意三个颜色,绿色、黄色和红色,每个颜色有一阴一阳两种病。


第1组

(-1)太阴病VS(+1)阳明病

上图红色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病,都是吃坏的,主要表现为胃肠功能问题、大便异常


第2组

(-2)少阴病VS(+2)太阳病

上图绿色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病,主要表现为怕冷


第3组

(-3)厥阴病VS(+3)少阳病

上图黄色的部分

这个部分的病,多表现为头和内脏的不舒服


上面的数字是我临时标注的,为了方便表示一组,对比而已


图中的正号(+1+2+3)在中医里叫阳性反应,就是指人体抵抗是比较激烈的,正气和邪气还有得一拼,表现多有体温升高而发热发烧的症状;

阳性病的好处是,因为正气抵抗比较激烈,有发热症状,所以大家都会很早发现。


图中的负号(-1-2-3)在中医里叫阴性反应,就是指人体抵抗是比较消极的,正气打不过邪气了,表现多有体温无法升高而感觉很冷的症状;

阴性病的坏处是,正气打不过邪气,连报告的力气也没有了,所以表现出来不明显不激烈,大家忍忍,日子也能过,但其实离鬼门关已经很近了。

比如中年、老年几乎就不发烧,是因为阳性反应没有了。


六经的阴性反应和阳性反应,跟我们常说的肾阴虚肾阳虚不是一回事,肾阴虚和肾阳虚都属于六经里的阴性反应,都属于少阴病,因为体内正气都打不过邪气了,身体都不发热。


下面我们再细化讲讲,大家也可以对照着评估自己属于那个类型的病症

这里注意是多选题哈:

第一组

(-1)太阴病VS(+1)阳明病

上图红色的部分

我把这组病,放在第一组来讲,因为这个部分的病,都是吃坏的,当今社会生活条件好了,所以大人小孩老人都吃得很多,吃得很“好”,所以生病,主要表现为大便异常。


(-1)太阴病:

太阴病判断的总原则是:腹满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腹益自痛,若下之胸下结硬;

通俗地说,就是吃不下饭、肚子胀满、总拉肚子、经常肚子痛;


为什么取名叫太阴?

《易经》里乾卦是全部阳爻(念yao),坤卦全部是阴爻,乾坤就是天地,坤就是地,就是土,土本身是湿的,叫湿土;土地是湿的,才能种庄稼;

太阴,就是全部是阴,叫太阴湿土。

太阴湿土,对应的是一天当中的晚上21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一天当中最阴冷的时刻;一年当中夏天和秋天之间,有一段时间非常潮湿,叫长夏,就对应着太阴湿土。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都比较潮湿,都属于太阴湿土。


身体里面的脾经,是个运输大队长,负责血脉、津液和垃圾的统一运输工作,就像湿土地一样,做好五脏六腑的后勤物质保障工作。

汉字【脾】你看怎么写的,左边一个月,代表人代表肉身,右边一个卑,卑就是低下,姿态比较谦卑,有个成语叫天尊地卑,所以卑就是地,就是土,有趣吧?我们祖先造字,不是乱编的。

所以,太阴湿土的脾经,这个土本来就比较湿了,再加水泛滥,就成涝了。


小孩他外公在铁路边上的荒地里,种了很多菜,一到雨季积水,菜基本上都完蛋,土里面的芋头、红薯都要烂掉,就是因为土太湿了。

然后等到天晴的时候,他外公把地翻一遍,让太阳晒一晒,等土略微晒干了就又可以种菜了。

所以太阴病,就是怕水湿,水寒凉,也怕寒凉,治太阴病,就要温暖、祛湿;


之前我们举过的案例,嘴唇干裂,大便干硬便秘,舌苔又水滑有齿印,实际上就是脾土太湿了,血液和津液运送不过来,嘴唇和大便干硬,只要加一味白术,干燥脾土、让脾经运输动起来,嘴唇就湿润了,大便就通畅了;


所以女士们,要给脸上手上皮肤补水,喷雾啥的是没用的;如果菜地里叶子蔫了,他外公不可能给叶子喷水吧?肯定是在傍晚时候,给菜的根部浇水,水下去不到半小时叶子就碧绿碧绿的了。

女士们只要观察自己的舌苔,是否水滑水滑的,是否有齿印,有,就要干燥、运化自己的脾经,让脾经给自己的皮肤脸蛋赶快输送血液和津液,脸蛋第二天就开始变嫩,变漂亮起来,好起来就像婴儿的脸蛋一样。

所以男士们,要让老婆变可爱、变漂亮,不是每天面对黄脸婆,你也得这样做。


太阴病的辅助症状也很多:

失眠入睡困难,睡眠很浅,怕吵,脸色晦暗发黄,又饿又吃不下饭,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嘴唇易干裂,头发油腻或头屑多,痛经,舌体淡嫩、舌苔白腻或黄腻、舌头两侧有齿印


造成的原因:

就是我们前一篇文章《寒凉食品对人体的伤害》所讲的情况,寒凉伤脾了;主要是某奶、水果和冷饮,还有各种号称补品的,即属于前几大伤脾经的变成太阴病的来源。

这个在一定程度上是没办法了,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开始就被媒体教育成了,不吃这些东西就发慌,就觉得无法生存了,然后妈妈教育小孩也从小吃这些。

太阴病,是身体的抵御外邪的总大门,一旦脾经被攻破,各种大病即随之而来。


太阴病的常用药

太阴病,即脾经寒湿的方剂很简单,总共就这几味药:茯苓、干姜、白术、炙甘草、桂枝,变着花样就两三个方子。

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茯苓。茯苓,很多人说成利尿,这其实是歪曲了茯苓的作用;


茯苓,就相当于大禹治水这个传说里面的大禹,它能疏通全身各处水道,不仅仅是尿这个小环节。全身各处用水,水多了变少点,水少了变多一点,水道堵住了疏通一下,水泛滥了抽走一些;

总结几个字,茯苓的作用:通,行水。


上面几药用的时候,你看伤寒论的用法,茯苓的药量一定要大,是其他几味药的2-3倍以上。

有些人头晕加耳鸣,去医院查五六个项目,钱花了,问题找不到,连药都没法开,只好发个朋友圈,说“治了个寂寞”。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水湿泛滥了。


我们游泳的时候有感受,如果耳朵进水了,是没办法走路的,犯晕,赶紧单脚跳把水震出来。所以这种情况的头晕加耳鸣,如果舌苔水滑加齿印,那很大部分就是耳朵里面水湿泛滥了,就用伤寒论的方子苓桂术甘汤,2-3剂就会好。当然单纯的耳鸣还有其他原因,这里不展开讲。


太阴病的中成药

大家生活工作都很忙,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做,煮药一般人不敢,也不愿意花这个时间,所以中成药还是要讲一讲。


前段时间给家里人治水湿,多用理中片(丸)、香砂六君丸、四君子颗粒,后来发现当时几天有效果,过些日子又继续水湿犯上来了,舌苔继续水滑有齿印。


重读伤寒论方子,才真正明白问题所在。

理中丸的主要成分是: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四君子颗粒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香砂六君丸的主要成分是:木香、砂仁、陈皮、制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理中丸也来源于伤寒论的理中汤,如果治上吐下泻的霍乱是可以的,但如果用来祛湿,就需要加一味重要的茯苓,而且量要大;

四君子颗粒出自宋《和剂局方》官方的修书,在比例上明显茯苓的用量太小了,祛湿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香砂六君丸来源于四君子汤,增加了化痰的陈皮半夏,增加了行气破滋腻的木香和香砂,茯苓的用量还是太小了;


如果脾湿的人,时间比较长了,肚子一般较冷了,还应该加一味桂枝,温通经脉,否则水道各处寒凉凝结,茯苓就起不到行水的作用了。

看来宋代的官修书,也是没有读懂伤寒论,明清后世的医家,也没懂,就这样缪传下来了。

这就是中成药的好处,以及他们的不足。


其实太阴病,最简单的就是按伤寒论上面的方子来,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汤,药味少,效果好,没有副作用。



痰、痰、痰

 

太阴经湿气比较重的话,就会有痰,所谓脾是生痰器,肺是痰罐子。

肺,是手太阴肺经上的大脏器,也是太阴经。

其实痰,本身是我们身体的津液,只是由于湿气太重了,导致津液运送不及时,积多了产生了瘀热,就成了痰;


寒痰,就是瘀热不严重,表现为痰白稀,夹杂着少量浓痰丝;

热痰,就是瘀热比较严重,表现为黄痰、浓痰、甚至灰黑痰;是寒痰的恶化。

痰不仅仅在肺这里,身体各个部位,所有的结节、肿块、肿瘤、癌肿,都是有痰在里面的。

我们之前讲过,癫痫、哮喘,其实都是痰为主的瘀堵。



祛痰,就要给太阴驱寒祛湿

 

著名的祛痰方剂(有中成药)二陈丸

成分是:

半夏,燥湿下走;

陈皮,疏通气息;

茯苓,全身行水;

炙甘草,温中。

你看,没有一样是化痰的,说明只要对太阴的脾经肺经,进行干燥和祛湿,就可以祛痰了。


如果出现肿块、肿瘤了,说明痰凝固了,包括癫痫、哮喘,我们才会用到真正的化痰药:

寒痰:清半夏、制南天星、白芥子、生姜

热痰:浙贝母、瓜蒌皮、天竺黄、胆南星、竹沥


祛肺的痰,我们用枳壳+桔梗;

祛脾的痰,我们用半夏+陈皮;

二者合起来用,再加上祛太阴寒湿的药,这样一般的痰都可以去掉。

如果太阴经的寒湿不去除的话,用这些化痰药也是没用的;

还要考虑是否有后面要讲的少阴病。

寒湿去除,不用化痰,痰也会消失的。

痰的篇章也有很大一篇,我们今天先把看病的六经框架说完,下次再根据伤寒的方剂来逐个模块细化。


(+1)阳明病

阳明病的总原则是:胃家实;

胃家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胃、小肠和大肠三者的总称,就是食物吃下去,到消化吸收,到排出来的整个通道;

胃家实,就是,食物堵住了,叫做实。堵的位置当然有不同,胃小肠大肠,三个位置都有可能堵住;


为什么叫阳明呢?

黄帝内经说,两阳相合为阳明,这个合不是叠加,是合拢的意思,好比一把雨伞,我们把它收起来,合拢起来。


一天当中的下午3点到晚上9点,太阳下山的这段时间的能量状态,我们叫做阳明,对应到我们身上,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这两根经脉;
一年当中,对应的是秋天季节,秋风肃杀,落叶归根,就是阳明经的能量状态,所以叫阳明燥金;


阳明燥金,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冬至,我们都要去采桑叶,桑叶晒干做药用,眼睛发炎红眼病有红丝之类的,用桑叶水敷眼睛,治标的作用很好。

秋天树叶都会掉落下来,干燥了以后,互相碰撞会叮叮响,就是金属碰撞的声音,这就是燥金;

金,金属就是收拢凝聚的能量状态,古代打仗都是鸣金收兵,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就是要把食物收拢,干燥,向下运输,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阳明的干燥力量是很大的,如果不干燥、或干燥过头,或不往下而往上了,或不冷却改发热了,那都是要生病的,就是阳明病。


阳明病也很普遍:

首先,小孩的病,很大一部分,就是食积和便秘,然后引发高烧。


我儿子从小每次节假日去外婆那边,外婆都是要做很大一桌菜给小孩吃,说起来总是“反正只是偶尔来这么一次,尽管吃好了!”

对于老人来说,表达爱意是第一位的,小孩吃了生病与否是第二位的;去人家家也是一样的,总是一桌好菜,希望你吃,至于吃了是否对身体有害,那是以后的事情。

以前我还不懂中医的时候,去外婆那边,基本上去两次,至少有一次儿子是要生病的。


大人和老年人吃撑了吃坏的,也很多,就是西医常说的肠梗阻,只是大人和老年人一般都已经有太阴病(脾经寒湿了),再夹杂着吃撑住了的阳明病,到西医那边表现出来就会很复杂。

老年人的肠梗阻关联的病症就很多,原先已经有的慢性病,同时会全面恶化,加上西医一大堆的盐水抗生素灌下去,如果不手术肠梗阻就解决不了,如果手术的话出来基本上活不了几年了。


西医解决肠梗阻的方法,通常先用灌肠,让你拉空。其实拉空了也还是堵在那里,为什么呢?因为人体的肠道,不是我们厨房的下水道,堵住了通一通就可以。

我们的肠道遇到寒湿刺激,是会收缩的,肠道会因为收缩而变小变窄,所以你去用泻药是没用的。


正确的方法是,先解决太阴病的问题,太阴病是因为寒湿,我们就去温暖它,干燥它。

你想想,如果你家人因为肠梗阻,送到医院去,折腾来折腾去,又是CT又是盐水,还被灌肠下泻药,还被怀疑是胰腺炎,甚至要安排手术;

回头实在没办法,直到你自己开车拉回家,自己煮几碗生姜红糖紫苏水,过半天舒服了,再过1-2天,拉出来全好了。

这样一通折腾下来,你会是什么感觉?!



单纯的阳明病

单纯的阳明病,主要是身体健壮的儿童和年轻人,才有可能,就是吃多了,大便堵住了。


单纯阳明病的用药,主要是这样几味:厚朴、枳实、大黄、芒硝;

厚朴,治湿气导致的胀满,心下和小肠的胀满;

枳实,治痰湿导致的痞胀,主心下和小肠,力道大;

大黄,通常大家理解为通便,其实是有所偏差的;大黄是搜罗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把津液和血脉中的垃圾,全归到大肠,并排出体外的;力道很大,很小的量比如2克,就有祛湿排尿的作用;

芒硝,是一种矿石,易吸水溶于水,西医现在用来给肠道手术后,外敷肚子促进肠道蠕动的,效果很好。

中医2000年前就用来,滋润干燥的大便,让燥便变软,清除大便干燥带来的燥热,并向下通泄的力量很大。


我儿子前几年一年总有2次便秘,因为比较强壮,手按腹部痛,确实大便堵住了,就用伤寒论的小承气汤,上面几味药,按书上1/3的药量煮了,喝的时候再按1/3的药量喝,当天晚上喝了,第二天就大便下来,一大马桶,效果杠杠的,然后赶紧停药。


记住,有太阴病的前提下,先要解决太阴病,温暖脾经温暖肚子,堵住的食物自己就拉出来了;因为把体内阳气提升上来,肠道自己就蠕动了;

阳明病的用药,要非常小心,是因为体质差的人,有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的人,都不能用,过量了拉到虚脱都停不下来。


阳明病的中成药:麻仁丸

麻仁丸的配方是:火麻仁、苦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


通大便:大黄、枳实、厚朴;

润肠道:火麻仁、苦杏仁

补血虚:白芍

这个药我用过几次,力度不是很大,按说明书吃就行了


就是只适合身体健壮的,是单纯的阳明病,没有太阴病的年轻人吃,不适合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的便秘;老年人的便秘不是阳明病,而是前面说的太阴病。


口渴 

阳明病有一个著名的方剂,叫白虎汤

他们的特征是:

口大渴、大汗、高热、脉搏洪大有力。

 

有些人,口渴的厉害,而且一定要喝冷的才舒服;

比如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还有一部分关节炎、痛风患者;

有些小孩高烧,烧到40、41、42度,而且西医用什么抗生素都下不来;

这些都是阳明病,实际上是胃这里,积聚的不是食物,是热气了,散不掉,要用白虎汤。


白虎汤的成分:

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生石膏

 晶莹剔透的矿石,非常便宜

非常重要的透热外出的药,注意是透热,不是清热。

上面的口渴厉害的高血压也好、糖尿病、关节炎、痛风,都要用到生石膏,效果非常好;

小孩高烧不退的,用大剂量的生石膏(80克),加后面要讲的少阳病+太阳病的药一起,效果杠杠的,1剂就开始退烧,2剂就好了。


生石膏,不是骨折敷在手脚上的那个熟石膏,有区别的。

知母:清热、润燥、祛湿

粳米:我们现在常用大米代替,能够会同甘草,滋润脾胃,同时增加生石膏的溶解度。


以上讲的是第一组

(-1)太阴病 VS (+1)阳明病

内容比较长,三组病症里面我们今天先讲第一组

后面两组,我们下期接着讲。。。

==============

延伸阅读

《怎样自学中医? 》

《绝症有治法总目录》

精彩讨论

黎明素问2022-01-02 08:26

学中医,就不要想那个病的现在名字,那都是医疗商业给人洗脑的忽悠而已;

就拿您提的抑郁症的患者而言:
她有吃不下饭的症状吧?我中医假设是太阴层面的病,我把她治好;
她有拉肚子的症状吧?我们把她治好;
她有怕冷的症状吧?我中医假设是少阴层面的病,把们她治好;
她有精神呆滞的症状吧?我中医假设是少阳层面的病症,我们把她治好;
她有例假不通的症状吧?我中医假设是厥阴层面的病症,我们把她治好;
如此不断地治好,六个层面所有的病症。

到最后她什么难过的地方都没有了,她的所谓的抑郁症就没有了。

其他任何名称的病,都这样治。
不要考虑名称。

黎明素问2022-01-02 09:21

疑难杂症普遍化,其实还真不是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至少不是主要的。

是商业化,医疗机构商业化造成的。

为了赚钱,全世界医疗机构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体系,一个忽悠老百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以赚钱为第一目的的体系。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以前我不懂,现在回忆过去十多年,数十次送家里人奔波医院,被大医院的医生忽悠的N个细节,历历在目。

也多次被中医庸医所误。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靠自己。

全部讨论

您讲得真好,真透彻!看来我也能学一点中医了。自我养护!

2022-01-01 23:11

我想问一下楼主对郝万山教授关于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讲座有没有了解?或者说您对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看法,多谢!

2022-01-01 22:54

谢谢,虽然看的不是太明白

2022-01-01 19:30

这个图解感觉还不够简明。

2022-01-01 16:32

文中图和解说,颜色黄色和绿色是不是有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