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院士: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甲醇发电是现实路径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46喜欢:36

转一篇文章演讲速递丨刘科院士: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氢能|清洁能源|风能_网易订阅 (163.com)

文章太长了,估计能耐心看完的不多,建议多看几遍。非常值得一读,数据是最有力量的。刘科院士高屋建瓴,从更高的层次看问题。附上我的读后感。

1,从数据中我们很清晰的看到,电池储能是解决不了电力过剩问题,能解决的是移动和应急能源的问题。更靠谱的电力储能方案,还是抽水储能。

2,电池消耗的原材料剧增,电池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会制约电池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电动汽车,电池的成本超过整车成本的一半之时,就是电动车增长停滞之时。

3,氢能离应用还有太远,能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是未知数。

4,能源的产生方式会百花齐放。碳中和的硬性目标下,各种可能的技术路线都在研发,毕竟资金无限。

5,电动汽车,减少不了多少环境污染。现在的电池在未来回收,可能是个大市场。

6,关注甲醇生产企业。

其他的欢迎热心群众补充。



全部讨论

2021-09-12 21:11

看了那么多船夫哥的演讲,大概知道汽车是中国化石能源的主要消耗品,为了能源安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迫切。
    1、从政治上看,发展电动车,减少对石油依赖,就是对抗石油美元的霸权,你看发展电动车最积极的就是中国和欧洲就知道了。所以电动车这条路一定是对的,至于电动车环不环保,只要电是清洁能源获得的,它就应该是环保的。船夫哥说过,太阳能是公平的能源,哪个地方都有,不像石油,被某些国家控制,中国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想能源的获取也算一个吧。船夫说我们国家的沙漠只要百分之一装上光伏就够中国用电了,所以不管哪个国家,我想理论上都是可以实现能源自主供给的。
    2、人类经济的发展就是在一个个资源瓶颈的突破后出现的。电池目前看磷酸铁锂无论从原料丰富程度、成本、安全都很合适,如果以后成本高了,不排除有新技术出现替代。电动车的产业链比制造甲醇或者氢能车要长,国家补贴那么多年,也基本成了。(氢能车小日本研究了那么久都没成,我们的人也会看的,而且如果成了,小日本掌握那么多专利,也不好搞)。不发展房地产,新能源车造车产业链刚好能补上。
   3、储能方式多种多样,汽车以后都能作为储能应用,私家车每天估计就用个一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停在那,如果作为储能,那就是千千万万的储能装置了。电池的梯次利用也大大降低成本。

关于先生说的六点读后感总结,我这里也扩展一下,不足错误之处还望先生帮忙改正,一,电池目前确实是制约新能源电力消纳的问题,抽水储能依然是目前的主流,但水储的问题也很清楚,周期长,项目大,地理位置限制等等。但电池行业也在快速发展,钠电池量产在即。钒流电池也有进步。以后也许还会有其他的发展也不一定。既然分布式储能的新能源是以后的大方向之一,那么电池就一定会需要,钠的储量可以应付,而且风光互补,对储能要求其实实际也没那么大,白天光,晚上风,火电候补调下頻,储能要求没那么高。二,电池材料制约电动车发展,确实有这个问题,但目前制约电动车发展的是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普及,而不是电池,如果不是单纯追求续航里程。电池候补有很多,新技术也陆续在进步。我相信如果真的某一类电池成本太高时,一定会有新的电池材料来替代的。三,氢能源生产已经不是问题。存储运输在成本上考虑确实不是商业经济的第一选择,但这个也不是大问题,只要有技术,有利润,成本一定会降下来的。家电,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等莫不是如此。最后能源路线确实是多点开花,电池回收确实是好行业。

2021-09-12 23:51

我们这里有一家甲醇加油站,已经有十几年了,十年前经常开单位的车去那里加油,现在有七八年没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是和新奥合作搞的新能源加油站。由于是单位的车,开的人也多,所以也没仔细算过,基本上和汽油差不多吧,动力的话应该不如汽油,舍得踩油门就感觉不到啥区别。加油站的人说甲醇对车里的管路会有些许腐蚀,具体能有多少还不知道。

2021-09-12 19:19

半大好!关注了一段时间,对你的思维模式与操作方法非常认同!看了今天的文章有个思路不知道你是否认同?是不是将来核电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安全,会替代现在的石化能源?

2021-09-12 20:49

【电动车能代表汽车行业的未来吗?听刘科院士聊电动车与氢能的历史和未来 | 《未来公开课》-哔哩哔哩】网页链接

演讲的视频版本

2021-09-12 20:47

这文章我两周前读过,而且读了两遍。非常务实的产业方向规划。B站有演讲的视频,比文字更轻松。
文章的主线是抽水蓄能(这是业界共识,不算新意,隆基老总去年演讲也提过,我甚至以此判断某些人对能源战略的认知水平)和能源液体化(甲醇)。但是本人觉得这观点存在2个大漏洞,即风光电即使都无障碍转换成甲醇,用它再驱动电堆是需要贵金属和质子膜等消耗品的,燃料电池也有失效的问题,这方案仅仅解决氢载体的储运问题,最终能否实现还有很长的路。甲醇做车用能源,内燃机方案不可行,燃料电池要用到铂,它会中毒失效,质子膜会被杂质堵塞,最后整个电堆报废。长文回避了这个问题。但如果这方案可行,为何现在新能源车的实验方案中,氢载体已有试验车型三万辆,而甲醇的几乎没有?要知道甲醇传统煤化工每年产量天文数字,可就是没有用它做燃料电池的试验车型?这是个重大问题。

2021-09-12 19:06

这是7月的信息。说的都有道理,几条建议也都有用,但不是唯一的。虽然刘院士提出了几个现在国家政府提倡的碳中和的不足。但并不表示这些政策和碳中和路径方式没有用。刘院士的意思说了两点,第一,光靠现在国家政府提倡的几个碳中和路径都无法根本彻底的解决碳排放问题。第二,这些方式都很难。然后表达了自己对彻底解决碳中和甲醇的路径。可以在100年以内控制碳排放而且这100内甲醇的路径实施普及开来比新能源和电池和氢气的路径要容易简单。按这100年看和刘院士文章里的信息确实可行,但100年后呢?又回到以前的老路?这种只管现在100比较容易轻松的路径真的算是治病的良方么?和整个人类地球上万上亿的千秋万代年相比,这100年有意义么?然后,新能源和电池,氢气等,也许是现在开头比较难,发展有些慢,但这些是没有用的么?新能源难道不是多一个,碳排放就少一个的么?就跟愚公移山一样,山就那么多土和石头,多一个人多移一天,山的土和石头就少一些,虽然困难,慢,但只要移完了,就一直都是通的了,就跟红军革命打仗,那老一辈的人苦了,才有我们现在这太平的时光。刘院士说的也有道理,但目光感觉短了些,他说的困难其实在全国聚力之下也不是困难,他说的有效良方也未必是根治病灶的良方。半大先生您觉得我这话有没有什么问题?

2021-09-13 16:13

我怀疑这不是院士说的,目前生产甲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或天然气。关注甲醇还不如关注煤和天然气。若用甲醇发电,为什么不直接用煤或天然气呢?

2021-09-12 22:21

感觉锂用作储能很浪费。
利用光伏,电解制氢应该是趋势,转换率比较高。
光触媒制氢离应用还远。
现在是要求搞储能,实际对于电厂来说不是特别想搞,投资太大增加运营成本。
等到氢气的相关配套(储存,运输,还有应用层面)成熟之后应该是个大趋势。个人是看好氢能的。

2021-09-12 19:16

半大,我看了火电还有存在价值,不应该马上革命,还有五大火电企业都在发展水电核能风电光伏,而且股价低,这些是持有的逻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