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三驾马车”驱动下的明星成长股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7回复:7喜欢:52
【i投资研究院--北斗研究团队原创】
作者:i投资军工、北斗研究团队

i投资(微信号:itouzi8)从成立初期就本着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链来发掘股票、股权市场投资机会的理念在运作。为深入研究产业链,i投资在9月末正式成立了i投资军工、北斗产业链研究团队,致力于北斗产业链的深入研究,本篇报告为该团队首篇报告,在研究期间i投资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和上市公司高管与研究团队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交流。日后会陆续推出团队的其它研究成果,敬请期待!

i投资军工、北斗团队介绍:
张淮峰(首席分析师) 北斗行业专家,多年从事军工、北斗行业工作,雪球号:@西点老A
刘总 北斗行业专家、多年地理信息产业研究经验。
寻广涛 上海仁恕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英国国际会计师公会会员。
韦总 上市公司调研负责人,近20年研究企业生产,成本,风控等方面工作经验,调研近千家公司。
邹总 财务方面负责人,曾就职国内够军工企业担任资金税务主管。
专家团队由:军工、北斗实业高管,国内某知名公司军工业务总监等多名专家组成。

中海达,“三驾马车”驱动下的明星成长股(上)

$中海达(SZ300177)$ ,创业板2011年上市的一只普通股票,开始的一年里,名不见经传,可是三年后的今天中海达已经成为“优质成长股”的典型代表,连续七年稳定增长的营收和净利润,稳定的ROC、毛利率和净利率,可是这只是中海达的过去,今后的中海达更具备“明星成长股”的潜质,将在“三驾马车”的启动下,开启中海达的“明星成长”之旅。驱动中海达成长的“三驾马车”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回避不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国家安全和军事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为什么受到各个国家如此重视?其次,我国为什么大力支持地理信息产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最后,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都要在地图这个战场打的硝烟弥漫?他们看到了什么?

地理信息战场:硝烟弥漫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地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信息包括矿产储量分布、海域划界、人防工程分布、城乡居民分布等空间相关数据,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涉及国家安全,因此对于资质和公司的选择,以及数据的保密性,对于国内很多公司具有天然的屏障,外资将很难介入。

未来经济的重要一环,地理信息产业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今年年初,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把地理信息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就是要培育自己的品牌和公司。如果说地理信息产业的过去两年是暗流涌动的话,那么对于该行业来说,2014年则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今年2月份阿里收购高德之后不久,腾讯闪电入股四维图新,在日趋白热化的移动互联入口争夺战中,空间地理信息提供商已是互联网巨头们厮杀的重要战场。中海达也是不甘寂寞,动作频繁,先是与百度签订激光全景街景数据的采集合同,之后设立全资孙公司涉足O2O,再换股收购联睿电子,布局室内定位市场。

国际巨头如苹果公司,近两三年在该产业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继收购Placebase和Poly9、C3-Technologies等地图公司之后,2013年又连续收购6家与地图有关的公司:可提供高精确度室内位置定位的WiFiSLAM,能够提供商家信息列表的Locationary,能提供全球500个城市的公交、汽车、步行地图导航方案的HopStop,公共交通实时信息提供者Embark,地图数据的管理分析服务商Broadmap,可提供跨越多个平台笔记应用的Catch。国际国内市场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情有独钟由此可见一斑。

地理信息产业、移动互联网以及新一轮海洋开发的热潮,给国内相关企业开辟了巨大的蓝海,对于已经在该领域深耕十几年,已经成为实力玩家的中海达来说,自然不会错失这场地理信息产业的盛宴。那么,中海达凭什么参与和分享该轮盛宴?中海达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在地理信息产业链中是如何布局和定位的?有什么样的独特业务架构和盈利模式?未来成长的驱动力在哪里?下面就详细聊一聊中海达的昨天有什么故事、今天是什么情况、明天朝何方去。

中海达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1999年底,当时已经是我军知名测绘专家的廖定海目光远大、雄心勃勃的脱下军装,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白手起家创办了中海达。那时候,他从1个人开始,多方筹措近60万元的资金,在广州空军医院租用了1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招聘了5、6个人走上了充满传奇的创业之路。

相对于业内其它企业,中海达的成立不可谓早,但却能迎头赶上、后来居上,绝非偶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测绘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国内对于GPS产品的研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到90年底中期,开始有产品出来,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商业化。我国拥有了足够强的测绘技术,但却缺少企业做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GPS商品。中海达创立的时期,正是国产GPS产业呼之欲出、开始起步的阶段,市场急需有企业来填补这样的空白。中海达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生逢其时,因而发展过程顺风顺水、一帆风顺。廖定海也因此直接创导和推动了GNSS技术国产化、产品化、市场化,成为中国GNSS行业的带头人。

2011年2月15日,中海达在深圳创业板上市,是国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领域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上市企业。公司上市后,积极拓展光电产品、三维激光、精细农业、特种车辆及船舶导航与监控、机械精密控制等新兴业务领域。目前,中海达已经拥有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州中海达定位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迅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子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农业、林业、国土、海洋、石油、电力、电信、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40多个基础领域;成功运用于北京奥运安保、第26次南极科考、京沪高铁施工工程、青藏高原青海湖勘测、第二次国土普查、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广东电网营配一体化等多个项目,并远销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世界各地。

中海达以地理信息装备起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将装备领域拓展到三维激光产品、光电测绘产品、高精度卫星定位产品(GNSS)及海洋声纳产品等各个领域,在空间数据采集装备方面构成了业内首屈一指的大布局,并发展成为业内龙头。当下,借着传统硬件装备的优势,该公司在积极布局软件,已逐步延伸到空间信息产业各个领域,初步构建了“数据采集+数据提供+数据应用”的空间信息产业链。上市之后,公司股价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成为市场的明星成长股的典范。



中海达股价大幅走强的背后,是公司各项业务的不断成长,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也稳定大幅增长。2007年公司营业收入1.01亿元,归属净利润0.15亿元,到了2013年分别是5.38亿元和1.08亿元,7年间营收增长5倍,利润增长超过6倍,毛利率稳定在40%左右,净利率保持在15~20%左右,这是基本业务的稳健高成长成就了中海达在资本市场的精彩表现。



中海达产业生态:国内双寡头垄断

是什么让中海达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成长为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的第一品牌?在地理信息产业链上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指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所提供的位置、速度及时间信息对各种目标进行定位、导航及监管的一项新兴技术。与传统的导航定位技术相比,由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有全时空、全天候、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定时的特点。因此,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经问世,很快就深入到各国军事、安全、经济等众多领域,使航空、航海、测绘、机械控制等传统产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开拓了位置服务等全新的信息服务领域,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卫星导航定位产业。

首先看一看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链的整体概况。按照定位精度差别可区分为两大服务群体:一是高精度GNSS行业,常规使用的定位误差在米级以下,应用在测绘勘探、地理信息、地质灾害监测、精细农林业、国防、时间同步等领域,二是消费类行业,常规使用的定位误差在1米至10米以上,例如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细分市场结构如图所示:



2013年末,结合产业发展阶段和公司业务动态,中海达给自己的战略定位是“继续以卫星定位技术、声纳探测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为技术主线,以空间信息产业链为业务线条,构建和完善空间信息数据采集装备、空间信息数据提供、到空间信息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等三大产业链环节,力争成为国内优秀的空间信息产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高精度卫星导航在地理信息行业中,属于技术壁垒较高,附加值大但参与者较少的细分行业。

结合自身的优势技术,主攻高精度GNSS市场,这个市场指面向专业用户和特定用途的应用市场,又称“专业市场”,例如测绘、地理信息(GIS)、地质灾害监测、精密施工与机械控制、精细农林业、资源管理、国防、时间同步等,其主要应用领域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至此,中海达的业务布局和定位已经跃然纸上了,在产业链条上主攻高精度市场,在行业布局上紧密围绕在导航、测绘、航洋、数据相关产业深耕细作,在“数据采集装备、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数据提供”三大方向上形成了“高精度卫星定位产品、声纳探测系统产品、激光扫描系统产品、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产品”四大产品群。

中海达瞄准的市场市场属于高精度测绘,行业内只有极少数企业进行有效竞争,由于品类繁多而单品市场容量小,因此这是一个实力小的企业难以与中海达抗衡而资金规模大的企业不愿意进入的特殊专业市场,对于这少数企业的竞争,中海达借助IPO上市后,明显有了更大优势,且董事长收购兼并意识很强,未来除了内生性增长,可能还有会收购兼并预期外的增长。对于低精度的消费类市场,竞争很惨烈,我们平时使用导航系统就属于这类低精度的消费类市场,中海达暂时很少涉及。

在行业平稳增长的背景下,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双寡头之势已然确立。其中,中海达在国产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份额接近30%,且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



综上所述,在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被世界各国放到战略意义的高度上的大背景下,从陆地到海洋,从测绘到地图,从硬件到软件,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已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中海达在国际和国内的夹缝中求生,凭着自己的执着,在地理信息产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在地里测绘产业中,围绕高精度应用,做到了行业第一,中海达是如何做到的?下篇我们将从中海达本身的业务模式、产业布局和成长动力几个方面进一步“解码中海达”。

中海达,“三驾马车”驱动下的明星成长股(下)

上一篇聊了中海达的创业故事、成长历程以及登陆A股后资本市场给中海达的打分情况,过去的三年,中海达用靓丽的业务成长给资本市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海达在地理信息测绘产业中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努力,构建了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和南方测绘(没有上市)一起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产业格局,这是上一篇文章中“产业链”分析中的内容。本篇将从中海达自身业务布局特点、后续成长空间和驱动力角度,深入探讨中海达的“明星成长股”的基因所在。

“海洋探测产品进口替代、海外市场的10倍空间、新兴数据服务”构成了中海达成长动力的“三驾马车”,一句话概括中海达的成长和估值就是“传统硬件业务构建安全边际,新兴数据业务提升估值空间”。

中海达业务模式:“全产业链”布局

$中海达(SZ300177)$所处业务领域为高精度卫星定位与测绘、海洋探测、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等,前两项隶属“卫星产业及应用”和“海洋工程装备”范围,,均属于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者属于“测绘地理信息”范畴,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广泛应用于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领域,尤其是涉密测绘地理信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中海达在产业链中的业务覆盖情况如图所示:



身处一个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面对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有通过自身努力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可以说,中海达面临一个最佳的市场机遇期,这里来看看中海达是如何进行业务布局进而把握这个机会的。中海达的业务布局情况如图所示:



中海达在“数据采集装备、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数据提供”三大方向上形成了“高精度卫星定位产品、声纳探测系统产品、激光扫描系统产品、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产品”四大产品群,在高精度卫星定位与测绘和海洋探测领域的营收占到公司营收的九成左右,数据提供和系统集成服务收入占比一成左右。2013年底公司财务报表的口径已经从四大产品统一到三大方向上。

中海达重构三大业务板块

中海达在2013年报中将业务按产品划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数据采集装备、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数据提供,之前按照产品类型划分为四大产品类。这个调整反映了公司的战略布局,今后公司的业务发展都是在这个框架内进行,下图所示为公司13年营收数据,本节对三个业务板块进行解析。



业务板块一:数据采集装备( 4.88亿元,收入占比90.6%)

a、2013年,公司推出了全面支持北斗+GPS+GLONASS系统的高精度卫星定位产品,公司已成为北斗专业应用市场的领先企业。

b、在原有光电测绘产品基础上,公司开发出了多款光电测绘产品,测程更长,产品功能更加丰富,并完成新一代小型化全站仪的前期研发设计工作。

c、完成了自主多波束产品的后续产品测试和产品化开发工作,产品性能基本达成预期目标。同时,研发新一代测深仪、定位定向仪和海测站等产品,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d、公司完成了一系列三维激光产品的研发和产品化工作,推出了包括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和轨道检测系统,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推出了车载、船载和背包式等多种类型的产品。

公司推出的移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将各个模块高度集成在一个刚性平台上,相比国外产品更便于携带、使用,可以安装在车辆或者船舶上进行使用;还推出了集全景照相和三维扫描于一体的街景数据采集系统,并配套专业的生产和发布软件,广泛应用于互联网街景地图、数字景区、数字城管、数字公路、数字航道等领域;轨道检测系统实现了扣件自动化检测功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业务板块二:数据提供(537万元,收入占比1%)

推出高清激光全景街景地图数据,在用户体验感、数据信息和应用等可拓展性方面较单一的全景影像街景数据产品更有优势,成为街景数据发展的方向和主流。

随着国内三维激光扫描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三维空间信息作为空间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三维空间信息真实反映了现实客观的空间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文物保护、工业工程、交通、电力、国土、军事及互联网的各项增值服务领域,比如通过三维数据采集装备采集获取的各地区的建筑、桥梁、道路、山川等三维空间信息数据信息,能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统一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厂商已正式推出街景地图服务,未来三维实景地图和商业信息的相结合,将打开位置服务商业应用新的市场大门,将衍生出众多改变人类生活的新应用。

业务板块三: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4525万元,收入占比8.41% )

a、在数字文化遗产解决方案上,继续完善数字文化遗产解决方案,形成文物信息平台、库房管理信息平台、考古工地数字化和数字博物馆等四大解决方案,形成了可复制性的解决方案产品。

b、在北斗灾害监测应用上,推出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成熟灾害监测解决方案,另外,还推出了农机自动化和机械精密控制解决方案。

公司生产的高精度测绘设备包括全站仪、卫星导航测量仪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海洋测流测深等多种仪器,全面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阶段。公司的研发每年都有持续投入,紧跟国际潮流。卫星导航(GNSS)测量仪器是传统产品,公司在跟随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提高市场份额,收购光电产品体现品牌和渠道价值,通过现有渠道快速低成本地实现销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可应用于建立数字城市中建筑和文物等空间位置数据库。

下图所示的公司几年来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一直保持在稳定的高利润状态,显示了中海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中海达成长动力:“三驾马车”驱动

有市场,有产品,有定位,那么如何将这个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成长呢?如何落实到公司业绩上呢?中海达正通过内生成长+外延拓展的方式,不断完善空间信息产业链布局,在空间信息产业链三大环节“数据采集装备、数据提供、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进行系统规划,立足于提供全方位测绘产品及服务。下图所示的是中海达这里以来的成长路径图:



中海达的业务起源于传统的测绘业务,如果仅谈传统的测绘业务,难以给出高估值或对未来成长性有很好的展望,可是一直以来市场给与中海达的估值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正是市场对于中海达新兴业务和海外市场的高预期,“海洋探测产品的进口替代机会、海外市场的巨大空间、新兴数据服务”构成了中海达成长动力的“三驾马车”,一句话概括中海达的成长和估值就是“传统硬件业务构建安全边际,新兴数据业务提升估值空间”。

驱动因素一: 海洋探测装备进口替代

中国海域辽阔,海洋资质丰富,与周边国家争端也较为复杂,海洋测绘产品是国家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的利器,未来几年对海洋产品的需求明确而又迫切。而对于海洋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了解海洋为前提——这需要对海底地貌、水深、流速等进行高精度测量,而我国在海洋声纳产品方面落后了15-20  年,进口替代势在必行。从国土安全角度考虑,未来三年该市场规模将达40  亿左右,对于这一细分领域的国产化趋势市场尚未充分认识,中海达海洋产品业务将提供基本的估值基础。

中海达逐步由代理转向自研,并通过并购完善海洋产品布局。中海达在高精度导航测绘领域的发展经验有望在海洋产品领域得到复制,公司定位高端产品且目前已逐步从代理产品转向自主研发,并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扩充产品线,逐步拥有单波束、多波束、测深仪、ADCP  等系列产品,公司在海洋产品方面有望呈现高增长。

军工资质的获批,无形中对于公司业绩的增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公司已经为海军提供产品,进行海洋探测,为我海军对水面、水下舰艇的航线航道了解和规划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一块市场将来也是公司重点拓展的方向之一。



驱动因素二:海外市场的10倍空间

公司现有各产品及业务面临的市场均不同,从公司的角度,对高精度卫星定位测量产品,国内市场容量约在10-15亿左右,光电测绘产品约20亿,声纳产品国内民用市场大约30-50亿,三维激光产品大概15亿左右,上述装备类产品国外市场更大,像高精度卫星定位测量产品、光电测绘产品海外市场规模一般为国内的15倍,估计声纳产品更大,在30-40倍。还有公司收购的联睿电子的室内定位业务,未来国内市场接近100亿,声学管道监测市场未来有将近1000亿的市场规模。数据应用和解决方案,因大部分市场均刚刚起步,都属于新兴产业,比如灾害监测、数字文化、O2O业务等,国内未来市场空间很大。

公司海外业务也就这2年开始拓展见到效果,所以我们看增长情况的速度和高度。不考虑新品种投放的营收增长,12年公司海外营收额是3379.60万,毛利是54.76%,13年海外营收5144.00万,毛利60.50%,营收增长是52%,增速可观。

2013年中海达主营收入5.38亿元,国内市场规模80亿元,海外10倍~15倍于国内空间的市场,公司行业份额近三成,潜在市场空间就不用多说了。海外收入目前只占主营收入里面9%,爆发潜力不言自明。中海达成长价值源于此,产品梯队更加丰富,业务拓展形态更加多样,国内市场稳步增长,国际市场空间巨大。

驱动因素三:数据提供与运营

2013年,中海达创造营业收入近5.4亿,同比增长41%,其中硬件装备的营收占比为85%以上,数据和整体解决方案占不到15%。今年“数据采集、数据提供、解决方案”三大业务都有望持续成长,但收入结构将发生积极的变化,数据和应用服务占比将持续增大,在未来发展规划中,这样的“调结构”式的发展将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特征。未来几年,硬件装备仍能保持20%到30%的增长幅度,信息数据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增长幅度会更快,2013年“数据提供”业务营业收入537万元,收入占比仅为1%,在中海达将来完成“硬件设备商到数据提供商”的角色转换后,这部分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手机导航、汽车导航等各种便捷应用层出不穷,未来人们对地图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也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抢食”地理信息供应商的原因,而激光三维街景更是代表着未来地图数据发展的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司以子公司都市圈为平台,积极向地理信息产业下游产业延伸,成功抢位成为百度“激光全景”的数据提供商。同时积极开展数据应用及解决方案业务,已形成网格化社区管理、数字文化遗产等解决方案,并在多地智慧城市和文物项目中中标。

至于数据业务爆发的时间点,则需要等待行业局势的进一步明朗。测绘系统和规划系统等都有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采集团队,他们采购中海达的设备,采集数据,然后加工。等到某个时段,相关部门会发现,购买设备和养活团队的费用,要高于从中海达购买空间数据的费用,那一天,也就是专业领域大爆发的时间。

我们用了上下两篇文字系统聊了中海达这家企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中海达的产业背景、产业链现状和业务布局做了深入的解析。未来中海达的依靠“全产业链”的布局思路,集中发力“软硬件准备、数据提供、解决方案”三个领域,继续构建自己在地里测绘的领域的独特优势。未来的中海达成长,不论是公司规模、市场占有率还是营收利润和市值,都会爆发在三个方面,即驱动中海达成长的“三驾马车”——“海洋探测产品的进口替代机会、海外市场的巨大空间、新兴数据服务”,软硬件海洋和测绘产品提供中海达的成长安全边际,新兴业务提供了中海的估值提升空间。中海达昨天一路走向辉煌,今天走在“更加辉煌”的路上,明天,能走到什么程度?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加入i投资军工、北斗研究团队:
如果您对军工、北斗行业研究有兴趣或您是军工、北斗行业专家,希望知识外溢,同时结合资本市场来发掘投资机会。欢迎您的加入,加入方式:请加小i个人微信咨询,微信号:itouzi9(加入时请输入:报名+公司+职位+姓名)

全部讨论

2015-02-19 13:53

咋这么多吹中海达的

2014-10-29 17:05

好文,收藏

2014-10-29 07:27

收了

2014-10-29 03:21

中海达,“三驾马车”驱动下的明星成长股

2014-10-29 00:04

这么一说舍不得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