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与资本收益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年来有个词很流行,长期主义。从持股时间来看,巴菲特显然属于长期主义,他的收益率很高,加上很多成功者都声称自己是长期主义者,于是大众隐约把长期主义与高收益率划上等号。

有一个事实被大众忽略了:长期主义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在P8、P9之类的词喧嚣尘上时,是没有听说过长期主义的。那时谈薪水,流行的话术叫总包(Package),除了薪水之外还有不等的期权。每股期权是有明确的价值的,条件是在企业供职满一定的年数,就能铁板钉钉的拿到这笔不菲的钱。杭州一时成为了创新之都,城西的房价以令人咂舌的速度飞涨。

还有一些神操作,有人在三个大公司之间循环跳,一两年之内薪水涨两三倍。后来,Hr们也搞清楚了这一点,对于跳槽过多的人拒签。

那位大佬说,这是“福报”。民怨沸腾,做牛做马的生活,居然被描述成福报?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自己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当然愿意,这是一个显著的抢钱机会。

那时候,你是否听说过长期主义四个字?

后来,大家不约而同的盯上了买菜行业,我妈说,他们太过分了,读了那么多的书,居然来抢菜场小贩的生意。从那一天起,我知道他们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再后来,我听到了长期主义这个词。

过去的这几年,我们听无数的创业者提及这个词,他们中的多数曾经都有过显赫的经历。吊诡的是,这两年,似乎败走麦城居多。

显而易见,当大家不约而同提及长期主义时,说明短期抢钱模式走向终结。长期主义的潜台词时,短期就别对挣钱指望太高,因为大头在长期。因为对他们过往经历的迷信,也因为受互联网经济的洗礼,我们相信,只要熬过这段艰难的寒冬,必然就会迎来春天。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长期主义的结果,未必是高收益,也可能是裁员和破产清算。不管未来如何,长期主义大概率带来短期的低收益率,这是在预料之中的。

低收益率等于高估值。很多高估值的股票被大众追逐,被很多真正的行家嗤之以鼻,连呼看不懂。

风头正劲的蔚小理,其中两家还未盈利,其估值早已经超过了一众老牌车企。上汽集团的净利润剧烈回调之后,我们赫然发现,其年利润居然还在100亿上下。从未盈利过蔚来,最高估值居然超过6000亿人民币,那时是上汽集团的两倍。

这些市值都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其中有一部分当然是个人投资者,但最初A轮、B轮融资时,其参与者可没有一个小散(*团*兴除外)。

这些大佬是怎么想的?很简单,长期主义。

因为“今年是*年来最好的一年,也是未来*年最*的一年”。所以,大佬的钱不能再放在原来的地方了,得放到新的行业去。

有了大佬和一众追随者抬桩,新的行业估值必然水涨船高。

被大佬从中抽水,旧的行业估值必然长期走低。

蔚小理的钱哪里来的?高瓴资本、顺为资本、腾讯、*团等等等等。高瓴资本的钱哪里来的?最成功的案例:京东。顺为资本的钱哪里来的?浏览器(后被*里收购)、小米手机。

所以新能源企业估值上升就意味着互联网企业估值要下降。

新能源企业估值上升意味着老牌国企估值要下降。

新能源企业估值上升意味着房地产企业估值要下降。

新能源企业估值上升意味着白酒企业估值要下降。

……

我们因为看见了互联网、房地产、白酒企业的真金白银,所以认为他们低估,所以要在其中搞价值投资,结果是赢了利润,输了估值。

但互联网的钱和老牌国企的钱,投出的企业能一样吗?爸爸和爷爷,会同时看好同一个后生吗?显然,这样的例子还没有发生过。爸爸看好的,可能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更大;爷爷看好的,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更小。

原因很简单,如果爷爷看好的能成功,那么就不会有“富不过三代”了。大佬的钱,未必每次都会赌对,但在他刚成为大佬的那段时间,成功率是偏高的。

在搞长期主义的企业中,奔跑的姿势决定了它会不会受市场资金的待见。这不是终局,但它是更复合爸爸审美的幸运儿。

这种事情不会永远持续,有一天会走向终局。我们不知道那会有多远,但一般会长到超出我们的持股期限。终局到来的标志会很明显,就是大家不再提长期主义,重新开始以确定的方式快速抢钱。

$赛力斯(SH601127)$ $上汽集团(SH600104)$ $长安汽车(SZ0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