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4喜欢:0
回复@小猪快跑: 我擦[滴汗]
这么绕圈烧脑的么?
怕了怕了,这雕花能力不是申论满分玩不了A股……//@小猪快跑:回复@人人共享郑荣南:中信研报的解读说明很多人脑回路很难达到理解卖方语言的要求。
下半年 7.1-12.31
年度行情起点 最低点且之后一年上涨达到一定幅度,即TTM一年低点。如果年初低点是最低,那是不是起点在那里,显然下半年低点最低,才更适合用起点吧。
连起来就是7.1-12.31会看到往前一年,往后一年的最低点,人家巧妙的说出了下半年2635必破,但字面上没有一个字,大多数人会觉得看多。
引用:
2024-06-10 23:24
原帖已删除

全部讨论

06-11 10:00

最早对研究报告用词表达要求就是准确,不能产生歧义,所以有些语句就会类似格林斯潘的表达方式,用精准的词汇表达细微的差别。
除了这个之外,通常还有场景假设,通过设置条件区分出满足特定条件下的结论,这就是我经常强调的研报里的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是排除该风险事件下的结论,如果出现这类风险,结论无效。
但后来这些东西经常被用成算命先生判词这类用途,通常你被引导理解的结论和他表达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回头再看看人家也没说错。这也是一种免责方式。就以此为例,涨了是牛市起点,新低了还是牛市起点。
也有一种情况是不能明讲的事情,就用这类表达隐晦传递一些结论,像这个案例里或许几个因素兼而有之。总之,现在研报这东西有用的东西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无用,关键是要通过文字去推测作者脑子里真实的诉求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