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 Linker高亲水性成为主要改造趋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追溯

普方生物成立于2018年,始创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三位核心创始人分别是Baiteng Zhao (赵柏腾)博士、Tae H Han(韩泰熙)博士以及Xiao Shang (尚晓)博士。其中,赵柏腾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药学院,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药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曾先后任职于美国默沙东Seagen等国际知名药企。

其关键ADC专利WO2023280227A2在近期被披露,linker以VC为主,前面加了一个赖氨酸,延伸出来多peg,接糖链(氨基葡萄糖),增加亲水性,payload采用exatecan。


展现了良好的亲水性。


这个思路类于先前mersana公布的XMT-2056,HER2 STING 激动型ADC。
 


Seagen是最早在糖链上下功夫的ADC企业,思路也由此逐步被各公司推广开来,但目前仍未看到其后期的进展。糖链+exatecan类似设计的已经有好几家,包含国内国外。

通过PRO1184(靶向Folate Receptor a)的药效数据来看,其效果类似于mAb-deruxtecan(8) (mc-GGFG-DXd)。


普方的ADC平台,从临床前数据来看,不存在成药性的问题,只要靶点选得对,走出来大概率只是时间的问题。

前些日子,普众发现发表文章“Antibody-exatecan conjugates with a novel self-immolative moiety overcome resistance in colon and lung cancer”,也采用增加linker亲水性,在自裂结构PABC上加了一个聚肌氨酸。


如今在ADC领域,高亲水的Linker成为主要设计思路,目前仅有宜联等少数在机制上有所偏向,旗下平台名称为Tumor Microenviroment Activable LINker(TMALIN®)新型抗体偶联药平台,顾名思义,能够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而非传统意义上单纯依赖内吞杀伤肿瘤细胞。

Linker高亲水性只在解决药物理化性质方面的成药性,而对于生物学机制的贡献并不多。

如果能够保证在血液中不掉落,而进入到肿瘤细胞中才被裂解,这是非常理想的设计思路。目前来看,但是否具备特异性是不能论断的。

通过众多的案例来看isotype ADC往往也会展现一部分疗效,而这部分疗效是如何起作用的。一种可能是,对于多肽linker的ADC,肿瘤部位也有组织蛋白酶存在,导致ADC在细胞外裂解产生药效。其他原因可能存在ADC在代谢过程中,依然有小分子payload的外溢造成毒性,一并对肿瘤具备一定杀伤能力。后者更容易解释,再稳定的ADC,也是存在小分子的毒性,而这些ADC绝非都在肿瘤部位裂解外溢的,根据各类文献,能到肿瘤部位的ADC药物仅占1%左右。前一种因素当然也不排除。

普方先前引进了synaffix的糖定点偶联平台,如今未应用在相关项目上。可能的原因就是效果并不理想,而synaffix的糖定点偶联平台也有一定局限性。到目前来看定点偶联并未得到临床方面的实际验证。

ADC主要在四个方向发力,抗体,偶联方式,linker,payload。抗体方向,对于抗体的选择,如今讨论的都比较少,ADC是个整体,如果单纯考虑linker解决疏水性问题,一个不给力的抗体接着就让这些努力功归一篑,该有的聚体一个都不会少。但目前来看通过改造linker来绕专利是最省力的一种方式。

现在ADC领域要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耐药性。通过TROP2 DXD临床数据来看,虽然在喜树碱类药物治疗后的仍然会有一定效果,但并不优异,在未经喜树碱类药物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可见经治患者仍然影响后续同类payload的治疗。在一篇文献中有解释过这个问题,就是拓扑异构酶的突变导致喜树碱类药物的失效。

所以,不同机制payload仍有巨大改造的潜力。

疫情过去,交际也多了起来。路经上海的做投资的朋友,也都约着见一面。以现在的情势,以及他们个人感受来看,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还是很冷,尽管每个人都很忙,出差频繁,但能出手的不多。

一级市场对于未来的营收问题关心偏少,对于技术本身及未来成药性关注更多。但要考虑一个问题,中国ADC biotech几乎没有存在跃级的可能性。PD1抑制剂+ADC联用渐起,如果成了,ADC与PD1抑制剂互成配角。单纯开发ADC,失去了主动的掌控权。

如今国内创新药持续压低溢价,药物开发费用已是10年前的几倍。当年百济信达康方等企业可以依靠管线战术,迅速积累起早期管线资产,如今的研发费用高企,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了。如果biotech无法跃级,也就是只有卖项目赚钱,而如今的项目又不可能做太多,明显违背买卖的常理,而变现时间又长,极易造成现金流短缺。利润微薄,还要养一个花销庞大的团队,几乎是赔钱买卖。

曾经国内奉行的管线战术,现在来看,成就了很多公司,也帮助一些公司,在困顿的时候,还有路可走,还有所期待。管线战术曾经被人嗤之以鼻,当时研发价格,与现在对比,那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了。

管线战术,可能还是不要轻易抛弃,仍然是值得保留的一种布局策略,如果有合适的靶点和机制切入点,资金充裕,ADC biotech还是要尽可能全面的铺设管线。多管线布局,仍然是一种预防未来不测,给灾难来临时有一个缓冲时间,变换思路的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追溯(zhuisu2210),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后台咨询,可接受一定量专业性资源对接合作,如项目融资,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