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我们的必由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38喜欢:41

刚刚结束的两会,最热门词汇当属“新质生产力”,最近看不少文章解释“新质生产力”,感觉解读的深度都不够。我自告奋勇从我个人角度说下“新质生产力”,会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关系我们国家的贸易顺差优势,我们决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系我们未来制造业结构,企业全球竞争力和国家全球影响力。

“新质生产力”:“新”指的是新技术,新模式;“质”指的是高质量、高水平、自立自强:“生产力”指的是未来产业趋势,提前建设对应技术的生产资料。

“新质生产力”,是继“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方针的延续,受益更为耀眼。

本文讲三个层面:

一、经济转型的决心与方针

二、什么“新质生产力”

三、今年主线及相关公司的前景展望

从大到强,我们看经济转型的决心与方针

2014年提出国企改革时,就代表要着力解决经济体量过大不强的问题,城镇化及工业区建设高峰期结束,大量的有色、钢铁、化工、煤炭等基建产能无处消纳。国企改革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债务化解、剥离亏损精锐企业,以此提高全球竞争力,扩大未来贸易顺差。

2016年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去高耗能企业产能(减产涨价)和去房地产企业库存(棚改库存出清),解决金融信贷压力,当前看到的地产危机,是去杠杆政策下的必然结果。降成本在18年10月后开始推行,我们看到政务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民众及企业办事便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2018年后大力投资新能源,为未来工业降低能源成本发力。这也可以算入“补短板”。补短板,就是补我们贸易逆差,补能源短板,补半导体短板,补关键材料及技术专利短板,补卡脖子短板。

我们再看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近些年,“土地上山”说明要解决18亿亩耕地红线压力,“高耗能企业限产”说明要解决环境及能源压力,还要保证经济能稳步增长,来避免经济增长过慢导致社会财富增加变慢。怎么解决呢?在不过多增加工业用地和增加环境污染的情况下,经济体量要保持上升,首选就是提高企业的产值,淘汰那些持续亏损不创造价值的企业,腾笼换鸟。我们的一些资源类企业就受益了这个政策趋势,比如现在的煤炭、有色、石油企业,不少在14年 15年亏成狗的,现在有很好的利润和分红,既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又可以长期发展,还创造了价值。

一些产值低产业,因为我们这些年对一带一路国家扶持发展建设、加上欧美国家对我们征收的不平等关税限制;以及本国工人福利待遇提升。低端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印度,美洲、印度、非洲(这里我们简称亚非拉。)这种低端制造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就像当初欧美的产业转移到日本及四小龙,日韩台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大陆,适当的转移低端产业,可以稳住通胀,稳住物价,提高消费富裕程度。而产值高的产业,医药、半导体、软件,我们正在被欧美国家封锁,打压、限制,来阻碍我们发展。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要加速科技突破,多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发展动能,提高我们的产品全球竞争力、质量,降低我们的产品成本。我们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面板、电子、通讯、医药、机械、化工、稀有材料等领域在全球份额增长迅速。

可能会有人说,我们的芯片怎么也算,明明我们落后那么多。数据看,我们2016年芯片进口3120.6亿,出口846.4亿,逆差2274.2亿。2023年我们的芯片进口是3494亿,出口是1360亿,逆差是2134亿。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的半导体出口增加了500多亿。如果没有这些年的半导体产业建设,我们的半导体贸易逆差会进一步扩大,要知道,半导体价格长期是下降的。所以,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可以降低企业成本。遏制高端领域的贸易逆差。

以我们举国体制成功的产业,液晶面板产业为例:

上图看到直到2019年我们熟知的液晶面板进出口贸易才首次为顺差,为43.84亿人民币。最高峰的2008年时,液晶面板贸易逆差是1487.96亿人民币,逆差仅次于石油、芯片、铁矿石。2012年,我们的面板贸易逆差1240亿人民币;2014年,我们的贸易逆差745.97亿人民币。到2022年前11月时,贸易已变为顺差为778亿人民币。

所以我们对国家前景乐观,举国体制下,面板产业能从近1500亿的逆差到近800亿顺差就是有力的证明。液晶面板行业颓势转为优势,京东方TCL科技贡献很大。国家及地方政府和股民投资这2家企业,烧掉大几千亿。我们也要看到好的一面,该产业每年挽回千亿逆差,并为国家赚回数百亿,且随着京东方A和TCL科技的建设投资期高峰落地后,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他们利润会进一步提升。

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材料解读,就是转移产值低、资源及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到一带一路国家,他们的资源未全面开发,有人力和资源优势。而我们突破高产值产业,降低我们的贸易逆差,利用更少的资源获得更高的产值和更高质量的产品。

新质生产力的交易机会中,需要我们注意那些处于建设期的企业,它们会因为业绩及市值未到收获期,市场对他们批评大于追捧,在当前的市值及估值不能体现未来的状态时,投资会有比较大的预期差。

我记得我2018买的天赐材料,市场几十亿,控股股东万向集团持续大笔投资扩张,后面业绩释放时,市值从60多亿走到近1500亿。而当下,也有400多亿市值,远高于当初。这是因为建设期的企业,受累折旧和资本开支,贡献的利润肯定有限的,等净利率回到合理利润水平时,就是真正展现回报率的时候,而那时,市值也会水涨船高。

另一类新质生产力交易机会,就是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供给侧改革,以前段时间大家热议的陕西煤业为例子,它的净利率从2014年的6.83%到2022年的31.84%,23年前三季度是21.47%,也远高于2014年。就是新质生产力体现,合理利用我们的优势资源,避免滥采浪费,长期发展。既有蓝天白云,也能让行业变亏损为创收,并用利润福利社会。

很多人对我们中国发展高科技不看好,觉得任何东西,我们做了都是白菜价。这不恰恰说明资本主义黑嘛。我们没搞成功前,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也搞不出来,能搞出来的发达国家,控股股东不是贝莱德就是先锋集团。都是美国的政府财团,其实还是一家垄断,我们看半导体对我们的封锁就能看到,台积电阿斯麦、应用材料、三星、高通等这类企业大股东,都是美国先锋集团。

但我们也要换个思路,用数据看,我们突破后的产值变化。我们以硅料为例,最开始欧洲卖给我们,是120万一吨,而我们现在做到6万一吨。而原材料,就是沙子。沙子一吨卖不到6万吧。再比如,光纤,就是那个通信用的光纤,最早日本卖给我们,一米是2000,现在20多元/米。把沙子做出光纤、硅料、芯片,消耗的资源,换来的价值是大幅提高的。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可以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产值,减少贸易逆差,在突破核心技术后,甚至能同欧美企业抢占欧美市场以及亚非拉市场。就像新能源一样。

还有能源技术突破,在新的技术革命出现前,一般能源的价格都是长期上升的,在用木柴燃烧的时代,木柴的价格肯定是大幅上升的,因为资源有限。到化石能源时代,我们看到原油从30年前的10-20美元/桶到现在80美元。那么新能源的诞生后,以光伏为例,光伏的发电成本,会因为新材料的突破而降低,我们过去发电成本从1块多到个别地方2毛多。能源的价格降低,会降低我们的制造业生产能耗成本,提高我们的产品价格竞争力。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是国家大事,是高端攻坚,中端降本,低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里提的少的,就是新模式,比如物联网技术,AI技术,6G、卫星通讯、无人驾驶、电子信息等高科技。这类骨干技术都是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明进步,生产效率提高,降低我们的资源浪费的关键技术。

新质生产力总结就是在更少影响环境的甚至美化环境的情况下、提高产值、保障就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社会福利的大事。

关于今年的主线

综上理解:

就是寻找环境保护下的供给端减少的资源企业涨价机会,

寻找技术突破的市场成长增量机会,

寻找规模优势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企业机会,

寻找未来核心技术提前布局生产资料的设备端投资机会。

以及关注产品出海亚非拉新兴市场的消费产品出海机会。

本文完!错别字就不改了

精彩讨论

PaulLaert03-18 14:44

凡哥,说的再简单一点

啊呀啊呀903-18 16:05

每次看到这种宏观的文章都心潮澎湃啊!觉得未来无限美好,眼前的坑坑洼洼算个屁啊!

慢慢熬呗03-18 16:11

总结就是窝里横不算本事,有本事的出海干死帝国主义

一只挣扎的小韭菜03-18 15:53

tcl今天太不做人,愧对凡大的这篇文章了。。

全部讨论

格局大了,有这种理解何愁赚不到钱?

03-18 14:44

凡哥,说的再简单一点

03-18 16:05

每次看到这种宏观的文章都心潮澎湃啊!觉得未来无限美好,眼前的坑坑洼洼算个屁啊!

tcl今天太不做人,愧对凡大的这篇文章了。。

感觉文章是让星嫂修改过,文章优美。

03-18 16:11

总结就是窝里横不算本事,有本事的出海干死帝国主义

凡大回来吧,我想你想的胃口都变小了

按个人认知逐条转化:
1.电解铝,磷矿?
2.面板,电网设备?
3.神猪
4.光刻机?
5.中药
凡大指点一二😅

低利率时代,机构特别是险资会加大对核心资产的配置,中证A50的估值中枢会有望上移,一键布局$中证A50ETF指数基金(SH560350)$ ,迎接核心资产的王者归来

03-18 17:40

就是个新词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