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时刻,看看巴菲特历史上的几次暴跌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7喜欢:4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新年的前两个交易日大幅低开探底,引发了很多人的恐慌性抛售,然而之后总是低开高走,年后的七个交易日却诡异的收获了七连阳。

市场的极度恐慌和极度贪婪之际,正是不同投资者的业绩分化之时。

按照巴菲特的说法,“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对于好公司,下跌才是机会,投资者以更低价格买入其股票,一定是降低了风险而不是相反。

投资的历史总是不断重复,这种恐慌的时刻,也正好验验一下自己的成色,嘴上说的好公司“买入-持有”策略,在恐慌来临的时候,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思考和什么样的操作来面对的呢?

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为例,从1965年开始算起,一直到2007年底,其股价增长了52782.86倍,年复合增长率为23.76%,也就是当初交给巴菲特的1万美元,在51年后会变成5.28亿美元。

当然了,这笔投资成功的前提是一直拿着不动,只有躺着才能赢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有实现20%以上年化收益率,正是在贪婪和恐慌时刻的“小聪明”,导致了多做多错。

回顾下巴菲特伯克希尔股票历史上的几次暴跌和几次明显低迷,真是要问问自己,是否能够顺利的挺过来?


一、四次暴跌

历史总是不乏坏消息,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太平,从上世纪60年代到世纪末的40年里,伯克希尔的股价一共经历了四次暴跌。

1)20世纪70年代

美国的股市出现了整体性的大幅下跌,到1975年10月,公司股票价格从两年前的安全90多美元被“腰斩”到40美元。

2)1987年的股灾

伯克希尔的股价又一次受到冲击,股价从4000美元迅速跌到3000美元,短期跌幅达25%。

3)1990年海湾战争

伯克希尔的股价,从每股8900美元急剧跌至每股5500美元,下跌幅度达38.2%。

4)20世纪90年底末

美国出现科技股泡沫,新经济概念股被追捧,而传统股票遭市场抛弃。

巴菲特坚持不买科技股,股价又一次被腰斩,从最高的每股8万美元跌到4万美元左右。20%多的年化收益率真的很诱人,但前提是坚持到最后。

你可能想,在下跌通道,先卖出之后再买入,不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收益了吗?道理上是这样,股市也不乏这种聪明人,但最后却是亏损的多,而长期超过20%收益率的人却寥寥无几。


二、多次表现不佳

除了这几次暴跌,伯克希尔的股价也出现过多次长期表现不佳的时期,大幅低于市场指数。

据统计,巴菲特合伙公司在1965年、1970年、1972年、1973年、1974年的年度回报率都是大幅低于道琼斯指数

然而,从1961到1975的15年间,公司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24%,而道琼斯指数的复合回报率只有3.99%。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以上的5年中,如果由于公司股票表现不好而卖出的话,将无法享受到这15年的高复合收益率,因为股票收益是不均匀的,在短期快速上涨的时候,你必须要在场。

股价短期暴跌很难坚持,中期的持续低迷也像慢刀子割肉一样熬人,但只看股价走势而忽视公司基本面,耍小聪明频繁换股交易的话,却是鲜有成功的。


三、逆向思维

巴菲特讲究逆向投资,在别人恐慌、价格下跌的时候,正是好公司的买入之时,但其实即使没有新增资金,能够一直抱着优秀公司的话,长期的回报也肯定是令人满意的。

最关键的,这是一种让人快乐、省心省力的投资之道,可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对行业、公司的学习了解,慢慢积累,逐步拓宽自己的护城河,而不必纠结在股价的起起落落和短期的蝇头小利上。

投资者的恐慌,会引起市场的过度反应,导致股价的错杀,可以分为全市场的错杀、行业的错杀和个股的错杀。

这次肺炎疫情的恐慌,显然是针对全市场的杀跌,对于优秀的公司影响只会是短暂的,甚至在疫情结束后反倒会提高这些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从短期、从细节看,总有很多不确定性让人产生恐惧,但从长期、从常识看,就很容易让人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风险提示:此文统计数据来自《奥马哈之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公众号:老宋随想

2020.2

$贵州茅台(SH600519)$ $中国平安(SH601318)$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4次暴跌?A股哪次见大顶到见大底,个股不是回撤80-90%的,95%-97%的回撤也不是没有。 [好困惑] 30%左右不是正常调整么

2020-02-11 22:14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