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汇股份看中国企业家们的悲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4喜欢:8

近日博汇股份因为要补缴锐收而停产成为A股热议的个股。

博汇股份全名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5年,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现具有年综合处理近百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重芳烃衍生品、白油、基础油、纺织油剂、橡胶增塑剂、沥青等系列,

来看一下企业的近几年财务数据,企业大胆上项目,产能不断上升,营收一路高歌猛进。

产品净利润率呢?8年以来一年比一年低。

去年27亿营收,亏损2亿

从上面两组数据我们不断看出,

产品净利润率从8年前就开始越来越低,直到去年的亏本销售,

可见8年来,行业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

难道博汇的老板不知道这个情况?

博汇股份逆势而上,不信邪持续扩张,盘子越做越大,

现在一个补税拍过来,便只能停厂停业。

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因为税让它停的业,否则它还可以继续生产,不用停业。

这种想法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

归根到底,是竞争太激烈了,产品没了赢利能力,连缴税都有压力了,

哪怕今年不缴税,未来再亏一段时间,还是要停工停厂。

茅台这种公司,产品赢利能力很强,交点税,根本不算啥。

博汇股份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中国的企业家们,

仿佛有种盲目喜欢做大营收的情结,而不太考虑眼下的赢利能力,

只是急着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把企业做大,越快越好,越大越好,速成最好。

一个行业中无数的企业家都是同样上面的想法。

结果行业容量就这么点,大家拼命将产能搞上去,

你投一个亿,我投二个亿,比谁有魄力,

比谁有胆量,比谁有路子搞到钱上更大的项目,

到最后,行业供给远大于需求,

于是大家开始降价,你降一点,我就降更多一点,他就亏本也卖,

最后大家都不赚钱,规模小的损失小,规模越大则损失越大,

前面谁扩产最多的,最先倒下。

那些前面赚到钱,将钱存到银行,没进行扩张的企业家,反而活的很滋润,等到了行业最差的时候,反过来收购那些躺下的企业,成为最后的赢家。

去年以来过剩行业最严重的便是地产,其次是光伏,锂电,风电,等等。

其实10多年前,石化,化工,钢铁,服装,冶金,煤炭等很多行业都出现过产能过剩,

全行业持续亏损多年的情况,国家下决心下大力气搞了好几年的供给侧改革,

这些行业好不容易度过了难关。

可是现在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又回来了。

产能过剩其实不光企业家们要承担责任,

帮助他们融资的其实也要承担责任,

给他过度融资,其实是让他的企业倒下的时间更快一些。

比如国内的半导体设计行业在前几年还是高大上的行业,

结果,无数风投企业投资IC设计的创业项目,IC设计企业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现了大几百家。其中近百家公司成功上市,拿到了更多的钱去招兵买马,扩大规模。

结果前年开始,IC设计行业的一下子从高大上跌落到几乎全行业亏损的境界。

企业家,风投公司盲目快速拔苗助长的行为,最终导致把一个行业给搞烂了。

还好,国家高瞻远瞩,今年开始提出建设金融强国。注意是强国,而不是大国。

大而不强,没用,倒下更快。

只有强了,才不会倒下。

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风投公司们,好好的去理解一下,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搞大上,要想明白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可持续赢利,怎样才能把一个行业搞好而不是搞垮,怎样才能做成一个百年企业。

精彩讨论

唯识无境06-17 19:27

宁可逃税也要内卷

龙游A股被犬欺06-17 18:03

是的,这种垃圾公司就不该上市!

98飞雪连天06-17 22:00

不一定是这个问题,有没有懂石化的兄弟出来说一说?
据说石化产品,有几种产品混合一下就可以变成汽柴油,可以绕过汽柴油的税收,变成不少地炼的偷税漏税的方法。

浙江30年老股民06-17 18:05

象这样竞争激烈的行业,就根本不应该来这个市场要钱,
给了它钱,其实是害它,不光让它倒下更快,也加快了行业过剩,给国家出难题。

全部讨论

是的,这种垃圾公司就不该上市!

06-17 19:27

宁可逃税也要内卷

06-17 22:00

不一定是这个问题,有没有懂石化的兄弟出来说一说?
据说石化产品,有几种产品混合一下就可以变成汽柴油,可以绕过汽柴油的税收,变成不少地炼的偷税漏税的方法。

06-17 20:09

公司连年亏损,通过扩产保证老板和老板的亲戚们赚的盆满钵满

幸好,你是浙江人讲浙江股,没人喷你!
4年了,高价圈钱上市,最高差不多40元。跌了4年,亏的是股民。送你点股份,一块钱给你两个五毛的,你很高兴?
如果不出这个讨税收就停产的事,谁会注意到它?
没人追究是谁让它来上市的!
随便翻一个股,百分之80都是走的熊市。
随便一翻,翻个金丹股份,从125元跌到15.30元。差不多跌了百分之九十。谁发财了?谁赔了?看的清清楚楚!
圈钱的股市,富了一个老板,赔了几万股民!

06-18 16:06

危化企业,确实可悲。我们做为一个成品油仓储企业,一年的检查不下200次,应急部,国务院安委会,省应急,市应急,每次都是一样的专家,一样的领导,每次都能有整改项;明查,暗访,企业就像是在犯罪。环保检查,也是长牙带刺,不是新改扩,也要按新规改,该上的一个不能落下。消防,商务,街道,园区,公安,交通………………,是个部门都能管。每次部里来检查了,先是企业自查,再是区县交叉检查,再是市应急来检查(直辖市),主管部门领着专家来,专家就那么多,这个礼拜检查出来一点,下礼拜来了,又能查一些出来,宇宙有尽头,安全生产整改没有尽头。还要看部门领导的情绪,专家的情绪,企业能叫板吗?这次叫了板,下次板子给你还回来。国企和民企,区别对待,实体企业的悲哀,悲哀,再好的政策,在层层加码的情况下,都畸形了

06-18 06:49

哪个国家不想金融强国?真正做到的只有英国和美国,为什么?要改的地方多着呢,偏偏因为各种原因又不改

蓝发新股,低门槛融资就是罪魁祸首。

06-19 17:21

他不缴税是盈利的,是已经计提了税才亏

06-18 17:45

月薪五千的都知道交税,这帮资本家就知道各种逃税移民,应该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