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0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自《黄帝内经》提出经络学说开始,经络学说便一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核心的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但是对于经络实质及其结构基础一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Science》杂志更是把Is there a scientific basis to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的经络系统有科学依据吗?)列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那么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经络的临床应用有哪些?经络的养生方法又有哪些?

探本源,经络的实质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用科学术语解释即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通道,形成低电阻、神经信息和生物电信号的网络丛群。

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特殊通道,周围神经及上下行传导束为该通道的一部分,其形成是由于脉管系统与神经系统整合的结果,它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实质为变化的电场——电磁波。

观结果,经络的临床应用

了解十二经脉气血循环往复的流注规律,皮、脉、肉、筋、骨的层次分布及体表循行路线,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经络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作用,进一步剖析经络理论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具体有哪些?

1、解释病理变化

经络与疾病的发生、转变有密切的关系。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发生疾病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伤害脏腑。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通路,而且也是内脏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相互影响的途径。

如,头痛一症,即可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别,其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与厥阴经有关。也就是说疼痛的时间久了,对应经脉的其他位点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2、协助疾病诊断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判断发病部位,协助疾病诊断。

人们根据经络循行通路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形态、温度、电阻改变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如肺脏有病,中府穴可有压痛。

3、指导临床治疗

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体应用,如胃病取足三里穴,胁痛取太冲穴;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如麻黄过膀胱经入肺,即能发汗、平喘和利尿。

卫健康,经络的养生方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运行气血、健身祛病。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法加以介绍。但非专业人士,小骨建议不要草率针刺,以免酿成事故。

图片上传中......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治疗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百会穴: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经常按揉百会穴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提神醒脑,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平时经常感到胸闷气短、郁闷不舒,总是唉声叹气的朋友,可以不时按揉膻中穴以疏泄胸中郁滞之气。

合谷穴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

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文/达尼亚)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无为县人民医院刘希贵《经络的实质》

2.董媛媛、谭奇纹《经络理论的中医临床应用探析》

3.王华《针灸学》

全部讨论

2022-04-24 16:54

小医妹其实一直特别好奇,古人究竟是怎么发现筋络的但针灸、火罐确实有效,中医真的是神奇。$恒生医疗ETF(SH513060)$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F014424)$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F0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