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转正,遥望科技走入转折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遥望科技(SZ002291)$

最近这段时间,遥望科技(SZ:002291)投资者们的心情可能会有点复杂。

既兴奋,又忐忑,同时还带点生无可恋……

为什么呢?看看财报知道了。

2023年遥望科技营收同比增长了22.48%,至47.77亿元,算是又冲上了一个新的市场台阶。

但尴尬的是,同期利润却也创下了破纪录的亏损,归属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滑299.33%。

当然,这个消息在1月份的业绩预告就已经说过了,所以利空情绪也早就释放地差不多了。

至于今年一季度,遥望科技虽然还是继续的增收不增利,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同期,其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了,为1.741亿元。

如果再加上年报中提及的X27公园的完成,遥望科技似乎终于到业绩扭亏为盈的转折点了。

这对于被套牢已久的投资者们来说,自然是兴奋无比,终于看到了未来解套的希望。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想到近年来遥望科技数次被监管的“黑历史”后,投资者们火热的心一下子就忐忑了起来。

然后就生无可恋地发现,即便现在遥望科技业绩立马全面转好,但资本市场在短时间内恐怕还是不太敢相信遥望科技的业绩成色……

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转正,遥望科技走出投入期?

对于2023年遥望科技营收高增长,但净利润却高亏损的原因,从财务层面来看很简单,就是主营成本和减值损失增长的太高了。

营收47.77亿元,但是对应的营业成本就达到了46.8亿元,同比增长45.91%。如果再加上7.66亿元的“三费”,以及合计约4.7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亏损就成了必然。

或许正因如此,遥望科技在财报中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在业务层面做出了亏损解释:一是新消费项目投入,即以杭州遥望X27 PARK为代表的新消费项目落地,成本先行对公司毛利及费用带来了影响。

二是加速清理鞋类业务,在受售价降低、折扣费用率增加的影响下,全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580.24万元,鞋类业务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又计提了坏账金额27641.25万元。

三是商誉减值,也就是预计此前收购的时尚锋迅、北京时欣资产组组合的未来盈利能力下降,因此计提商誉减值了11027.35万元。

如此一来,遥望科技大幅亏损的原因是找到了,那么能不能应对改正呢?毕竟,投资者们更关注的终究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我们一一来看。首先,遥望X27 PARK在去年年底已经正式开业,所以对应的投入期也应该已经结束了,那么按理来讲,后续也应该能够实现降本增效。

不过在这方面,今年一季度遥望科技营业成本却又同比增长了44.95%,管理费用也有所猛增,仅有销售费用同比下滑了2.49%。

虽然财报中将其归因为业务扩张带来的成本和费用的增长,但是据我观察,降本增效对于现在的遥望科技来说,从根本上或许就是个伪命题。

因为在主营业务成本中,遥望科技不是没有做过降本努力,比如2023年其职工薪酬(在公司员工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和折旧摊销费都分别下降了6.63%和34.61%。

但奈何现在的流量采买成本越发昂贵,电商供应链又进入了自营品质化时代,所以同期占成本大头的媒体资源、其他运营成本和鞋服板块都实现了猛增,因而推高了整体成本增速。

也就是说,无论是现在遥望科技残存的鞋服业务,还是后来的互联网广告和社交电商业务,发展到现在都隐约成了重资产生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降本”可能就走不通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投入一块钱,能换来两块钱”的高增效式打法。

但没想到的是,现在遥望科技的表现还算不错。随着遥望X27 PARK的正式开业,今年一季度其不仅营收同比增长了43.44%,而且公司签约艺人超60名,付款GMV达45亿,同比增长约80%,开播场次同比增长157%,开播账号增长约108%。

不过,或许是落地时间太短,也可能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投入产出比,今年一季度,遥望科技的营收增速还是没能超过营业成本增速,两者仅相差了1.51%,这使得毛利率又出现了同比下滑。

再来看,鞋类业务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应收账款回款坏账。

老实讲,鞋履业务的计提在近年来对遥望科技的业绩影响不可谓不大。

2022年全年计提2.91亿元,2021年计提3.15亿元,连续压制着利润表现。

可即使如此,遥望科技当前的存货规模还有5.058亿元。虽然尚不知晓鞋履库存占比,但对投资来说,越是未知也是越容易会被市场把鞋履计提的不确定性担忧放大,所以这点如果得不到改善,恐怕未来还是个利润流血点。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遥望科技选择的是加大力度促销清理鞋类业务,但老实讲,相比于毛利率仅为1.12%的互联网广告业务,服装鞋履业务的毛利率却能够达到10.78%,也就是说其鞋履业务并非不能保留,甚至是当成第二增长曲线着重发力。

因为相比于现在遥望科技拓展业务边际的综艺、短剧和演唱会等领域,鞋履无疑是其最熟悉、也是最有底蕴的……

最后来看商誉减值,这个我认为对现在遥望科技的意义是喜大于忧。

天眼查APP显示,截止到目前,遥望科技的商誉规模还有13.1亿元,但是在2023年对时尚锋迅、北京时欣资产组计提减值后,该资产组合的商誉残值就为0了。

剩下的遥望资产组(杭州遥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娱公资产组(杭州娱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过往表现来看较为稳定,所以在短时间内,远不至于像时尚锋迅们那样连续出现大额商誉减值。

而且抛开实实在在的新消费项目投入外,诸如商誉减值等更多算是会计纸面上的利润亏损,所以遥望科技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正,才会如此令人投资者们兴奋。

对此,有媒体将其归因于遥望X27公园对直播效率的带动。而一季报则是更加含蓄地表示为,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增加,收到的品牌方/广告主合作预付款项增加。

那么这一利好表现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业绩转折点的开始?现在谁也说不准。不过可以提前确定的是,遥望科技离走出增收不增利泥潭的日子可能已经不远了……

频繁被监管,“直播电商第一股”的信任修复期何时到来?

其实从行业属性来看,现在遥望科技早已从前身“星期六”的鞋服零售,转变成了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

那么参考互联网行业前期亏损换市场规模,后期再寻求盈利的发展传统,现在遥望科技的亏损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而且更不用说现在遥望科技已经释放出了向好的信号,所以老实讲,现在遥望科技的投资想象力是存在的,甚至是有点隐约可见的。

不过这些看好的前提,都需要建立在遥望科技的基本面数据是真实完整的。

可偏偏在这方面,遥望科技并不是那么让人放心。

就比如去年12月份,遥望科技及公司总经理谢如栋等多名高级负责人,接连被广东证监局和深交所出具了警示函和监管函。

经查,公司违规行为包括:2021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存货账面值与实际不符;2019年至 2020年期间部分收入确认不恰当;虚增收入、利润和应收账款回款;对外财务资助未及时披露;未及时披露公司及子公司担保情况;未及时披露与专业投资机构的共同投资情况。

如果算上此次违规,从2021年到现在,遥望科技已经连续三年被监管点名了。

或许正因如此,不止是投资者们担心遥望科技,就连深交所也颇为关注。

在2023年遥望科技利润亏损的业绩预告出来后,深交所就迅速对其发函提问相关情况,并质疑公司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

究其根本,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们不怕遥望科技亏损,毕竟其营收在增长,经营性现金流也在转正。但怕的是不知道增长的真假,也不确定亏损的多少,那么结果就是既影响了投资判断,也影响对投资公司的信任。

而信任这玩意,就像一张纸,揉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就像现在这样,即便遥望科技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但资本市场却暂时仍保持着观望和质疑的心态。

当然,如果遥望科技是真金,那就不怕火炼。只要后续业绩表现持续转好且稳定,那么其价值回归之路无非就是走得慢一点,但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而且老实讲,此前遥望科技被监管,不少都与鞋履等旧业务有关,这属于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至于现在的直播电商等业务,虽然行业增速在放缓,从2019年直播电商市场交易规模227.7%的增长率,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35.2%,但是从遥望科技东方甄选和交个朋友们的营收表现来看,直播电商的投资想象力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不过具体来看,从此前的薇娅,到2023年的李佳琦“哪李贵了”,以及董宇辉的“小作文之争”,从“最低协议价”到“品牌二选一”,这一系列的热搜事件无不透露着“超头主播”模式的隐忧已经显现,所以现在包括小杨哥们都在尝试退居二线。

但这对于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多IP运营,主打明星艺人主播梯队的遥望科技来说,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是带来另一种意义上的优势。因为遥望科技走的是“做人不做号”的社交电商平台路线,即有能力的明星艺人都欢迎入驻,平台给你打通选品运营直播流程,明星直播不需要突出平台本身,更不需要集中在遥望科技的机构号上。即便某个明星出了问题,也不会严重影响到遥望科技的直播形象。

当然,对应的问题是,遥望科技的明星主播人效和直播频次不稳定。

抛开后台的供应链选品等问题不谈,仅从前台的主播时长和人效来看,尽管遥望科技也有着瑜大公子等稳定的职业主播达人带货输出,但最吸引消费者的,还要属遥望科技建立起来的以贾乃亮为代表的众多明星主播梯队。

可问题是,遥望科技与大部分明星艺人是合作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也就是说,明星直播带货虽然自带庞大的粉丝流量,但受制于严格且紧张的艺人档期,大部分明星们几乎不可能稳定出现在遥望科技的带货直播间,直播人效也就很难提升上去。

所以在这方面,我认为单靠一个遥望 X27 PARK是很难全面提升人效的,遥望科技还需要寻找并协同好更多明星直播时间,同时也要培养出更多如瑜大公子之类的职业头部主播,以分摊更多的品牌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