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值股票被不断抛弃符合股票市场的初衷吗?

发布于: iPhone转发:6回复:16喜欢:2

为了了解基本面的变化,我特意看了一些只有小市值品种的行业,比如传媒指数、$纺织指数(SZ399132)$ 、家纺指数、$房地产(CSIH30165)$ (最高市值万科只有3000亿)、环保指数、港口指数等以小市值为主的股票。

这些指数在12月初3450点左右开始无量下跌,和业绩无关,走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熊市,如果说2018年熊市的罪魁祸首就是贸易战,那么2020年大多数股票的熊市的罪魁祸首就是自己人:“公募基金”。就像是娱乐圈的明星一样,既然参加综艺沙雕小游戏可以赚很多钱,为什么要努力训练演技?为什么要去创作歌曲?没必要啊,通过流量平台洗脑一群无脑粉丝(和现在洗脑无脑基民一模一样)躺着赚钱难道不香吗?

现在经历的是2008年的熊市叠加2007年的牛市行情,这让很多人受不了,坦白讲,2015、2018的大跌也确实没这么令人窒息。

只要没有入公募基金法眼的小股票就比较惨,有人莫名其妙揣测监管想消灭散户,我不知道监管哪条文说明想“去散户化”,这帮家伙要么坏要么蠢。要知道,监管想通过股票市场让更多小企业上市,公募基金,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公募基金经理,就像学校里面抄作业一样,共通性更强,比外国的基金经理强多了。我们国家的人互通有无的能力比外国人要强得多。

监管想要让更多的小票得到关注,从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另外,反垄断条例的贯彻,也让某些垄断企业不能无限制的做大下去。现在的行情本质上和国家开设股市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反垄断是相违背的,并且这么个行情还加剧了金融风险,我们是绝对不能容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

可能监管不会考虑股市的“道义”,这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点,但服务实体经济、反垄断、防止金融风险这三道坎他们是必须考虑的,让公募基金抱团白酒、新能源汽车等少数行业,一方面让这个行业过热,也许会产生产能过剩的风险(事实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必然是产能过剩的,一股脑干的事情以前一地鸡毛的例子太多了),另一方面让其他行业没法融资。50年代全民炼钢,把家里的锅都拿出去炼钢,荒废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就是集中于几个过度行业发展的后果。

监管开始管了,先是白酒公司各种问候,现在是直接公募基金集中度调整,我以前就提过一嘴公募基金的集中度调整才是王道,这也许只是第一道,如果祭出“一般的非ETF基金集中度从10%给你调到5%”,就可以一招直接打崩所有抱团股。

我对抱团股的崩坏是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国家的股市的发展目标和公募基金抱团吸血并不符合,当然股市的天道也不容许抱团持续进行。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加码,2007年、2015年股市的下跌、2016年债市风暴,都是政策不断加码,机构死不认错从而最后直接崩盘的例子。

最后,我稍微聊几句纯粹个人的看法,抱团股仅仅在白酒、新能源汽车里吗?我认为不是,大家特别要当心传统行业里面机构的抱团,很多人还当着价值投资在做呢。

全部讨论

2021-01-23 20:55

正是有了07.15的教训,管理层才更不可能用新政手段让抱团股崩盘。国家提倡吸引储蓄存款入市,不会允许股市大起大落。抱团股肯定会价值回归,但绝不会以崩盘的方式。
最后,我要说,抱团是大势所趋,凭什么抱团股就不能是价值投资,注册制垃票满天飞,机构抱团合行业龙头,合情合理。

2021-01-26 11:42

马克

如果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应该看到这种抱团是无法持续的,因为风险在不断聚集。我坚信抱团有散伙的一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我只坚守我认为物有所值的标的$交控科技(SH688015)$ $富安娜(SZ002327)$

2021-01-23 10:20

机构抱团大票,也是无奈的。
因为注册制下,小票无限供应,疯狂ipo,并且小票里面的个人股东,只要一涨,就清仓式减持。
所以抱团大票,是没办法的事,即使有点大票业绩并不好

2021-01-23 10:04

请问你做股票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