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茶馆黑板报第19期:生意模式定乾坤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3喜欢:49

生意模式,或称之为商业模式。我们无论投资实业,还是投资有价证券,这是首当其冲要思考的问题。它是我们投资的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老沈网上千百度,却没有找到生意模式的标准定义。但是只要你进入商圈,聚在商会,你就耳熟能详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生意人随时、随口说出这类话:我这个生意不好做,你那个生意赚钱轻松。或者说:我这个生意能长久,你那个生意饥一天饱一天的。还有人说,别看你的生意天天进账,但我的生意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你要问这些人生意模式是什么,估计他们回答不上来,但他们心里对生意模式如明镜似的。《亮剑》中独立团政委赵刚夸一个战士的枪法准,说他有狙击手的潜质。泥腿子团长李云龙好奇的问政委:啥叫狙击手?赵刚愣了半天,对狙击手下了个定义:经过长期练习,能够精准射击,然后埋伏在暗处伺机射杀敌人的人。

李云龙恍然大悟后哈哈大笑道:政委,你他娘的真有学问。这不就是神枪手吗?

我们要学习李云龙这种凡事能一语直达本质的大老粗思维。所以老沈这里不学无术的给生意模式下个定义:不同生意的不同赚钱方式。

生意模式的重要性:正如上面这些生意人,如果一开始选错了生意,那后面的经营就会疲累不堪,挣钱辛苦。花了大量人力财力介入,最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同鸡肋。

价值投资者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句话深信不疑。那么投资者与这些各行各业的生意人在投资的本质上并无区别,只不过一者是亲自操劳公司,一者是通过买入股票的方式与一些公司合伙经营。买错了股票,就是选中了鸡肋的生意。这还不是最让人懊悔的,世界上亏本的生意比比皆是,通过买股票的方式更容易踏入亏损累累的生意中。

什么才是好生意?巴菲特说,好的生意模式具有某些“经济特征”,这些特征中隐藏着能持续赚钱的秘密(注:这不是巴菲特原话,是老沈对他所说的“经济特征”的翻译)。

早上茶馆5楼一位朋友提出疑问说:照道理油价大跌,中石化因原料成本大降,应该盈利大增才是啊!为啥还降呢?

这就是对企业的生意模式没有关注或理解。我不夸张的说,如果在投资中没有理解透生意模式,不仅一切付出都是徒劳,甚至会随时面临亏损的风险。对,生意模式对投资就是这么重要。准确的说,它是投资一家公司之前要做的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生意模式”、“经济特征”这些词太抽象了。就着这个朋友的疑问,我们正好实例探讨一下生意模式。全球的油气企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勘探开发企业(E&P)。一类是一体化企业。中石化的生意是从采油气,炼化到成品油销售的上中下游一条龙,属于一体化企业。当原油价格下跌,它的炼油采购的成本是降低了,但是原油下跌,成品油也会下跌,并且在中国对成品油是有上下限的约束的。在一个规定范围内,原油涨,成品油价跟着上调,原油跌,成品油跟着下调。但是原油涨破规定上限,成品油价不可再涨,下跌同样。同时中国石化有一大块业务是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是由市场的供求与周期等因素决定的。基于上述分析,你单纯以国际油价的涨跌去预测、判断中石化的年度盈利情况,是不是对企业的理解跑偏得太远了?

很可能是因为你在茶馆看大家经常以布伦特原油价格去跟踪、分析中国海油,于是把这两桶油划了等号。这就是投资思路中没有生意模式的概念。中国海油与中国石化正好是不同类型的油企,中海油的主要业务就是勘探和开发、销售原油和天然气。没有中下游业务(或者说小到可以忽略)。

所以我在以前文章和研报中关于中海油的生意模式的分析,讨论的是原油的供需关系,中国的能源现状等逻辑上密切相关的点。比如我说,中国目前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度高达73%, 所以我们视同中海油没有销售环节。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石油需求缺口这么大,还担心中海油采出来的油气卖不掉吗?但是中石化的化工产品即产即销吗?中石化的成品油会不会受到电车的冲击?等等等等。

很多朋友进入茶馆,劈头盖脸就问:老沈,你关于估值的文章我看了几遍了,写得很不错。我也弄懂怎么估值了。这是我对某某公司的估值,你帮我看看,应该没问题吧?

遇到这类朋友,我明知道他的结论十有八九是错误的。但是我无法向他解释清楚。他的估值过程我都看得明白,计算过程也很缜密细致。我要说他这个估值不对,他肯定很不满意。同样按你说的方法计算的,你算的就对,我算的就不对吗?

他不明白在他的估值过程中缺少了投资的灵魂——一家企业的生意模式定性。因为这个重要缺失,导致很多采集的数据是无效的。比如我对中海油按成长股估值的原理是基于中海油的“七年增储上产计划”,并且从近两年公司生意模式的变化,比如加大资本开支,公司明确战略指引等一系列或承诺或行动的表现中,判断它具备9%的产量增长的极大概率。

但是如果你以15%的增速计算一家公司时,你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充分条件证明这个15%增速能够保持?比如你是从这家企业的销售量会增加推论出来的,那么它的产品有什么垄断性的特征,可以让它无视经济周期,始终畅销甚至还有15%的增长?如果你是从它的价格将会上涨带来15%增速推测的,那么它的产品有何不可替代性使得它可以随心所欲的提价?

再比如我对长江电力估值之前,对电力这样国计民生的商品价格早有定性,只有可能微涨,我们不会指望它的成长性来自于电价的大幅上涨。我写《长江电力特高压通道》的分析报告,意图之一其实是在证明和确认它当前的电价水平可以保持并微升,同时这些特高压线路可以保障它所发电量能畅通无阻的销售出去。以证明我之前所说的“来水即发电,发电即并网,并网即收钱”的定性结论能够成立。

有人说水电不都是这样的吗?这还要证明?那么大渡河就是一个例子,在成渝特高压开建之前,弃水情况很多。并不能做到来水即发电。没有通道,发电也上不了网。

我之前对长江电力的成长性分析包括了:

1、六库联调带来发电的增量。

2、金下水风光的布局带来的增益。

3、远高于利润的现金流带来的投资收益。

4、规划的抽水蓄能项目可能带来的收益。

5、长期经营中还贷减少财务费用。

6、超长期折旧到期的隐藏利润释放。

这些都是水电生意模式的“特征”带来的可以预见的客观情况。基于这些,我们才有对长电进行估值的依据。即使简化到用长期平均股息率对长江电力估值,也是基于大水电的生意模式的高度确定性。

生意模式是包罗万象的公司定性,涉及到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才一再说,先理解公司。一切投资行为都是基于理解了公司后才可以作出决定:我们要不要对这家公司付出真金白银,合伙共营。

很多人对于我说的这个“理解透”的“透”也没有重视。经常是粗浅了解,茶馆新朋友最大的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分享”。特别爱把各式文章转到茶馆来。其实写这些文章的,大部分同样对生意模式一知半解。你转进来就说明你也认同这个观点,并没有亲历亲为的去了解和思考。

比如同样的水电,金沙江和雅砻江并不尽然相同。不同在哪里?长江电力在当前六座大坝之外,暂无可建的水电资源。水电装机的成长性暂时看不到,所以我们分析它其它方面的微成长,它具有稳健的特征。雅砻江呢?一共规划了22座梯级电站,总资源约3000万千瓦,而现在建成在运的只有七座,还有较大的装机增量。这使得它比长电更有成长性。同样的水电,我们能用相同的视角去定性吗?

生意模式需要以长周期的视角去看待。巴菲特所说的某些”经济特征“,也不限于生意层面。管理层、企业文化等都是需要我们长期跟踪去感悟的。

《红楼梦引子》中说: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曹雪芹开篇点题,从一个情字入手,通篇不离风月。最终红楼梦成了传世巨著,曹雪芹成了文学大家。

生意的主题是什么?如何赚钱。但是大部分散户从踏入投资开始,就把关于如何赚钱的生意模式研究抛在了九霄云外。终于,散户成了亏损的散户。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长江电力(SH600900)$ $川投能源(SH600674)$

精彩讨论

散户老沈06-19 12:49

helen-Xue06-19 12:34

最靠谱又低调的分析师

全部讨论

06-19 10:44

老沈这那是散户,感觉就是庄家,吹什么涨什么,这个点踩得这么准

06-19 12:34

最靠谱又低调的分析师

06-19 09:58

生意模式搜索不到,你搜索商业模式啊,business model,这个是有定义的。

06-19 12:58

早上在车上公众号还没品读完,现在雪球接着看

06-19 12:08

我对中海油按成长股估值的原理是基于中海油的“七年增储上产计划”,并且从近两年公司生意模式的变化,比如加大资本开支,公司明确战略指引等一系列或承诺或行动的表现中,判断它具备9%的产量增长的极大概率

06-19 10:04

生意的主题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有争议,再努力经营也只是过程,不会有想要的结果。

感谢沈老师的分享

06-20 10:32

沈老师您好,依据现在的情况中海油是不愁销售,但是在全球清洁能源的大趋势下,传统的石油能源是否需求会逐年降低导致石油价格的下降,对中海油的利润增长带来负面的不确定性影响。

06-21 12:40

入市小白了,今天有幸看到老师的分析,感觉投资好难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补充了我对水电及海油的认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