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西湖历史名人印迹之19,刘镛

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4回复:14喜欢:4

      120年前,有一个操着一口乡土口音的年轻人,到当时江南最好的酒店西湖边“新新旅馆”办入住手续,却意外的受到了服务员的冷遇与白眼,这位性格张扬的富家子弟那里受得了被别人的鄙夷,于是第二年他赌气在新新旅馆旁建造了一栋更加华丽精美的三层西式洋房,取名“孤云草舍”,以此来羞辱隔壁邻居新新旅馆,就这样,著名的西湖名楼“孤云草舍”就诞生了,这位年轻人就是当时江南首富刘镛的第三个公子刘梯青。
      刘镛(1825年-1889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人,出生于贫苦家庭,清末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浙江南浔 “四象”之首(在清代时南浔人根据当地人家财富的多少,以动物的体形大小形容为“4象8牛72狗”,财富在1000万以上为象,100万以上为牛,30万以上为狗)。
      南寻这个距离杭州100公里北郊的江南小镇,绝对是个罕见的祥瑞福地,大学士首辅温体仁、户部尚书朱国祯、丝商巨贾与棉花大王张颂贤、国民党主席张静江以及上海沙逊洋行合作人,后来亲手创建了上海和平饭店、锦江饭店、新城饭店及西湖北山路著名的抱青别墅的邢氏家族,全都来自这个当时只有几万人口的南浔小镇。
      南浔四象之首的刘镛是个商业奇才,从铜匠到布店学徒再到后来创业成功成为江南首富,仅仅只用了16年时间,它的业务涉及丝绸、食盐、典当,轮埠码头、垦牧业,生意遍布浙江、江苏、上海、广州,汉口,他一生积累的资产达到2000万银元,是当时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7000万银元的3成多,仅次于当时的中国首富胡雪岩。
     刘镛家财万贯,但个人生活却极为节俭,一生行善积德,1885年安徽芜湖大灾他出资数十万,救活了成千上万的灾民;1860年太平天国灾难时,他与胡雪岩等一起出巨资救助数十万杭州难民;1889年他在上海青浦县购置一千多亩义田,建设义庄后全数捐助社会。基于他的功业,1893年,清朝皇帝在他的家乡建造了一座牌坊,以表彰刘家一直来“乐善好施”的义举。
     与中国很多富人“富不过三代”不同,大富豪刘镛的后代,事业上个个都特别有成就:
    大儿子刘安澜,从事文献研究,是个大学问家,后来建立了规模庞大的藏书楼与著名的小莲庄。
    二儿子刘锦藻,与南通张謇同榜中进士及第,张謇中了状元,刘锦藻名列全国第18。
    三子刘梯青,子承父业,将刘氏家业成功的拓展到了房地产业,同时还是个大收藏家,蜚声江南。
     四子刘澄如,大学问家,著有《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在近代中国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到了刘氏的第三代同样也是牛人辈出。
     孙子刘承干,为近代国内外著名的大藏书家。他于1920年兴建了当时中国民间规模最大的嘉业藏书楼。这座近代藏书楼,鼎盛时期,藏书达60万卷,18万册,其中不乏海内外秘籍和珍本。清朝宣统皇帝溥仪还没为此赐予“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解放后,刘承干将这座藏书楼及全部图书,全部捐献给了浙江图书馆。
     孙子刘承桓,早年留学美国,是著名的化学家,上世纪80年代回国,创立教育基金,资助家乡的教学事业。
     “忠厚传家远,读书继世长”。刘镛从一个小店伙计出身,重视读书,积德行善,加上超过常人的经济头脑和商业眼光,仅仅一代人,便成为中国的富商巨子,这其中,家训所带来的影响,所起的作用,值得我们所有后人借鉴和深思。

全部讨论

2022-12-04 07:42

无股老师积极推广浙江文化和名人足迹,真是有意义👍👍

2022-12-04 09:34

有幸到过一次,他家的树

2022-12-04 20:14

这个名人系列写的极好

2022-12-07 09:38

这五六年国内凡有奇葩恶劣新闻,发生在杭州的至少十分之一,几乎取代了广州、上海、河南、武汉等地,但是请注意,当事人几乎都非浙江人,说明杭州有点不清净,社会治安和文明建设压力不小。

2022-12-05 21:20

干净又卫生啊

2022-12-04 14:03

这眼神有杀气

2022-12-04 12:18

49年不離開大陸什麼都沒有了⋯⋯

2022-12-04 08:58

刘罗锅这么有钱啊

2022-12-04 08:18

GDP三分之一,那是现在的近30万亿??

2022-12-04 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