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1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原因
5月14日,老美公布对中国部分产品的新关税清单,对电动车、钢铁、半导体、电池、医疗产品加征关税。
为啥老美突然搞事?
首先这是耶伦访华后续相关联的行为。
耶伦访华之前就指责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隐含的威胁就是如果中方不做出妥协满足美方的诉求,老美就要针对我们“产能过剩”进行报复;
然后耶伦访华同时对中俄贸易说三道四,这些都是老美惯用伎俩,在与中方谈判前虚空制造筹码,中方当然不吃这一套,耶伦访华其主要诉求都没有实现;
回国之后就要报复,包括对37家中国企业制裁,以及本次加征关税。
这是第一层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拜登目前还有6个月就要大选,目前拜登政府必须要为大选做准备,所以这一次对华加征关税,很大程度还是为未来大选服务的。
首先共和党一直指责拜登政府对华软弱,现在拜登政府又是制裁30家中国企业,又是对华部分产品加征关税,显示对华强硬,从而讨好选民。
其次可能也是最为重要,这是拜登争取摇摆州选票的重要手段。
美国大选有6个关键摇摆州,一个是宾夕法尼亚州,这个州主要制造业就是钢铁业,其中匹兹堡就号称美国的钢铁之城。
在上个月拜登跑到该州拉选票的时候就承诺会对华输入的钢铁加征4倍关税,换取了美国钢铁工会宣布支持民主党11月份的大选承诺。
这一次钢铁关税落地,就是兑现这个承诺。
另一个关键摇摆州是密西根州,这个州支柱产业就是汽车。
拜登政府现在一口气将对华输入的电动车关税从25%加征到100%,就是讨好这个州的选民,争取在11月份大选中拿下这个关键摇摆州。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插曲,特朗普在去年同样为了争取密西根州的选票,曾经公开放话,一旦他当选总统,将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关税政策,其中将会对华电动车加征100%关税。
拜登一看特朗普这么承诺,干脆也不等特朗普上台了,直接就将特朗普竞选承诺兑现——等你来加不如我来加!
美国两党政治为了大选就这样螺旋式比拼对华政策的强硬。
实际上拜登这些关税政策作秀的成分远远大于实际的作用。
原因很简单,去年中国一共对北美出口钢铁也就是30几万吨,出口汽车也就1.3万辆,就算是未来全部丢掉美国市场对我们这两个产业的直接影响也微乎其微。
别看老美气势汹汹,但是本次加征关税总计也就是180亿美元的商品,去年我们对美国出口商品是5000亿美元,180亿美元也就占比3.5%左右。
那么为啥拜登不对更多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呢?
因为通胀!
目前美国通胀又有抬头趋势。
如果大面积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势必将进一步推升美国通胀,这将会导致美联储更加难受,同时也是给自己竞选连任制造麻烦;
所以,本次拜登看起来气势汹汹,但是选择的产品以及加征关税的幅度与时间都是有所考虑的。
钢铁、铝、电动车本来中国产品出口规模很小,又为了争取摇摆州的选票,那就大幅度提高关税,即刻执行;
太阳能电池老美也有类似的产业,但是竞争力远不如中国,那么就将关税从25%提高到50%,即刻执行;
储能电池,这个中国产品遥遥领先,老美自己没有这个产业,日韩虽然有,但是与中国相比技术差距很大。
所以给了2年豁免期,2026年开始将关税从7.5%增加到25%;
医用产品比如注射器、针头、呼吸器、面罩、橡胶医用手套这些产品根据老美国内产业的情况下也是区别对待,有的是2024年执行,有的是2026年执行;
可以这么说,在最大程度避免对国内通胀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这一次拜登将能加征的中国产品关税基本已经加到极致了。
未来特朗普即便上台,除非老美通胀已经降到2%以下(不用考虑通胀的影响),否则也就尴尬的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关税牌可用。
所以,目前拜登为了大选,设计的策略包括:
——打关税牌争取选票,特别是争取摇摆州的选票;
——用掌握的行政资源直接买选票;
最近老美的学生运动看起来很热闹,实际参与的学生也就几万人,但是前段时间,拜登一口气减免了33万学生的贷款,这个力度相比学生运动参与的学生人数普及面更大。
最后,拜登还有一个隐藏的杀手锏,这就是邮寄选票。
美帝选举有个明显的漏洞:
美帝选民是以人口普查为基础的,所以问题就在于如何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局会给居民发一封正式信函,可以通过在线、邮寄、或者电话之类的方式回复。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人口普查局绝不会要求提供社会保障号码、密码或银行账号。
所以人口普查局是根本无法知道被调查人是否是美国公民。
所以,只要是有住所,实际上美国的非法移民也是可以投票的,就是通过邮递方式投票就可以规避在现场投票查验身份证明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共和党要求必须是美国公民才能投票,这事实上也是办不到的。
如何确定呢?
一般要人口普查局去调查才行,民主党可以轻松的以人权隐私为借口驳回。
拜登执政4年,一口气放了超过800万非法移民入境,其中大部分是从德州进入的。
这800万人即便有相当一分部分进入其他州,留在德州还有几百万。
德州一共也就3000万人口,虽然德州是共和党的传统势力,但是支持共和党的民众领先也有限。
现在如果有几百万非法移民加入,未来就不好说了,搞不好今年大选德州是有可能翻船变蓝的。
所以,现在老美看起来势均力敌的两党政治从长远来看是很难持续的,原因就是人口因素。
传统白人生育率持续下降,只要民主党执政每年都能搞几百万非法移民入境,一旦今年再让拜登干一届,德州这个关键的边境州又被民主党拿下来。
那么2028年之后,总统大选两党的力量对比就可能会失衡。
现在特朗普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已经安排助理起草当选后怎么加强总统权力(比如对美联储主席增加一个任免权);
然后各国政要也陆续开始朝拜川普,包括卡梅伦、米莱、欧尔班、麻生太郎。
实际上拜登还是不能等闲视之,未来美国总统大选还有变数。
2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
然后说说老美对华加征关税的一系列影响。
这个影响分为三个方面:可能导致的连锁效应、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对美国相关产业的影响,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可能形成连锁反应。
老美对我们加征关税虽然对我们电动车与新能源产业直接影响不大,但是怕就怕欧盟跟进。
毕竟现在欧盟也对我们电动车与新能源展开反倾销调查。
虽然欧洲之行,我们尽力在争取法国。
但是现在老美开了一个很坏的头,接下来欧盟反倾销调查能否落地变成报复性关税——
关键就是欧盟翘首以盼的我们能否在俄乌战争中发挥关键性的劝和促谈作用。
但是,这个事很难办。
为啥?
因为俄罗斯恰恰在我们出访欧洲之时对泽连斯基发出了通缉令,通缉令就是不以乌克兰现政府为谈判对手,只要乌克兰不变更政府,俄罗斯就会一直打下去。
然后绍伊古也被拿掉了,换了一个负责搞经济的副总理当国防部长。
俄罗斯明显就是摆出一副要精打细算打长期消耗战的态势。
这让我们怎么劝和?
难道我们能对俄罗斯提议,要不你与你的通缉犯再谈谈?
俄罗斯将泽连斯基以及乌克兰政府高层搞成通缉犯(时间恰恰就是我们访问欧洲的时候)——
很明显就是预判了欧盟的预判。
所以,我们要在俄乌战争中施加影响力达成欧盟的诉求,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不乐观的。
如果无法劝和,那么欧盟的关税报复大概率会落地的,现在就是争取一下欧盟未来加税的幅度不要太高。
因为我们电动车与新能源竞争力很强,只要欧盟报复性关税在30%以内,那么我们电动车在欧盟还是有竞争力的。
如果考虑到在匈牙利有比亚迪工厂,在法国上汽未来可能也会投资建设电动车工厂,那么欧盟电动车市场还是能想办法突破的。
北美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基本就是对我们彻底关闭了。
其次谈谈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本次老美对我们加征关税,影响非常恶劣。
商务部发言人明确指出,这是违背了拜登总统“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
对于一贯含蓄并且留有余地的中方,现在直接点名拜登总统违背承诺还是很罕见的。
这不仅是中方公开向全世界表明老美的政治信誉形同狗屁,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代表着中美双方最高层元首级别的最基本的政治互信已经被美方破坏殆尽。
未来即便拜登能连任,中美关系也很难改善。
美方连一把手的反复承诺都可以随时毫无理由的毁诺,这让中美未来怎么合作?中方怎么可能还会相信老美为了合作而做出的承诺?
最新消息,5月14日,在瑞士举行了中美首次人工智能政府对话,这个对话刚刚结束,立马就发生了一件事情——
微软将中国AI团队集体打包去美国,涉及人数高达几百人;微软则回应声称,这只是微软一小部分员工得到可以选择“国际轮岗”的机会。
说实话,这个解释反而证实了市场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微软这个行动表明,中美人工智能政府对话大概率是没有成果的。
所以,这一次拜登为了连任而不顾一切加征关税来讨好选民付出的隐形代价还是很大的。
政治信誉这玩意可能很多人觉得无所谓,其实这也是软实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毁坏政治信誉,最终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所以这一次美方对华加征关税罕见出现底气不足的现象。
拜登在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中国会采取报复行动,但应该不会导致国际冲突。
过去老美搞我们的时候,什么时候会主动“预计中方会报复”过?
拜登的经济顾问伯恩斯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更加直白,这一次美方加征关税只占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不到4%,因此美国希望(中方的报复)是成“正比”的——
这个发言明显就是表达出美方并不希望与中方扩大贸易战,希望中方报复也控制一下尺度。
过去美方搞我们的时候,什么时候公开希望我们报复是“成正比”的?
拜登与他的经济顾问的言论说明,美方自己也觉得这轮加征关税是非常不道德的背信弃义的行为,多少有点心虚。
最后就是对美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一般来说,只有发展中国家才需要用关税壁垒来保护弱小的民族产业的发展。
现在情况好像颠倒过来,老美过去是开放的,现在又要闭关锁国用关税壁垒来保护自己的核心产业。
但是这种开历史倒车的方式真就能保护老美的核心产业做大做强吗?
给大家讲一个案例。
历史上老美为了保护自己的造船业搞了一个琼斯法案。
美国的琼斯法案立法原意是限制外国商船在美国运营,保护美国利益。
法案的核心内容是:经营美国国内航线的商船,必须使用美国材料,在美国建造,美国人拥有,美国人运营。
该法案后来成为美国商船法第20条。
从此外国商船进入美国只能停靠一个港口装货,然后必须离开美国才能卸货,不得在美国进入另外一个港口卸在美国装的货(那就算国内航线了)。
相当于国际班轮到中国来,在深圳、厦门、上海、天津一路装卸货,然后又倒着一路装卸货,最后驶往欧洲或美洲——这种沿途挂港的做法在美国就算犯法。
最后达成什么效果呢?
由于美国造船成本高,船员费用高,船经营税高,直接导致为了专门跑美国国内航线的造船成本和运行成本都非常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一个集装箱从洛杉矶运到夏威夷,算国内航线,运费5900美元。
同样一个集装箱从洛杉矶运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运费1900美元。
这么高的国内水运运费,就逼着美国人不得不采用传统成本更高的公路运输而放弃水运。
所以美国公路货运异乎寻常的发达。
本来水运是物流成本最低的模式,但是因为老美的骚操作,反而让老美内部的公路货运替代了水运。
结果就是老美国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极大削弱了老美制造业的竞争力。
美国水运的衰落还直接导致美国民船造船能力和运营能力丧失殆尽。
跑国内航线的都是老船,新船都在外国造,挂希腊旗利比亚旗运营。
造船能力丧失之后,船舶技术水平也大幅滑坡。
因为老美船舶技术水平也大幅滑坡最后不但导致美国军舰造船成本居高不下——大概是中国的8—10倍。
而且效率极低,一艘大型军舰正常检修时间动辄就是几年时间,这也极大削弱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力。
这就是一厢情愿顾头不顾腚的愚蠢政策带来的恶果。
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法律和政策灾难,比如为了照顾弱势群体而出台了很多保护政策,结果反而让弱者彻底失去了饭碗。
2018年特朗普对华发起贸易战,将太阳能电池关税提高到25%,最后造成什么结果呢?
目前美国太阳能电池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第一太阳能今年第一季度出货量3.6GW,能量转化率是19.7%。
因为关税保护,所以美股给这个企业估值是1400亿人民币。
我们隆基绿能,第一季度出货量是12.89GW,是第一太阳能的3.5倍,能源转化率是26.8%,也超过第一太阳能的30%+。
但是我们是市场充分化的自由竞争,目前A股估值也是1400亿人民币。
很有趣吧,现在拜登为了讨好支持自己的新能源产业资本,将太阳能电池关税从25%提高到50%。
几年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预计第一太阳能与我们隆基绿能出货量与能源转化率等等关键指标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
就让老美肆无忌惮加征关税去保护自己的核心产业吧。
保护保护就保护没了。
来源:猫哥的视界#股票# #今日看盘#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