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游客去哪了?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友人传了一张图,拍摄了今年9月份晚上9时在香港铜锣湾街头情况。看图,差点以为是在前几年疫情期间拍的照片。

本人十一假期期间也是在香港度过,观察所见,香港市道都依然是“早出早归”模式。

习惯不会几天几夜便会形成,但相信大家经历了三年的新冠疫情,也许很多生活习惯都已经彻底改变。

大家都不爱逛街、外出用餐聚会,更会选择在家里聚餐(虽然香港居住环境是非常狭窄),就算不懂煮饭的都情愿在外打包回家,懒得到外面餐厅用餐;在家里看$奈飞(NFLX)$ 多于在戏院看电影。(后话:在香港政府鼓励下,十一期间有多家连锁戏院举办看电影半价优惠活动,结果场场爆满。这可能反映了平时电影票价格过高了。)

香港政府、商家都以为疫情后一切能复常,继续有大量外地游客到香港血拼、吃喝玩乐,结果香港居民使劲地往外跑去旅游消费,外地游客到香港旅游则少之又少。

香港居民使劲往外玩是无可口非的,疫情三整年大家都被迫“滞留”在香港这弹丸之地,每一个景点都玩过,每一寸草坪都踏过。那时候,在偏远地区的郊野公园,人头涌涌,比旺角还要拥挤。大家都终于等到复常,外国航班正式开通($国泰航空(00293)$ 最近公布的数据可见一二),刚好日元跌破145兑1美元,走一转日本去大玩特玩也是非常合理。

另一方面,因美元强势,导致人民币相对便宜,所以也吸引了很多香港居民在周末北上深圳及广东省消费。近期热点是从香港坐高铁到广州“滑雪”。

一个实例:在香港与朋友晚上聚餐用膳,人均四百港元起步;在深圳同样花四百港元,很可能是一整顿丰盛晚餐的价格。

两地餐饮,在租金、工资、食材价格都是一个天一个地,差距太远,加上一些在香港的固有行规,如食客要承诺在用膳的一段时间内(90分钟)要用餐完毕买单走人,这难免让食客感到厌恶。吃得贵又吃得不开心,索性一走了之,到深圳开心快活。

游客的口味改变

来香港玩的游客少了,晚上用餐逛街消费的香港居民少了,香港政府也反应快速,马上组织研究小组及推出营销方案(点赞)。但对于游客少了的问题上,持份者可能忽略了一些细节。

香港政府、商家、商场业主(如$九龙仓置业(01997)$ )、旅游业从业人员,都以为香港复常后,过来香港作高消费的游客又会回来,旅游行业又可以重复以往的高利润水平。

但其实自20年前开放香港自由行至今,已经经历了好几代游客。这些年间,网络信息发达,消费者教育水平提升,每一代旅客对旅游这回事肯定有着不同理解,继而消费心态亦有着不同思维及侧重点。

整体的趋势是,游客从以前注重有形的旅游体验转化成无形的旅游体验。

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游客真是幸福多了。畅通无助的海外旅游情报,机票酒店旅游景点的价格网站,奢侈品的格价资讯,信息都是手到拿来。

光是奢侈品,如果不想出国的话,内地游客可以在海口买;想出国旅游的可以到澳门、日本、欧美等地购买免税奢侈品,部分地区更给予退税优惠。香港已经不是内地游客唯一可买奢侈品之地。

此外,年轻的旅客更重视旅游体验,拿起背包走走特色乡村,了解及参与当地传统美食或艺术品制作,在城市里穿梭亲历体会新旧交错城区的历史故事,到海滩冲浪浮潜或郊野公园享受阳光。

旅客需要多层次旅游体验

其实,这不但是香港面对的问题,这是全球旅客口味转变的问题。

眼看《国家地理杂志》、《纽约时报》等平台都有主打深度游为主题的旅游节目,在不是一味将高档消费,而更多是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沉浸式体验。亲手制作当地特色小吃及餐饮,City Walk,参与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或成为保育志愿者,这经历更能为旅客对当地留下深刻体验,甚至将此推广至亲朋好友及自己的下一代。这才能让游客常来,而不是只为血拼才来香港。

香港有着非常优越的自然资源,在市中心只需半小时的士的路程便可到各大郊野公园,西贡的麦理浩径亦是中外驰名的远足路线,奇特的山峰及水清沙幼的海滩让远足人士可同时爬山游泳。在90年代起已有东南亚游客专程飞到香港爬山,可选香港政府没有太在意此小众旅游路线的潜力。

也许,香港旅游业持份者,对于香港旅游业发展过于短视,这短视难以让游客流连忘返。其实,让游客对香港有一种多层次体验,让他们每次来香港都带着不同的主题来旅游,这才是“长玩长有”的缘由。香港需要从过去只关顾“多人一游”改变为“一人多游”的心态,这样产业才能细水长流。

全部讨论

2023-10-09 15:07

时代变了,香港变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