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前景和数字货币的推行展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中国是最早开始研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便开始论证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2019年11月,DC/EP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基本完成;2020年4月,部分银行开始内部测试。DC/EP现根据国际惯例更名为数字人民币(e-CNY),其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具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化形式的法币,与普通人民币等值、与银行账号松耦合,在提高支付流通便捷性、防伪性的同时,增强安全性。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多个地区和银行、企业内测试,未来将有计划地正式推行,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会产生一系列应用场景。

第一,数字人民币主要应用于零售支付。相比于支付宝、微信等工具,e-CNY的比较优势在于:一是安全性。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并在流通中可采用区块链技术,使得账户资产和交易的安全性更具保障。二是便捷性。数字人民币支持双离线支付,也不需要账户绑定,简化支付流程,进一步放松支付的限制,促进数字支付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此外,面对过去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挑战,e-CNY将加强央行在支付领域的主动权,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并协调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机构间的竞争合作关系。

第二,数字人民币在中小企业贷款、转移支付、精准扶贫、社会缴费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由于e-CNY实现现金纸币的数字化,能够更好实现M0的发行和转移的追踪,不仅有利于强化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加强对洗钱、腐败等非法交易的监管,也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的精准实施。陆磊(2023)分析指出,假设基于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在央行数字货币上加载关于利率的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将有机会成为广义货币(M2),或将可能实现货币政策调节央行数字货币利率,达成宏观调控目标。

第三,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立足于国内,跨境支付等国际化应用场景还不具备现实性。立足于国内的稳步有序推进是中国版法定数字货币现阶段的首要目标。考虑到现有Swift与CHIPS为核心的跨境支付体系弊端丛生,各国央行逐渐关注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潜力(张一平、马瑞超,2022b)。在技术层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方面具有可行性。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2022年10月26日,国际清算银行等联合发布题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报告,指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在2022年第三季度由实验阶段迈进试行阶段①。随着每一个新CBDC的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会进一步削弱美元在外汇交易的作用并增加自身在贸易中的潜力(Zoltan,2023)。

数字货币的兴起是对现有货币规则和体系的一场深刻变革,私人、企业以及中央政府等都提出各自不同的方案。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四点启示。

第一,数字货币的设计需要在核心问题上进行权衡取舍。目前不同类型数字货币主要的设计争议在于,如何平衡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机制,如何保持币值稳定,如何平衡匿名性和风险性等,特别是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权衡问题。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迅速,Web3.0时代可能即将到来。Web3.0是区块链、去中心化为基础的网络,而数字货币又是建立在该网络基础上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统。在基础网络可能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数字货币设计的核心问题可能会随之改变,如何适应诸如元宇宙等新虚拟环境的变化值得关注。

第二,数字货币的推行应尽可能争取多方利益主体达成共识。数字货币最初的兴起便是发生在传统货币体系之外,对于其潜在的金融冲击自然引起监管者的警惕,以跨境流通为目标的Libra更是遭到多国监管者的反对,e-CNY虽然是法定货币自身的改革,阻力较小,但仍需考虑金融机构等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因此,尽可能争取利益共识,而不是触及或威胁多方既得利益,是目前数字货币能够顺利推行的关键。

第三,数字货币的发展要兼顾创新性与现实性。数字货币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货币制度、金融体系的挑战,在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技术以及经济社会目标,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过于超前、脱离货币本质的创新可能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也无法对现有货币体系作出有益改变。对于数字人民币等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而言,保证金融经济稳定是金融创新的基本前提,采取渐进式的数字货币方案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第四,在欢迎数字货币时代到来的同时,应该做好防范数字货币各种相关风险的准备。未来数字货币的风险防范包括如下方面:一是与数字货币本身有关的操作和技术风险。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需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尽力避免非法交易、数据泄露、技术故障或操作失误带来的系统失灵等问题。二是潜在的金融与经济风险。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Chainalysis发布的《2022加密货币犯罪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约86亿美元。三是更广泛的政治、社会伦理风险。数字鸿沟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应注意不同群体、不同国家的数字货币可得性差异。

来源:国际金融

$金融科技ETF(SH516860)$ $拉卡拉(SZ300773)$ $兆日科技(SZ300333)$

#金融科技Fintech# #数字货币# #数字人民币#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