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的共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看过很多曾经很火很有名的人一茬接一茬的出现,自2010年开始上网后,几乎每年都有一批网红出现,然后第二年有沉积了。这两天东方甄选的新闻占据了网络新闻热点;也许喜欢看热闹是人的本性。

总结了这些出现的热点人物,在某一时间点内,他的作品、临场变现符合大众的预期,得到大家的议论或喜爱。有资本的人看到了这个人背后的商业价值,从中渲染一番,加快了热点事件传播,短期内大家就形成了共识。

然而,很多热点人物被推到台前时,短期内收到太多的赞誉内心会失衡,以至于迷失自我。想想芒格说的,我的剑交给配得上它的人。站在这些人视角来分析,他只不过是做着之前一样的工作,然而被网络这种放大器放大了几千、甚至几万倍之后;自身根本无法承载,好比以前在学校、工作时,表扬也就是在几十,几百个人目前说你好。但是现在是几十万、甚至几千万都说你不错,那种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其内心是不知所措滴。所以就有很多瞬间火了之后就急着要变现,此时有人就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评一番。那么回到董宇辉这个问题上,有人给他出谋划策说,去其他平台。

假设别的平台真的给了几倍的薪酬,他就过去了,可能最后的下场不好。三体里有一个黑暗森林法则,这么耀眼的一个主播;必然引起其他平台的重点关注,肯定会千方百计地找你身上的缺点 ,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会被不断放大。同时,他也有可能被冠以为钱跳槽的嫌疑。另外,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局限始终是在滴,你看看去年的刘畊宏、张同学等,这些热度下去了之后,才是始终考验一个公司、组织机构内容生产的能力。之前看过一组数据,说香港tvb 为什么能持续造就那么多明星,它自身有一条每年可制作超过650小时剧集何超过17000小时新闻、综艺、旅游和资讯的娱乐节目制作生产线。在看一下华为的数据,其中化学家100多名、数学家700多名、物理学家900多名,工程师几万名。这些都是大厦的基石。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大主播短期内可以带来大量的收入,但放在长期看,还是看中这家公司背后的组织能力、内容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