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阴定新: 对于券商来说应该是利好,因为券商资管一开始就没有刚性兑付的压力,大家早就亏麻木了;这个规定对于银行业长远来说肯定是好事,短期而言会对部分行事冲动的银行业绩带来压力,但从另一面来说,对于本来就被绑住手脚的四大行是好事$国海证券(SZ000750)$ $建设银行(SH601939)$//@阴定新:回复@阴定新:以下是某基金子公司高管下午写的一个针对《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的解读,由于时间以及输入手段的问题,可能里面有错别字以及逻辑不清的地方,请谅解。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一:把所有不在银行间以及交易所交易的资产统统归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其中把部分带回购的股权以及在北金所等挂牌的统统归为非标准化,基本把信托、券商、基金、产权类交易所挂牌的所有产品纳入管理。圈定范围广泛,前所未有。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二:对非标准化债权分开建账,单独管理,增加管理的手续环节,并且厘清各个产品风险独立测试,对于混合打包以及资金池对接一揽子的类非标准化债权产品进行了厘清,这种厘清让银行对各个产品进行独立刻划,增加了透明度,也为信托产品等入池增加了很大难度。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三:对以前没达到要求的进行追溯,比照自营贷款进行计提资本金以及风险资本。这个比较狠,具有很大的惩罚性。让以前做了不合规的付出代价。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四:清晰化理财产品的投向,尤其是对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进行披露,并且要披露给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人,这个同样也比较厉害,因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久期以及风险溢价错配,模糊理财产品投向,从而获得高收益。这下需要定向披露,基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滥设产品.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五:理财产品等同自营贷款一样进行尽职调查、合规审查以及贷后管理,这样增加了银行投资非标的成本,对项目本体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实效性的包装产品。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六:对非标准化理财产品进行总量控制,设置两个线35%以及总资产4%为红线,并且执行“孰低”的严格标准。这个用双线限定了总量。控制了量上面的风险敞口。这也测度出了银监会对这类“类影子金融的”容忍度进行一个量的刻画。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七:必须总行批准,也就限定了批准权。以前很多分行可以自行进行入池业务进行了叫停。比如工商银行,中行等很多大行分行尤其是一级大分行具有这类自主权,这次明确了权力统统上收。这一招比较狠,对有些权力比较大的分行权力进行了明确收缴!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八:明确不准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这类基本把银行变相增信给掐断了。通行的银信合作、银证信合作等通道业务中通行的回购,暗含、三方、四方协议等类进行了围堵。通道业务基本可以说就此”歇息“了,否则违规成本大幅提高了。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九:要求严格执行,措辞比较严厉,估计至少在一段时间里,银行会相对谨慎。否则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想被停止这类中间业务。
《 规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解读之十:总体来说《》对于银行规范理财投资在量上,时间上以及执行的具体化上都进行了明确的限定,说明管理层也是经过大量调研才拟定的,每个规定基本都有落实的量的指标,这个对于银行理财投资业务将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不过中国金融软性很大,力度最终还看执行力度,监管的尺度决定了,估计这里面就是艺术了。中国历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年初463号文,看似威猛,但最终还是因为缺乏监督执行,而形同浮萍。各位参与主体发挥智慧,如何通过自身的十八般武器进行规避、弱化,金融管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引用:
2013-03-27 22:24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近期,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增长迅速。一些银行在业务开展中存在规避贷款管理、未及时隔离投资风险等问题。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