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企业生存指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此次“战疫”,是国家的一次大考,也是企业的一次大考,疫情的冲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企业需要适时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多重的挑战。

l 疫情当前SOHO是首选

对于一些对上班地点要求不高的企业,疫情当前SOHO是首选。据钉钉数据显示,2月3日全国上千万企业、近两亿人开启在家办公模式,利用好各大企业推出的远程办公方案,可以较好地对冲不能及时返工的负面影响。

1月29日,钉钉正式宣布对1000万家企业组织发布了支持“在家办公”的全套免费解决方案。主功能包括远程视频会议、方便教育机构和学校使用的群直播等。2月3日,飞书宣布推出“线上办公室”功能,还原办公室工作、沟通场景,帮助企业和团队之间提升远程协作效率,优化员工远程沟通体验。除了飞书外,华为云为用户免费提供在线视频会议,1000 用户数以下的单位可以在线免费开通,并支持100 方实时在线会议;腾讯会议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100人规模不限时长,免费升级开放300人会议协同能力;此外,小鱼易连科技、石墨文档、云学堂、腾讯文档、科大讯飞、云沃客、Teambition等也纷纷宣布了远程办公、家办公的相关解决方案。

而对于对上班地点要求较高的企业,企业一方面可以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尽快返工,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打消员工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和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借调剩余劳动力,比如盒马宣布联合知名餐饮企业北京心正意诚餐饮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云海肴、新世纪青年饮食有限公司(青年餐厅),合作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实现了“双赢”。

这次疫情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考验,企业需要与员工、供应商、客户、银行等各相关方提前沟通,达成相互理解的协定,努力让企业平稳渡过疫情时期,保证企业也要“活下来”。

l 借势转型,对冲风险

所谓“祸兮福所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疫情对部分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倒逼转型的机会。

很多企业虽然线下业务受到严重打击,但是线上所受的影响就小很多,企业积极促进转型,增加线上业务,能够抵御疫情影响,甚至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部分一直想做线上业务却一直没有实施的企业,这次疫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同样以在线教育为例,当线下教育受到疫情影响无法顺利开展,企业可以结合直播、录播的形式,将学员由线下培训转为线上课程是目前一些企业采取的办法,像上海精锐教育近期推出的云端课程,将线下的课程搬到线上,保证业务平稳过渡。

由线下转线上的还有房地产行业。为防止疫情蔓延,中国房地产协会于1月26日发声,建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倡议发出后,各房企积极响应,主动关闭线下售楼处并做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据调查结果,超过八成的房企已经将线下销售转到线上,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线上卖房。

本次新冠疫情对消费零售市场同样是危机中也孕育着机会,开源证券分析师认为,如疫情对人员流动的限制,反过来会推进消费者对“非接触”类消费业态的认知和使用,并可能由此培育转化为长期的消费习惯,典型案例如线上生鲜电商、直播电商、贴近社区居民的中小型超市(便利店)。

l 积极借助政府惠企政策

每停工一天,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包括房租、工资、各种费用摊销等在内的多种经济损失。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物流运输等行业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正是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不同的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程度不同,大企业和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也同样差异很大。

中小微企业本身具有抗风险能力偏弱的特点,对外部经济、政策环境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大型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更容易遭受冲击。除了不断完善自身、转变适应之外,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积极投入到企业自救中去,要积极申请来自政府的惠企优惠,想方设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针对受影响的企业,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加大扶持、减轻负担、提升服务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月4日,山东提出了包括降低企业担保费率、加强应急转贷基金使用以及实施贷款风险补偿在内的20条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此前,上海、北京也相继推出延长社会保险费征收期等政策,并强调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和补贴。这些政策一定程度可以托底中小微企业保存实力,帮助它们在疫情缓解后尽快恢复生产。

2020年的开年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注定是一端难熬的时期,企业如何在疫情中“活下来”,或者借助疫情的契机实现转型,考验企业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