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探索锂电效率极限,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3月初,全国两会的隆重召开,再次将“新质生产力”一词推入大众视野。从多方论述来看,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可以说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趋势和路径。

折射至当下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与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合拍而行。以锂电池为例,在产业链下游工厂,数字化系统通过高度智能化的整线设备控制生产全流程,精准把控产品质量;由多台智能ACG组成的自动物流搬运系统稳定运行,物料运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透过新质生产力这扇“窗口”,我们几乎可以看见一个正在冉冉上升的中国新能源装备产业。

3月6日,先导智能全新高速切叠一体机亮相韩国Inter Battery展,引发行业热议。据悉,这台高速切叠一体机整机效率达0.116s/pcs,突破了行业“Z”型叠片效率极限,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锂电设备行业顶级制造水平。在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拥有发展前景的现实环境中,先导智能正在塑造一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提升装备效率或改变形态,实现生产力能级跃升的成长模式。

一、把握时代性价值特征,加强能源战略引领

需要强调,点燃新质生产力“引擎”并非一日之功。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朝新质生产力方向奔跑需要守住技术“底盘”,跟随时代脚步,踩准社会、市场需求。可以说,中国新能源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奋力追赶”,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领域完成对西方国家的赶超,离不开中国制造各行各业掀起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需求。

处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位置的先导智能,正是一家在新能源市场“蓬勃”气息下成长起来,拥有“中国时代性价值”特色的企业。

先导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初时,只是一家略有名气的电容器设备公司。一次偶然机会,某位全球锂电池知名客户对先导提出了要求,“我们目前可以做到每分钟卷绕26个电池,但希望你们开发的卷绕机能做到每分钟30个”。彼时对锂电设备生产不甚熟悉的先导智能毅然接受了挑战,埋头专攻卷绕技术,最终突破专业壁垒和技术两大难关,完成订单,受到了大客户的赞扬。

也由此,先导智能正式切入锂电设备赛道。值得关注的是,那时的国产锂电设备因技术基础薄弱,不足以满足众多锂电厂商的“质”“量”需求,市场竞争力远弱于日韩进口设备。而先导智能凭借在锂电卷绕技术上的过硬实力,不仅展现出性能并肩甚至是超越进口设备的潜力,还以更高的性价比一举拿下宁德时代锂电池设备的供货权,从此奠定了在锂电设备行业的国内龙头地位。

仅从时代性价值来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与社会价值相契合,是先导智能在锂电设备赛道迅速崛起,并受到产业链上下游认可的关键。当下,锂电池等“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先导智能在设备技术上的及时跟进,使我国锂电池在面向产业化的研发和创新方面的规模化投入更早,赢得了发展先机。

更为关键的是,虽然一直以来先导智能的主攻方向是锂电制造的中段设备,也就是卷绕机与叠片机,但作为锂电制造的后段工艺,组装、化成以及分容测试对锂电池的质量和稳定起着同样重要作用。为此,先导智能打通了锂电池整线工艺全环节,从锂电制造的最上游浆料开始,到中游分切叠片,再到下游分容测试,进行全线制造设备的稳定供应。

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实现一点突破固然重要,但掌握全线生产才能提供制造一体化服务,真正避开分散生产所带来的供应链脱节、产品质量不一、灵活性差等风险。尤其进入批量化生产时代后,新能源装备大规模生产能力和整线集成能力已经成为锂电厂商关注的“头等大事”,传统生产力已无法满足正极速增加的下游需求。因此,对于锂电设备企业来说,想要助力下游厂商形成规模效应,走上整线智能化道路是一种必然逻辑。

同样,这也是新质生产力诞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新质生产力概念下,每一次生产力的更迭和跃迁都是技术变革与社会需求结合的产物,体现时代性社会价值的生产力才具有更好的成长性和生命力。

二、策略护航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值得一提,国家政策的引导也是新质生产力引擎的重要“点火器”。自"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备正式提出后,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通过设备、工艺、物流和管理的全面协同,从传统制造业转变为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制造业这一战略已深入至包括先导智能在内的行业头部企业,加速落地成为现实场景。

跟随时代脚步以及政策指向,先导智能眼下就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给出了充满“先导特色”的答案——智能制造。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下数智技术同制造业的纵横交融,让智能制造为企业价值攀登注入了无限智慧力量。通过AI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采用,先导智能自主研发出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系统,使锂电设备整线脱离人工干预,实现了全自动化运行。此外,数智技术对设备的成功赋能让下游锂电池大规模生产得以提质提效。单从数据来看,目前先导锂电设备整线综合稼动率已达80%以上,节省人工65%以上,产品合格率达到95%,在行业遥遥领先。

事实上,根据发展新趋势动态制定调整策略,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是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行之道。

显然,在“智造一体化”这项真正具备时代性社会价值的战略上,先导智能展现出了应有的坚定性和持续性。正如部分专家观点:新质生产力不完全等同于新发明和新技术,而是要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动力的基础上,再给它配备其它“装置”和“支架”,多种要素相辅相成、共同发力。在先导智能的视角上,即以更高视角关注行业前瞻性技术,立足于解决阻碍设备制造转型的根源障碍,以数据、信息技术为引,不断探索创新契机,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策源蓄力。

三、保持研发创新投入,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产业变革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当下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逐渐式微。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成为出口新引擎,正是我国优化贸易结构、力促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已正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

可以看到,先导智能作为全球高端锂电池设备龙头企业,掌握着生产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叠片机、成套整线设备以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技术和性能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不仅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质动力,也为中国锂电池产业面向世界搭建了坚实舞台。

一个重要事实是,无论是竞争激烈的中国锂电市场还是需求未满足的海外蓝海市场,技术形成的竞争壁垒依旧是长期而有力的。同样,新能源企业同台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硬核”科技实力上来。

尽管在技术研发“内卷”程度较深的锂电设备行业,先导智能2023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约为9.55%,仅2023上半年先导智能研发投入就有8.8亿元,大幅高于上半年的营收增速,占总营收比重达12.4%。再回看近年来先导智能在研发上的投入,其在营收上的占比始终保持在10%以上。

2024开年以来,先导智能已先后与远东股份、法国Tiamat等新能源各领域顶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产业链协同,形成创新合力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新能源装备提升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一大重要举措。跳出过去单纯供应链合作模式,先导智能与产业链上下游逐步向相互赋能、彼此融合的新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演变,这根源上为新技术应用和迭代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

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中,新质生产力的“孕育”现下仍需要激发和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上相关主体积极性。虽然先导智能从上游供应商角色到产业链链主的转型之路,已经愈发清晰,但下阶段如何打通各环节创新堵点,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质量保障,是企业注定要写好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