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7.12新闻(羚锐制药优必选
1.2023年,我国中成药贴膏剂品牌前10名中,羚锐制药共有3个品牌上榜,是上榜品牌数量最多的企业。其中,行业排名第2的通络祛痛膏以及主打品牌“两只老虎”系列产品的国内销售规模均已成功突破10亿大关。
可见,羚锐制药在我国中药贴膏剂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和独特的产品优势,是医药行业极其稀缺的小而美公司。
我们从年报可以看出,2023年,羚锐制药的贴剂业务营收高达20亿元,约占总营收的68%。膏药虽小,营收却如此惊人,可见公司独特的产品优势。
而片剂业务的营收相较于去年同比增长34.66%,说明羚锐制药新开拓的处方药业务逐渐放量,公司产品矩阵正在扩大,以此带动业绩提升。
羚锐制药拥有众多核心优势产品,自然为公司带来强悍的业绩。
2019-2023年,羚锐药业的营收呈持续上涨趋势,从21.57亿元提升至33.11亿元,同比增长10.31%;公司的净利润也从2019年的2.94亿元上涨至2023年的5.68亿元,同比增长22.09%。
这说明,羚锐制药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在不断稳步提高,公司的业绩十分强悍。
公司不仅业绩出色,其核心盈利能力ROE更是亮眼。
从行业数据来看,2023年,羚锐制药、济川药业片仔癀的ROE在我国中药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均超过20%,远超同仁堂云南白药。可见,羚锐制药的ROE在行业内表现十分亮眼,说明企业具有强劲的盈利能力。
2021-2023年,羚锐制药的ROE始终保持高速上涨趋势,从15.92%提升至21.28%,提升近6个百分点,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羚锐制药的ROE大幅上涨呢?
通过杜邦分析法,我们可以将ROE拆解为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个指标。
通过对羚锐制药ROE的拆解,可以发现,2021-2023年,羚锐制药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基本维持不变。而公司的净利率却与ROE一样,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可以说,羚锐制药净利率的大幅提升是推动公司ROE增长的关键因素。
然而,公司的净利率又为何大幅提升?
我们知道,影响一家公司净利率的因素,无非就是毛利率和费用。
首先,毛利率方面,2021-2023年,羚锐制药的毛利率始终保持在72%以上,可以说是相当优秀,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公司净利率从2021年的13.46%大幅上涨至2023年的17.16%。这说明,引起羚锐制药净利率上升的因素并不是毛利率,而是费用。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公司的费用是如何引起净利率上升的?
在费用方面,数据显示,2021-2023年,羚锐制药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羚锐制药的财务费用率呈轻微下降,主要是公司利息收入所致;而2021-2023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从48.29%降至45.42%,管理费用率也从7.01%降至5.26%。
这说明,羚锐制药净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在销售和管理费用上的有效把控。
预计未来羚锐制药的业绩仍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速,理由如下。
a.骨科贴膏剂,有望持续放量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预计未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将会持续加深。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55%患有骨关节炎,在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更是高达70%。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疾病高发,加之骨关节疾病患病群体日渐年轻化,意味着我国骨科疾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2018-2022年,中国贴膏剂行业的市场规模始终保持高速增长,预测2029年将增长至394亿元。可见,羚锐制药主营的贴膏剂业务前景光明,未来有望持续放量。
而骨科疾病的患者早期大多会选择自主治疗,羚锐制药拥有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等多个独家产品及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两只老虎”系列产品,其销量有望在未来持续增长,促进公司业绩提升。
b.处方药业务,打造新增长曲线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慢性病患者数量也随之上升。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末,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大慢性病占我国疾病经济负担超90%。其中,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
羚锐制药的处方药业务覆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重要慢性病领域,其中代表产品有培元通脑胶囊、参芪降糖胶囊、锐枢安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可见,羚锐制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多个领域打造新增长曲线,未来有望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提升产品优势,促进公司业绩迈上新台阶。
羚锐制药作为我国中药贴膏剂的绝对小龙头,在老龄化程度加剧和中医药振兴的背景下,不仅骨科贴膏剂业务稳步放量,第二增长曲线也初见成效,公司未来业绩有望持续提升,成长性极强!
2.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于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在此之前,优必选曾多次做出上市计划,并先后聘任中金公司、民生证券作为其联合辅导机构,但IPO路上的优必选,业绩表现却是难容乐观,2023年更是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净亏损12.6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人工智能届的春晚“WAIC”大会,并没有出现优必选的身影,而在此之前,从首届“WAIC”开始,优必选每年都会亮相大会,就连真正意义的春晚,优必选也频频出现,高调亮相旗下产品。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优必选上市后的第一年,就不见其身影。
或许是受此影响,7月5日大会当天,优必选以大跌16.67%收盘,之后的几日股票几乎也是一路下跌,但实际上,优必选在上市当日就经历了破发,发行价90港元/股,当天开盘价89.9港元/股。
除了股价之外,优必选近年来也是深陷亏损泥潭中尚未走出,尽管上市后现金得到了一定补充,但其“造血”能力缺乏,经营性现金流更是入不敷出。
缺席“WAIC”盛会股价接连向下 市场份额堪忧、产品结构变化拖累毛利率
作为AI届的春晚,“WAIC”大会可以说是备受业界关注,从首届“WAIC”开始,优必选每年都会亮相大会,甚至在大会上做新的产品技术交流分享,就连真正意义上的新年春晚,优必选也会高调亮相其产品,曾饱受市场热捧。
然而,今年却出现了例外。今年的“WAIC”大会于7月4日到7月6日在上海举行,大会上的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分外吸睛,一众公司带来新的产品亮相,然而在这其中,并没有刚刚登陆港股不久、历年都会出席的优必选的身影。
或许是受此影响,7月5日优必选以大跌16.67%收盘,收盘股价136.4港元/股,在之后的交易日中,优必选的股价也连跌数日,数百亿市值随之蒸发。截至2024年7月11日收盘,优必选的股价为110.0港元/股,相比高点不止腰斩。
与优必选的缺席不同的是,此届WAIC再创新高,500余家企业确认参展,展品数量超1500项,25款人形机器人齐亮相,各种国产大模型花式炫技。而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是人形机器人乃至整个AI行业的发展热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及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51.6亿元,而此项数据预估到2028年可以达到183.2亿元。
对于优必选而言,虽然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但实际上市场份额并不高。2022年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中,优必选拥有2.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而第一、二名的达阀科技和海康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为6.4%、4.6%,优必选明显比上不足。而排在第四、第五名玩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2.22%,对于优必选而言有着不小的被赶超的压力。
从产品结构来看,2023年优必选的不同产品收入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其中,曾经在2022年占据总体收入半壁江山的教育类机器人出现了大幅下滑,收入从5.17亿元降至3.47亿元,收入占比下滑至32.9%。而同期物流智能机器人与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实现了收入的明显提升。因素叠加之下,由于物流类智能机器人的毛利率相对较低,由此拖累整体毛利率,优必选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39.4%降至2023年的31.5%。
亏损规模持续扩大 借款翻倍、上市“补血”但仍缺乏“自身造血能力”
根据优必选公司年报显示,2020年到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40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10.55亿元,近三年分别同比增长10.40%、23.38%、4.45%,可以看出,收入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优必选的盈利能力也与收入增长明显相背离。2023年优必选的毛利由2022年的3.97亿元减少16.2%至3.33亿元,其毛利率则是从39.4%下滑到31.5%,其亏损规模更是逐年扩大,2020年到2023年,优必选分别实现年内亏损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12.65亿元,近四年累计年内亏损经调整亏损金额从2022年的7.8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17亿元。
亏损规模的持续扩大,或在一定程度与人形机器人一直以来的研发投入并未能实现商业回报有关。2022年与2023年,优必选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4.28亿元、4.90亿元,占其当年收入的百分比从42.5%增长到46.4%。研发投入并非吝啬,但同期收入增速却并不乐观,结合同行也在加速推陈出新来看,大量的研发投入何时能够给优必选带来可观的收益呢?
更何况,优必选的亏损也不仅仅源于研发投入,2023年优必选在销售费用上的支出为5.06亿元,超过同期研发支出,占年内收入的47.9%。
尽管已于2023年底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但却并未改变的优必选的高负债与“缺乏造血能力”。2023年,优必选的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均翻倍增长,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分别为6.49亿元、7.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9.26%、139.81%,而2020年到2023年,优必选的总负债分别为14.16亿元、19.07亿元、17.34亿元、26.77亿元。
现金流方面,在常年亏损状态下,优必选显然还不具备自身的“造血”能力。2020年到2023年优必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活动流量净额分别为-6.03亿元、-6.81亿元、-5.43亿元、-10.00亿元,至今未有正向的现金净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