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2
5.17新闻(康师傅,磷化工)
1.5月16日,“康师傅方便面即将全线涨价”的消息传出。康师傅淘宝、京东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回应称,目前尚未接到相关通知。截至发稿,时代财经暂未从康师傅方面得到回应。
不过,时代财经从一位据称是康师傅业务员的人士处了解到,康师傅袋装和经典桶方便面确实存在涨价动作。据其对了解,目前公司内部还没有正式公告发出,但是有了大致的方向,“袋装面建议零售价由2.8元提升至3元,经典桶由4.5元提升至5元。目前先让下游零售商提升售价,供货价过段时间才会调整。”
郑嵘在某二线城市经营着一家超市,他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康师傅全新包装方便面已经上市。
据他介绍,一周前进货的康师傅袋装方便面已经更换了包装,在原来的包装基础上加印“升级啦,鸡蛋和面更爽滑,蔬菜加量更有料”的标语,包装的左下角也打上了“建议零售价3.0元”的字样。而此前,康师傅袋装和桶装面在其超市里的售价分别为2.8元和4.5元。
今年一季度,康师傅已经对旗下1L装饮料进行提价,目前郑嵘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仍维持原价销售,但他表示,如果厂商对方便面涨价,他也会跟涨,“因为利润太低了”。
临期换新增多,方便面卖不动了?
近年来,康师傅的业绩压力越来越大。财报数据显示,康师傅控股(00322.HK)2021年-2023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9.56%、6.26%和2.16%。
2023年,随着消费者居家时间减少,对方便面的刚性需求降低,方便面巨头的业绩受到影响。尽管康师傅控股2023年收益同比上升2.16%至804.18亿元,但这主要来自饮品业务收益5.39%的同比增长,其方便面业务收益同比下滑2.84%。
另一行业巨头统一也遇到类似情况,在2023年全年收益提升的背景下,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食品业务录得10.6%的降幅,其中方便面收益缩水超10亿元。
方便面“卖不动了”这一认知在终端感受尤为明显。郑嵘理货的时候就发现,自家超市内方便面临期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一般情况下,销量出现持续下滑时,商家往往会做出两个选择,一是通过降价刺激销量,二是通过涨价提升忠实消费人群的客单价。而眼下,康师傅更倾向于后者。
此外,康师傅方便面涨价的另一原因或是为了弥补售后压力增大带来的成本增加。据上述业务员介绍,康师傅免费为商家提供临期方便面换新的售后服务,这一服务自2023年以来需求量增大。
该业务员表示,康师傅方便面涨价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标行业同系列产品,今麦郎、白象的桶面都是5元或以上;另一方面就是公司的费用增加,尤其是更换临期产品带来的较大售后压力。2023年,康师傅分销成本为178.83亿元,上年同期为168.10亿元。
据郑嵘回忆,此前自己店里几乎没有康师傅方便面过期退换的情况,但是从去年开始,经常出现临期需要换货,“目前方便面销量下滑,基本每个店都有过期退换的情况发生,换货量还不小,这会给品牌带来较高的成本。”
康师傅涨价后,渠道转投娃哈哈们
近年来,康师傅已经多次对方便面价格做出调整。
2021年,康师傅对旗下20%的方便面产品进行提价;2022年,其对袋装、5袋装、经典桶和mini杯进行调价,袋装方便面由2.5元上涨至2.8元,5袋装由12.5元上涨至14元,经典桶由4元涨至4.5元,mini杯由3元涨至3.5元。同年,康师傅方便面收益同比上升4.17%。
2023年,康师傅对饮料业务“故技重施”。去年11月,一张康师傅对茶/果汁涨价的告知函在网络流出,彼时康师傅客服回应,这是出于原材料、用工成本上涨等原因。今年一季度,康师傅正式对旗下1L装茶/果汁饮料提价,包括冰红茶、绿茶、茉莉蜜茶等,零售价由4元涨至5元,并推出新包装,瓶身同样印上“建议零售价5.0元”的字样。
这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毛利,另一方面也在短期内对企业库存的消耗起到推动作用。郑嵘告诉时代财经,去年年底其就从经销商处得知康师傅1L瓶装饮料涨价的消息,他也因此加大进货量,多囤了上百件。
不过,为了稳住顾客,郑嵘超市的康师傅1L装饮料的销售价仍然维持在4元/瓶。他表示,之前1L冰红茶一瓶能赚1块多,但是一件(12瓶)的进货价由35.36元涨至40元、甚至41元后,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都太卷了,只能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
但他也提及,后续超市进货会向娃哈哈、统一等未涨价的品牌倾斜。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量贩零食渠道,除了经营超市,郑嵘也是量贩零食品牌零食很忙的加盟商。他透露,今年2月前后,零食很忙系统也因进货价上涨,下架了康师傅1L瓶装饮料。
郑嵘表示,如果这次康师傅方便面进价上涨,超市零售价也会跟涨,因为一包方便面的利润只有5毛钱。
2.现在已经5月中旬,距离全国麦收和夏玉米播种越来越近,到时候也是国内化肥需求量增加的时候。
我们也都知道最近几年国内多次出现极端天气,国际粮食价格也是剧烈波动,作为人口大国,必须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粮食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也让化肥需求大增。
我们知道尿素等氮肥来源于合成氨工艺,而磷肥和钾肥必须通过采矿合成的方式来获得,作为磷肥上游的磷矿资源也就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那么,国内的磷矿市场都有哪些关注点呢?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我们国家是全球最大磷矿生产国,不过国内新增产能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首先,国内磷矿资源储量少,产量高,资源消耗快。
从全球磷矿储量来看,北非国家摩洛哥磷矿石储量500亿吨,占全球的67.61%,但是年产量只有3900万吨,在全球产能占比中只有17.7%,储量大、开采少,资源丰富。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磷矿石储量大约38亿吨,在全球储量占比只有5.1%,然而2023年我国年产量却高达9000万吨,占到全球总产能的40.9%,资源消耗非常快。
目前,我们国家磷矿储量/开采量只有42,远远低于全球336的平均水平,为了磷矿资源的可控发展,非常有必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比如湖北宜昌就明确提出,计划到2025年将当地磷矿开采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以下,并且以后不能新建年产能50万吨以下的小型磷矿,提高磷矿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磷矿行业有非常高的准入门槛。
作为重要的矿石资源,国内磷矿资源在前期需要取得探矿权以后才能进行矿山勘探,后期取得采矿证以后,才能继续进行磷矿项目设计,还要通过环境评估、安全评估、能耗评估等多项审批政策,每年新增额度受到了很大限制。
另外,磷矿行业还有非常强的资金壁垒,新增产能前期资金投入非常高。
磷矿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在项目建设、设备投入、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一般新建矿山需要3-5年进行环保建设后才能投产,而且矿山建成后的前期产能利用率不高,还需要1-2年才能完成产能爬坡,时间周期非常长。
2023年底,国内磷矿石在建、或规划的未来产能有3550万吨,但是这些新建产能在2024年都没法投产,2025年才会有1570万吨新增产能投产,其余产能都要等到2026年才能投产。
因此,国内磷矿供应短期内无法快速增加,行业现有企业有望受益。
那么,国内哪些企业的磷矿产能位居前列呢?
我国磷矿储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四省,四省储量在全国占比高达93%,因此,我国磷矿生产企业也主要集中在这四大省份,呈现明显的地区集中格局。
而且由于磷矿行业明显的进场壁垒,磷矿石产能主要集中在云天化兴发集团川发龙蟒川恒股份等大型企业手中,它们也更有实力新增产能。
云天化,公司磷矿石储量大约8亿吨,磷矿年产能1450万吨,产能和储量都是国内第一,资源优势显著。
兴发集团,公司拥有采矿权的磷矿石储量约4.12亿吨,磷矿石年设计产能达585万吨,磷矿储量和产能在国内仅次于云天化。
川发龙蟒,公司磷矿资源储量1.3亿吨,新增产能投产后的年产能可以增加到410万吨,基本可以满足公司磷化工业务的原材料需求。
川恒股份,公司现有年产能在300万吨,不过等新增产能投产后,公司的年产能可以增加到1050万吨,仅次于云天化,是国内扩产最积极的厂商。
虽然它们都是国内产能名列前茅的大型企业,不过对磷矿的资源化利用能力也是参差不齐,这点从毛利率对比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差距。
川恒股份,公司现有磷矿产能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毛利率表现比同行更优秀,是磷化工行业中典型的小而美公司。
公司高毛利的优秀表现,也是得益于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半水湿法磷酸生产成套技术,具备了低生产成本等多重优点,实现了磷矿资源的高效利用。
2023年,磷化工行业的各大企业多数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云天化作为行业龙头也没有能够逃脱,公司营收下滑8.3%,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24.90%。
相比之下,川恒股份的营收和归属净利润还能保持增长。
2023年,公司营收继续增长25.30%,归属净利润也有小幅增长,尤其是这是2022年净利润106%的大幅增长以后的表现,更加难能可贵。
公司赚钱以后也没有忘了股东,在2023年7.66亿的归属净利润中拿出5.39亿进行现金分红,分红率高达70%,真的是非常慷慨。
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公司的大手笔分红会影响新增产能的建设,截至3月31日,公司手里现金还有21.62亿,5.39亿分红也只占其中的25%,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我们按照5月16日盘中最高价22.54元来计算,这笔分红的股息率能够达到4.44%,已经超过长江电力的股息率,也是大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的2倍,妥妥的高股息高分红。
另外,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磷酸铁锂电池需求非常旺盛。
公司依靠磷矿资源优势,介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2023年磷酸铁收入3.07亿元,同比大增22733.64%,均已成为新的业务利润增长点。
2024年年底还将投产6万吨磷酸铁锂二期产能,预计新项目年底总产值65亿元,这是公司现有市值的56%,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川恒。
整体来看,磷化工行业现有产能无法快速增加,市场需求却在不断增长,相关产品的价格将会出现上涨趋势,行业厂商将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