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4.13新闻(小牛电动青岛食品
1.近日,小牛电动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6.52亿元,同比下滑16.31%;实现净亏损2.72亿元,是继2022年公司由盈转亏之后亏损规模再扩大449.58%。
业绩持续萎靡,背后是主要产品两轮电动车的销量下滑,2023年小牛电动仅实现销量70.98万辆,同比下滑14.65%,“打脸”了公司CEO李彦曾经“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重回增长轨道预计2023年销量100万至120万辆之间”的说法。同时,相比于雅迪、九号等同行的扩大门店数量,小牛电动却在持续关店,2023年底公司线下门店数量仅为2856家。
而近年来小牛电动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更是准确描述了公司经营业绩的一路下滑。2021年2月,小牛电动的股价在到达巅峰时期的51美元/股之后就开始“跌跌不休”。截至目前,小牛电动的股价仅为2.4美元/股,市值仅为13亿,相比曾经的数百亿市值已经“脚踝斩”。
收入下滑16.31%亏损再扩大449.58% 营销费用高企却压缩研发频遭消费者投诉
成立于2014年,嗅到了两轮电动车市场中彼时存在着粗犷经营、消费体验不佳、缺乏“科技感”等问题,小牛电动凭借一己之力为传统两轮电动车市场贴上了锂电化、智能化的标签。2020年,小牛电动登陆纳斯达克,受益于新国标,彼时正是公司产品销量、用户口碑、公司业绩增速势头正猛的时期,一时风光无两。2021年,小牛电动的收入、净利润分别实现了52%、34%的高增长。
但好景不长,小牛电动的业绩变开始掉头向下。2022年一季度,公司出现亏损0.3亿元;2022年二季度开始,小牛电动的收入开始出现缩水,并有缩水加深的趋势,由此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4.47%,同时由盈转亏,实现净亏损0.49亿元。
2022年营利双降的业绩发布后,公司CEO李彦还曾表示,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重回增长轨道,预计2023年全年销量将在100万至120万辆之间。
2023年,小牛电动的营利双降趋势进一步扩大,实现营业收入26.52亿元,同比下滑16.31%;实现净亏损2.72亿元,是继2022年公司由盈转亏之后亏损规模再扩大449.58%。
收入持续下滑、业绩由盈转亏,但小牛电动的毛利率却保持了相对稳定。而在这背后,由于上游锂电池的涨价,小牛电动也通过产品涨价的方式来与之抗衡,将涨价转移给下游消费者,从而保持公司毛利率的稳定。近年来,小牛电动的毛利率保持在22%左右。但由于2023年由于销量继续下滑,公司也采取了一定降价促销措施,2023年四季度毛利率降至19%。
真正让小牛电动的盈利能力雪上加霜的,则是一直以来高企的费用支出。2023年,小牛电动的销售费用为4.96亿元,研发费用为1.51亿元,管理费用为2.45亿元。其中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在近年来持续上涨,销售费用率增至18.7%,而与之相对比的是研发费用,不仅研发费用率仅为5.7%,且在2023年出现下滑。
重营销、轻研发的经营模式,似乎与小牛电动一直以来的高端化战略相左,但实际上却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电动车产品常被抽检不合格,频遭消费者投诉。
平均1个月里有10天卖不出去一辆车?销量下滑门店关店相比同行节节倒退
两轮电动车赛道中,小牛电动的确曾作为一条“鲶鱼”,将市场带向了新的高度,但在产品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却并没有逃脱被老牌厂商销量碾压、被同行竞对反超的命运。
据财报显示,2023年小牛电动的累计销量为70.98万辆,同比下滑14.65%,相比2021年的突破100万辆、2022年的83.16万辆已经连续两年下滑。其中,中国市场累计销量60.1万辆,同比下滑15.42%,国际市场销量10.88万辆,同比下滑10.12%。
但同行的表现却与小牛电动截然相反。作为两轮电动车传统厂商头部选手,2023年雅迪实现销量1652万台,同比增长17.9%。而与小牛电动定位相似的九号公司更是后来者居上,2023年中国区电动两轮车销量超过146万台,同比增长78%,5000元以上价位电动车在京东、天猫平台销量销售额双第一。
而两轮电动车市场本身实际上非常依赖线下渠道,品牌通过经销商门店可以实现更为直接的营销,消费者通过线下门店能够完成选车、提车、售后、维修等关键环节。
但对于这一重要的销售渠道,小牛电动近年来表现却并不乐观。据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小牛电动的线下门店数量仅为2856家。而在2022年二季度时,小牛电动的门店曾为3329家,2022年底时为3102家。伴随着销量、业绩双双下滑,小牛电动仍在经历“关店潮”。而对比同行来看,小牛电动的门店数量更是少得可怜。2023年底,雅迪在中国共有超4000家分销商,超过40000个分销店,小牛还不及其十分之一;而同期九号公司的线下门店超5000家。纵向来看,同行的销量、门店数量均在持续扩大,而小牛却在节节倒退。
由于2023年二季度以来小牛的门店数量基本保持在2850家上下,2023全年实现销量70.98万辆,由此推算每家门店平均每个月仅卖出不到21辆,换句话说,平均来看每个门店在一个月中有10天的时间一辆车也卖不出去。
2.2021年10月上市的青岛食品,已经陷入业绩增长停滞状态。
核心产品饼干销量与2018年持平,经销商数量多年保持不变。而2021年上市时募投项目也在近期公告延期,从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来看,上市时募集资金3.57亿元,如今仅使用865万元,剩余资金一直存在银行吃利息。
这不禁让人质疑,IPO时这几个项目是怎么论证的?在销量常年停滞,公司又缺乏进取的情况下,延期两年后这几个项目能按计划完成建设吗?
青岛食品业绩停滞多年 研发投入不足170万
2023年青岛食品实现营收4.89亿元,同比下滑0.91%;实现归母净利润8610.74万元,同比下滑5.82%。
在营收下滑0.91%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营业成本上涨,使得公司毛利率下滑1.43百分点,这是净利润降幅远超营收降幅的主要原因。
去年销售费用增长了6.55%,造成销售费用率增加0.27个百分点,但是管理费用大幅减少11.72%,因此整体费用率与上年持平。管理费用中影响最大的是人工费用,去年高管在普遍降薪,公司员工总数则从上年的579名降至536名。
青岛食品是一家山东老字号企业,以山东省为大本营,省内贡献了80%左右的收入,去年省内收入同比下滑了6.16%。公司核心产品为饼干及花生酱,分别占营收的88%和8%,去年饼干收入下滑0.89%,花生酱则下滑了3.15%。
由于产品单一(主要收入来自饼干)、市场单一(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内),管理层又缺乏进取,青岛食品早已经陷入停滞状态。
从销售端来看,去年饼干销量下滑了2.21%,花生酱销量则下滑5.69%。2023年饼干销量与2018年持平,花生酱销量则萎缩了38%。
从渠道来看,2023年公司省内、省外、电商经销商分别为90、100、19名。与2019年相差不大,只有省外及电商平台分别增加5名及9名经销商。从研发投入来看,最近两年公司研发投入均不超过170万元。
正是因为在渠道及产品研发上的“不思进取”,造成了青岛食品的业绩停滞。
IPO募集资金常年在账上吃利息 募资必要性令人怀疑
与业绩的停滞不同,青岛食品在拥抱资本市场上则颇为积极。
2018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10月登录深交所,首发募集资金3.57亿元。当时计划将募集资金投入三个项目:智能化工厂改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其中智能化工厂改扩建项目原定建设期为三年,建成后将增加4 条饼干生产线,其中 3 条为钙奶饼干生产线,1 条为休闲饼干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合计新增钙奶饼干产能21840 吨 /年,休闲饼干产能 6240 吨/年。公司在招股书中称,该项目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结构。
今年4月9日,青岛食品发布了募投项目延期公告,称“募投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场、消费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从维护全体股东和企业利益角度出发,本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结合当前募投项目的实施进度、市场变化等情况,对募投项目进行延期。”这三个项目原本将于2024年10月31日投产,延期后则推迟到了2026年10月31日。
对于销量长期停滞的青岛食品来说,上市募资的必要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强。青岛食品2023年饼干产量为3.05万吨,产能约为3.2万吨,如果募投的2.8万吨产能投产,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将降低至50%左右。
事实上,目前智能化工厂改扩建项目进度仅为1.44%,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还未开建,营销网络及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为11.25%。而募集资金仅使用865万元,剩余资金一直存在银行吃利息,目前扣除手续费的利息收入已经达到1919.91万元,募资余额甚至已经大于当初的募资净额。
两年半时间仅投入了800多万元,相当于并没有正式开建。对于智能化工厂改扩建项目,在延期公告中,青岛食品表示,“经公司充分论证,现阶段通过改造升级现有的部分生产线、提高现有设备的生产效率,暂时可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那么IPO时这几个项目是怎么论证的呢?募资资金常年存在银行吃利息是否合理?在销量常年停滞的情况下,两年后这几个项目能按计划完成建设吗?
账面积累大量现金 跨界收购华琨生物意义何在?
截至2023年,青岛食品账面货币资金为1.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则达到7.62亿元,二者合计达到9.32亿元。去年实现利息收入245.37万元,投资净收益2121.16万元,而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610.74万元,利息及投资收益已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
坐拥大量现金的青岛食品,既不扩产能,近几年分红率也比较低,2021年及2022年股利支付率均在40%以下。
而在2023年底,公司发布了收购公告,拟参与公开摘牌收购青岛华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琨生物”)34%股权,成交价格为1304.91万元。
收购前,青岛旅投生态康养有限公司(简称“旅投康养”)持有华琨生物70%股权,青岛寰洲进出口有限公司持有30%。
旅投康养实际控制人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属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海控集团”)成员,海控集团为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两大控股集团之一,新区内的发债城投企业多数隶属于两大控股集团。青岛食品实际控制人为青岛市国资委。海控集团债务规模较大,出售股权或许也有降负债的考虑。
华琨生物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小浆果深加工企业,主要产品为小浆果干(苹果干、蓝莓干、蔓越莓干等),作为供货商服务于食品企业。2021年一期项目投产,公司才开始形成收入,2021年及2022年营收分别为2277万元及5193万元。从2021年到2022年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分别亏损1553万元及2335万元。2023年未经审计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5494.7万元、196.04万元。
从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华琨生物负债率较高。2023年,华琨生物总资产为2.66亿元,净资产为2787.77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卖方仅承诺了2025年一年的业绩,承诺2025年营收入不低于13351 万元(贸易收入除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616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