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巴菲特卖 Put 的「血泪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7

上一篇文章「如何看待上市公司认购年化 15% 的理财产品」推送后,大伙儿反响不错。但也有朋友表示看不懂:这样的产品风险在哪里?风险有多大?

不同人对风险的认知不尽相同。有人觉得工行跌破 4.8 风险太大了,那家上市公司也许觉得 4.8 港币的工商银行简直是送钱。事实上,市场上之所以能有交易,就是源于大家看法不同。工具本身不是风险,不恰当使用工具才会带来风险。

回到「卖出看跌期权」这件事,巴菲特段永平们也常干。但因为期权是一种衍生品,经常被妖魔化,甚至巴菲特也因为一系列交易,被媒体黑得很惨。今天带大家回顾一下这段血泪史。

这是六年前,2011 年 11 月 08 日的一篇文章:

巴菲特神话褪色 衍生品投机亏损16亿美元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伯克希尔」)在 11 月 4 日公布第三季业绩,期内因受衍生金融品损失影响,第三季纯利同比下跌 24%。

伯克希尔发言人指出,公司衍生品合同与股票市场指数挂钩,到期日均为 2018 年或之后。标准普尔 500 指数在三季度的大跌是造成衍生品亏损的主要原因。截至 9 月 30 日,公司股票衍生品的负债高达 88.5 亿美元。

巴菲特表示,「这些衍生品的投资和保险相似,即伯克希尔为他人承担极力避免的风险而收取费用,伯克希尔采用的决策机制也与保险业务相似。」

今年年初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透露,伯克希尔的衍生品运营主要由巴菲特本人负责,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衍生品主要是缔结于 2004 至 2008 年间的合约,如果某些高利率债权的发行公司到期无法清偿,伯克希尔将给予赔付。第二类衍生品则是所谓的「认沽期权」,为美国、英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希望避免股价暴跌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保险,这些合约主要与全球四大股价指数挂钩,即美国的标普 500 指数、英国的富时 100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及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巴菲特在 2006 、 2007 年股市达到顶峰时向匿名买家出售了 49 亿美元的股票衍生品,之后四大股指出现下降,导致他负债增加。如果协议到期时这些指数为零,他最多会损失约 340 亿美元。

新闻链接:

网页链接

看,巴菲特认为,卖出「认沽期权」,其实是给别人上保险。所以他们「为美国、英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希望避免股价暴跌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保险」。

在实际操作中,巴菲特卖出了挂钩几个指数的看跌期权,这些期权期限为 15 年或 20 年。卖掉这些期权收了 49 亿美金的「保险费」。

在 2011 年,这些期权仓位让巴菲特「亏损」 16 亿美金,这风险太大了吧?非也,这批看跌期权在到期之前,都不会被行权,不需要伯克希尔掏一分钱;

在期权到期时,巴菲特会不会没钱履约?也不会,平时账上都放着几百亿美金,持有看跌期权的投资人大可放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两年美股回归牛市,指数不停创出新高,于是再也没人提这件事——包括当年大肆渲染巴菲特衍生品亏损 16 亿美金的机构,也早就把这忘了。

--

好,巴菲特究竟做了什么,我们再复盘一下:

1、卖出 15 - 20 年以后到期的看跌期权,给担心股价暴跌的投资者上保险,在到期日之前伯克希尔不需要履约;

2、因为卖出期权,收到 49 亿美金保费,这笔钱无需支付利息,可以立即用于投资;

3、等着美国带领全球跨越经济周期,股市大涨,当年卖出去的期权变成一张张废纸——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那么,是因为运气好才赚到钱嘛?这么做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内在的逻辑,其实是巴菲特对全球经济的强大信心——虽有短期波动,但长期来看,依然是向上发展的。

--

一时兴起,连着写了两篇关于期权的文章,先停笔在这里。如果朋友们也想用类似的方式赚到 49 亿美金,更要好好读读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书了。

当然,也欢迎在小密圈里一起探讨。

文:大玩家 / 微信号:Senior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