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海生科的人工晶体布局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经历了2020年疫情的冲击,2021年昊海生科的营收17.66亿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16.04亿),业绩3.5亿不及2019年的3.7亿。2021年ROE为6.26%也不及2019年的9.26%,公司盈利能力的高峰是在2017-2018年,ROE达到了12.17%--12.20%。

再来看,公司2019年上市首日(10.30日)的收盘市值228亿,如今市值163.80亿。期间最低的市值,出现在疫情爆发之初2020.3.30日的121亿市值。

我们来跟踪公司的第一大营收来源的眼科-人工晶体业务。公司人工晶体年销售数量约占中国市场使用量的30%,眼科粘弹剂产品国内市场份额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其中,最拿得出手的是有晶体眼屈光晶体手术的核心耗材依镜PRL产品。

人工晶体的主要应用领域,白内障和屈光不正矫正手术(ICL)。先说白内障。2005年以后非球面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上市,老式产品PMMA因为切口大、恢复时间长,已基本被淘汰。现在主流的手术都是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的切口长度约2.8~3.2mm,术后恢复时间短,但价格较贵。

白内障虽然存量患者人数庞大,中国60-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80%,测算我国白内障患者及潜在患者人数或已达到 2.08亿人。但是,由于受制于医保控费的影响,最近上市的两家眼科连锁医院的招股书披露,其白内障手术量近两年总体是下滑的趋势。但是内部结构在升级,也就是中高端的白内障手术占比在提高,而普通的白内障手术占比已经下滑到个位数。中高端白内障手术,所用耗材更贵,手术费用也更高。这也是眼科连锁应对医保控费的方法。消费者总想使用更好的产品,有更好的体验,哪怕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医保只管最基础的那种需求。只解决让你“看得见”的问题(白内障手术费用报销比例高达70%-90%),至于看得清,看得舒适,这部分升级的需求,就要患者自己花钱。这就是白内障手术市场的特点,总量的趋势性增长和内部的结构升级同时存在。

目前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接近3000,2010年为800,2018年为2662;我们现在的水平应该是印度的一半左右。是欧美的1/3---1/4。等过几天昊海生科爱博医疗的年报出来之后,才能知道2021年白内障手术的确切恢复情况。这里边有三个指标,手术量,手术单价,耗材采购单价。及其变化趋势。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目标是2025年全国CSR达到3500以上。

屈光手术从前期的准分子和飞秒激光切削发展到最新的ICL晶体植入手术,ICL具备

可逆的优势以及更小的并发症风险。

我国的屈光手术渗透率空间极大。德国的SMILE渗透率约为中国的2倍,美日韩的渗透率则更高;德国的ICL渗透率约为中国4倍。

当前 ICL手术渗透率约3.5%(国内ICL手术量约7万人),非ICL手术均价在1.5万左右,ICL手术均价3.5万元。考虑到价格比较昂贵,ICL的渗透率提升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屈光业务是眼科连锁医院增长最快的手术项目,而且谁的屈光业务占比高,谁就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ICL所用人工晶体,除了昊海生科的PRL晶体主要针对18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其市场主要由STAAR独家提供。由上海兰生承担其全部的中国区代理业务,2019年占公司销售额的43.20%,是公司最大的下游经销商。ICL产品销售额占STAAR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的86%。ICL晶体需要国外定制进口,定制周期在一周至半个月左右。

在韩国ICL已经是800度以上的高度数患者的优先选择,在800度以下的患者中,ICL占比不及传统术式。2015年ICL在韩国屈光手术的术式选择中占比约15%左右。在欧洲2018年的数据显示,激光手术大概是ICL的6倍左右,对应ICL占比15%左右。

国内眼外科市场以本土企业以昊海生科爱博医疗为代表,从市场内部结构来看,市
占率最高的为中端人工晶状体占比50%,其次为低端人工晶状体,市占率为30%。外资企业有爱尔康,蔡司、眼力健等产品线较长,产品种类齐全,主要通过代理商进行产品销售。

昊海生科是一家多元化的公司,眼科业务中的人工晶体和角膜塑形镜是通过收购取得,或者是拿到在国内的产品代理权。比如亨泰光学的迈尔康 myOK。通过收购在眼科全产业链进行了布局。从上游的人工晶体用原材料到终端眼科手术所用的部分耗材如眼科粘弹剂。


$昊海生科(SH688366)$     $爱博医疗(SH688050)$    

全部讨论

2022-03-29 10:41

这公司30亿不投资不分红 拉低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