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军工】当前最强舰载机就是隐身中推重型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重要提示:

【512810】八一军工·一指揽尽!基金管理费低至0.50%/年!

国防军工ETF/512810】一键投资A股军工核心资产 | 58只国防军工A股[心心]A股尖端科技 · 国防军工称雄[满仓][笑]

公开资料显示,国防军工ETF跟踪复制中证军工指数,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军工类ETF之一,截至2021年11月2收盘,国防军工ETF(512810)今年以来涨幅15.77%,相较业绩比较基准5.69%超额收益高达10.08%,稳居所有国防军工类ETF首位!拉长时间看,国防军工ETF(512810)自2019年至今涨幅157.39%,同期业绩基准表现仅有116.55%,区间超额回报超40%,年均超额回报达15%,大幅胜过同类军工类ETF回报![心心][鼓鼓掌]

来源:匈奴狼山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实事求是地讲,对于新一代的隐身舰载机,有不少人都倾向于重型双发版本。认为重型机就一定要安装双大推。毕竟现在正在使用的就是双大推重型舰载机,甚至其尺寸和重量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而过去超级大国海军的F14这种双发大推重型机也曾经用得很好,至今全球还有无数的“猫迷”存在。反倒后来改用双发中推版本后被各种吐槽;再后来又上舰了一种大推版本,不过居然是罕见的单发机,也是让其海军各种不乐意。甚至一度传言要重新启动上世纪90年代被下马的NATF双发隐身舰载机项目。当然超级大国的各种不堪现状,很难满足其海军重新自研专业的双方隐身舰载机的要求。因此到目前F35C的上舰还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这种状况自然也为其他大国海空军的追赶甚至超越提供了难得的战略窗口期。

有一点可以基本肯定,就是任何国家的舰载航空兵,都喜欢双发舰载机这是无疑的。哪怕单发版本的可靠性再高,但是机械就有出状况的可能。任何单发舰载机一旦出现发动机故障,除了弹射跳海之外别无选择。而双发舰载机就具备可以挽回的极高概率。这也是超级大国海军对F35C上舰很难热心的一大原因。第二点也可以肯定,到了当前的时代,人人都喜欢隐身机。陆基航空兵都要求尽快装备更多更强的隐身机,那么舰载航空兵也自然不例外。毕竟隐身机的综合性能对纸面数据再强的非隐身机的优势,都是碾压性质的。这样前两点意见已经非常明确,这就是最新上舰、最受欢迎的,必然是双发隐身舰载机。那么剩下的问题只有一个:这类全新的双发隐身舰载机,到底是采用双大推好?还是采用双中推好的问题。

如果单纯从风评来说,似乎更多的人喜欢的是双大推版本。毕竟前面也说了。目前正在用的非隐身舰载机,就是双大推重型机,并且全球最大。虽然其具体指标不得而知,但是却有一个国外的直接参考对象,这就是苏33。按说两者的指标是大同小异的。苏33的基本参数都是公开的,因此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对舰载机来说,最关键的指标参数不是其起飞全重。因为起飞全重根据任务、距离和起飞风速是随时可以调整的。舰载机的最重要的指标其实是机翼总面积。舰载机的机翼总面积一般大于系出同门的陆基飞机。在这一点上,F35C对比F35A和B型,米格29K对比其他早期版本的米格机,都非常明显。因此苏33的机翼总面积对比所有同代的三代战斗机,都是一流的存在。其总翼面积高达67.5平方米,比早期的F15A直接大出了十几平方米。

机翼面积巨大,翼载荷就低。那么着舰时就感觉不是砸在甲板上,而是直接飘落在甲板上,观看目前全球几种现役舰载机的着舰,包括苏33、米格29K、F18EF、F35C和阵风等。明显是苏33最潇洒飘逸。而实际上苏33却是最重的。而相对更轻的米格29K和F18都像直接砸在甲板上。这就在于舰载机不能只看绝对起飞重量和大小。而必须看更关键的机翼总面积。当今绝大部分现役航母的飞行甲板,基本都能承受40吨级的舰载机起飞。关键是这些超级舰载机有足够大的机翼总面积和足够低的翼载荷来降落。如果是20吨级的舰载机,但是机翼面积太小,下沉速度过快,一般的航母反倒不敢让其降落。这就是一包50公斤的沙子砸不坏地板,但是一个100克的锤子却可以轻易敲碎地板砖的根本原因。那么既然巨大的苏33有如此的好处,为何不在其基础上发展隐身版本呢?

关键问题是,苏33的机体实在是太大了。最主要还是太长,宽度反倒不是大问题。苏33如果展开空速管,那么总长高达21米以上,这在航母上就太惊人了。就算是用福特级来装。都很难同时操作36架。而一种大型航母来艘,最好有42架或者以上的主力舰载机拿来操作才最合理。因此新一代隐身机必须缩短长度。18米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而且67.5平米的总机翼面积也有点超出太多,60到62平米已经足够。那么说完了苏33,再说大家都喜欢的F14。F14的总体量和苏33差距不大,唯一的较大区别就是可变后掠机翼的设计。虽然苏33与F14都是双大推,但是当年装机上舰时的所谓大推的最大推力,基本都没有超过12吨的级别。F14的大堆早期最大推力甚至还不到11吨,只有10.5吨上下。而当代的先进4代中推,已经是单发11吨推力起步。

进一步发掘潜力可以提升到13吨甚至更高的水平。先进4代中推如果上舰,早就超过了F14早期的大推水平。因此不能刻舟求剑,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被“中推”二字的表面意思迷惑。当代的4代中推早就超过了过去三代大推的早期水平。使用中推最大的好处就是带回重量调节幅度大。舰载机的拦阻除了机翼面积导致的载荷冲击,还要考虑拦阻索的最大拦阻能力。一般都不会超过23吨。大多数拦阻要求在22吨左右。因为无论舰载机起飞重量多大,哪怕是未来弹射版的重型无人机可以以45吨的极限起飞,但是回来拦阻时的最大重量,都不能超过23吨。这点上有人无人舰载机都是一样的。如果采用先进双中推,推力并没有变小;但是返程拦阻前却可以至少减轻1吨的死重。就可以多装1吨的燃油。这对几十公斤空重变化都看得无比重要的舰载机来说,

1吨级别的减重,无疑是任何设计师都梦寐以求的。因此说到底。最理想的舰载机,应该是采用先进双中推、机翼面积在60平米上下,全长在18米上下的型号。至于最大起飞重量,仍然可以看齐F14的33吨,完全超越了F35C的31.8吨。其实这个指标本来也是当年超级大国海军双发隐身舰载机NATF的主要指标,也是准备采用先进双中推。以符合返程最大重量的要求。不过NATF是由别人替他实现了最初的全部理想指标。超级大国海军只能仰天长啸,壮怀激烈?NO!是内心拔凉拔凉地!


【华宝行业ETF特别提示:国防军工ETF(512810) | 大国尖端科技利器】

那么,如何精选国防军工的牛股呢?这道题,相信经历过市场震荡的聪明投资者们已经知晓答案——采用组合化投资的方式规避个股风险。

跟踪复制中证军工指数(CSI399967)的国防军工ETF(512810)可以帮助投资者一键把握国防军工整体行情,规避个股选择风险。还有一点需要告诉大家,国防军工 ETF比军工股的投资门槛更低,按照8.13最新收盘价来计算,一手国防军工ETF(512810)仅需144.6元即可参与,小笔资金即可起步投资,这也是ETF产品往往流动性好、成交活跃的重要原因。

 $国防军工ETF(SH512810)$    $洪都航空(SH600316)$     $中国海防(SH600764)$   

重点提示:左持科技,右持医疗,A股行情双龙头;守正银行,出奇券商,金融作战胜负手;拳打波动,脚踢回撤,调整防御靠债基!

科技ETF(515000)/ 医疗ETF(512170)/ 券商ETF(512000)/ 银行ETF(512800)/电子ETF(515260)/ 化工ETF(516020)/ 食品ETF(515710)/ 智能制造ETF(516800)/ 金融科技ETF(159851)/ 消费龙头LOF(501090)ESG基金LOF(501086) A股龙头争霸

 科技ETF联接A(007873)券商ETF联接A(006098)/医疗ETF联接A(162412)低费率人气长线定投工具

 科技ETF联接C(007874)券商ETF联接C(007531)/医疗ETF联接C(012323)持有7日享零交易费率短线交易工具

银行ETF联接A(240019)低费率人气长线定投工具 / 银行ETF联接C(006697)持有30日享零交易费率短线交易工具

医疗ETF(512170)14亿人健康刚需 !一键投资50只医疗龙头股!

电子ETF(515260)中国芯,电子造!上交所首只电子ETF,一键投资50只电子龙头股!

智能制造ETF(516800)助力碳中和,新工业龙头!国内首只智能制造ETF,一指揽尽中国“智”造新龙头!

化工ETF(516020)造化有神工,扶摇趁东风!国内首批化工ETF,荟聚化工行业龙头企业

金融科技ETF(159851)金融卓越力量,科技革命势力!国内首只金融科技ETF,不止于数字货币

食品ETF(515710)14亿人吃喝大生意,舌尖上的ETF!国内首只食品ETF,一基打包食品饮料龙头股!

ESG基金LOF(501086)精准把握碳中和“基”遇!国内首只MSCI增强型ESG基金,紧跟碳中和大势!

消费龙头LOF(501090)消费复苏,指选龙头!一基投资50只消费龙头A股

丨五星长牛债基华宝宝康债A(240003),连续7年正收益 / 短债超新星华宝中短债A(006947)。专攻债券,不投股票。

丨短期安营扎“债”认准C,华宝宝康债C(007964)华宝中短债C(006948),免申购费+赎回费(7天/30天以上),进出更自如!

风险提示:国防军工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军工指数(399967),中证军工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发布日期为2013年12月26日。该指数的历史业绩是根据该指数目前成份股结构模拟回测而来。其指数成份股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