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35喜欢:90
需要这么多如果,才让理想汽车估值看起来不贵,可见很难直接说真的不贵。
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逻辑仍然没有根本性变化,优势难以累积,一款车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下一款车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上一款车买理想汽车的客户,下一款车未必大概率继续买理想,这个行业护城河仍然有限,主要还是靠规模效应。但一辆汽车有各种用途和配置需求,差异化竞争的空间很大,成功者很难靠几个畅销款抢占大部分份额,规模效应也存在局限性。
理想汽车目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大因素:增程技术路线、奶爸车定位相应的一系列针对性需求痛点洞察,现在华为等竞争对手全面复制这两点,并增加了更多卖点,价格还更低,理想的产品独特性减弱了,市场份额必然被瓜分。
但理想管理团队的认知和能力,决定了它仍然有更大概率不断推出优秀车型,取得好销量,只是未必如今年上半年那么独领风骚。
如果进入汽车智能化的下半场,行业竞争逻辑有可能发生重大改变,自动驾驶有可能成为购车的核心考虑因素,配备完整传感器的存量车型,将源源不断贡献不同场景下大量数据,拉开不同品牌的自动驾驶死亡率,届时,有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网络效应。但目前,辅助驾驶的差距还不够大,很多厂家都做得还凑合,奇怪的是,存量车型和真实场景驾驶数据有限的华为,自动驾驶似乎反而做得很好,数据优势真的成立吗?

热门回复

2023-10-09 06:49

那是华为吹牛逼呀[大笑] 按你这种分析又是壁垒又要毛利高 请问这种公司存在吗 腾讯苹果 算不算?我觉得抛开机会成本谈估值都是不理智的,汽车市场巨大处于行业变革 理想生意再差也是赚大钱好生意,不然市场也不会给予高估值 不要老想着自己比市场聪明。

“华为自动驾驶似乎很好”,这个判断依据是啥?

2023-10-09 09:15

华为有一支道路实况采集团队,发现有价值的场景就自动发送云端自动标记,通过NeRF(Neural Radiance Field)算法构建3维空间,整个流程一天可以构1百万框真值,根据华为感知算法负责人苏鹏表示,华为已经根据真值构建了超一亿英里,然后通过成千上万张NPU算力芯片来训练算法, 之后将训练的算法OTA部署到整车上, 从而确保越来越智能。

有点道理,华为在Nerf神经辐射场领域确实发了不少3D视觉的顶会论文。

2023-10-09 10:54

是的,新能源第一阶段可能是占领用户心智,比如电车总体用车成本比油车便宜,然后冰箱大彩电比油车爽很多,再就是智能化够高,
接下来就是半自动驾驶功能了,特别是高速或者城市道路,能做到非常不错的车企,肯定能受欢迎,因为这个需求会慢慢的被凸显

2023-10-09 09:33

用过增程车后,才会知道里程焦虑微不足道

2023-10-09 07:03

核心竞争力

2023-10-09 11:31

我很少见车换购还是同一个牌子的

2023-10-09 06:59

理想最近有点割裂,一方面知道规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想守住苹果的调性,不敢大幅调价。
想了很久,华为仅有的弱点可能在于智选模式和经销模式。卖车的毛利需要分给厂家和门店经销商,而理想在规模跑满的话,所有的毛利都归自己支配。
总结来说华为的幸亏平衡点更高,定价灵活性不够。规模就是生命力,希望理想放弃毛利也要冲到160万的目标。

2023-10-09 11:28

实话讲,理想只要一款重要新款车拉胯就股票跌一半,风险收益比不大的。其他新势力如果新车不行,估计都不行了,理想也就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