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300亿!美女老板的生死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冰激凌

资本市场上,有一项很特别的游戏,叫做“系”。

简单来说,就是同一实控人操控着多家公司,进行各种各样的资本运作。比如,大名鼎鼎的明天系、中植系、德隆系等……不过,貌似后来的结局都有点悲凉。

而比起这些,我们今天要聊的承兴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恰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承兴系,以一种简单到近乎愚蠢的方式,搞出了一起300亿诈骗案,将首家实现港股美股两地上市的中国独立财富管理机构——诺亚财富(美股代码NOAH.N;港股代码6686.HK)骗的团团转。

也正是这个承兴系,以一己之力,将$京东集团-SW(09618)$ “送”进了300亿诈骗案的被告名单里。

来源:企查查

而承兴系的背后,这样的大手笔均出自一位美女老板——罗静之手。

一、彻头彻尾的大骗局

罗老板掌握的承兴系算不上庞大,曾经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只有三家:A股的$博信股份(SH600083)$ 、港股的承兴国际控股$美好发展(02662)$ ,后更名为美好发展,现已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和新加坡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 care Limited(BAC)。

来源:企查查

承兴系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掀起大风大浪,但罗老板用实践检验出了一个道理:有时候高端的金钱游戏,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方式。

承兴系的正经业务,是供应链贸易,苏宁、京东都曾是承兴系的客户。具体来说,就是为苏宁、京东等客户垫资,向上游采购商品,再卖给客户,承兴系在中间赚个差价。

来源:刑事判决书(2020)沪02刑初83号

这项业务听起来很简单,也没多大油水,那怎么搞钱呢?

很简单。由于卖商品给客户,在客户付款之前,就产生了对客户的应收账款。再把应收账款,折价卖给外部资金方(或者承诺到期还本付息),就能够轻松变现。

按理说,这就是供应链金融的一个常见操作,更何况,应收账款的欠款方还是苏宁、京东这样的大客户,有其还款能力背书,由诺亚财富为代表的资方们,纷纷自愿上钩。

只是绝就绝在,承兴系拿去融资的应收账款,根本不存在

与苏宁、京东的贸易背景是真的,但应收账款是假的。承兴系公司私刻了京东、苏宁的印章,伪造了购销合同等材料,虚构了应收账款,先后骗取湘财证券、摩山保理、上海歌斐(诺亚财富旗下资管公司)、云南信托、安徽众信共计300多亿人民币。

来源:刑事判决书(2020)沪02刑初83号

那么,难道资方放款前,都不知道核实一下应收账款真实性吗?

当然核实过,甚至还曾到现场尽调过。只是,也不知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关键环节有人配合。资方发出的债权转让资料快递,被承兴系截胡,盖个萝卜章又返回去了;现场尽调时,对接的苏宁、京东工作人员都是承兴系通过伪造工牌假冒的,带着资方在京东、苏宁的办公场所里堂而皇之的完成了尽调,而且还展示了虚假的京东公司网页。

这全套戏做下来,谁能看出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骗局?

来源:刑事判决书(2020)沪02刑初83号

另外,在骗取上海歌斐融资款的过程中,经罗老板批准,罗岚(据悉罗岚是罗静的妹妹)还曾多次向相关负责人行贿200多万。据介绍,行贿是为了扩大融资规模、加快放款速度。

或许,在受贿人眼中,真的不曾意识到这是一起诈骗。这就好比,有钱人背着假包,别人也觉得是真的。当时的承兴系,就是那个和苏宁、京东有多年业务往来的“有钱人”,拿出一份假合同,也无人怀疑。若非后来资金链断裂,导致资方实际损失80多亿无法收回,恐怕时至今日,京东、苏宁都不知道自己曾这样为他人做嫁衣。

二、消失的百亿资金

从后来的故事,大概能推测出,罗老板骗是真骗,但还也是真想还。毕竟套了300多亿,最后只差80多亿的缺口(资方实际损失88亿+),只是80多亿已足够压死一匹骆驼了。

那么问题来了,缺口哪来的?钱哪去了?

网上有人调侃,因为罗老板进了大A股必然亏。这种调侃,听听就好了。笔者认为,承兴系倒下的根本原因只有两个字——杠杆

公开资料显示,承兴系公司曾投资开发主题公园、办过体育项目、音乐平台、动漫、电商平台、影业公司、幼儿园等。此外,罗老板不仅实际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而且到2017年入主博信前,其实际控制的非上市企业已达三四十家

来源:博信股份公告

然而,根据罗岚介绍,2013年承兴系公司管理的资金量还只有千万级别。显然,这个量级根本就支撑不了罗老板的扩张游戏。

怎么办呢?借。

承兴系先向银行借款,待到期后找小贷公司或者私人借款过桥。所谓过桥,就是短期借用,先拿来还了到期债务,然后再找银行借款还了过桥资金,如此反复。在这过程中,资金量是扩大了,但不管是占用银行资金还是过桥资金,都要承担利息

不仅如此,2016年,银行贷款收紧,承兴系要维持资金闭环,就不得不借用利息更高的资金,俗称高利贷。彼时承兴系的融资成本大概在10%-18%,而正常业务根本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甚至于很多项目基本就没有盈利,或者已经停掉,由此导致窟窿越来越大。

到诈骗案发之时,承兴系还有100多亿融资款未结清,仅借款利息每年就要支付10多亿。

来源:刑事判决书(2020)沪02刑初83号

任谁都知道,长此以往迟早爆雷。所以罗老板想了一个办法:“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做到‘上岸’为止”。

2017年,罗老板瞄准了博信股份,斥资约15亿拿下了博信股份的实控权。值得注意的是,博信股份停牌转让前股价只有13.2,而罗老板给出的转让价格却高达23,溢价率高达74.24%。

来源:博信股份公告2017年7月18日

可见,此时的罗老板为了“上岸”已经不惜代价。而以此为目的掌控的上市公司,自然难逃魔掌。

三、“做大做强”的上市公司

在罗老板入主博信股份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也就是2018年,博信股份营业收入从8773.94万,猛增至15.66亿,同比增长率高达1685%

笔者翻了一下博信股份2018年年报,发现92.74%的收入,均来自于前五大客户。其中吉好通讯天顺久恒吉盛源三家约贡献了80%。

来源:博信股份2018年年报

有意思的是,曾有媒体报道,这三家其实是一家,实控人都是刘天文。后经博信股份证实,这三家公司虽明面上没什么关系,但吉好通讯的实际控制人为刘天文;吉盛源抵押给博信股份的部分房产产权人也是刘天文。

博信股份与这三家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很统一,都是先款后货,账期授信。也就是说,不用付现可以赊账。截至2018年底,吉盛源和天顺久恒都已欠了博信不少钱(分别位列前五大欠款方第一名、第三名),都计了不少坏账

来源:博信股份2018年年报

更有意思的是,吉盛源和天顺久恒的欠款都曾由一个外部第三方——厦门恒创代为偿还。而这个代付款的厦门恒创,竟然还是博信股份间接控股股东的关联方

来源:博信股份公告2020年2月13日

捋一捋,也就是说,罗老板2017年实控博信股份,博信股份2018年收入暴涨,而收入主要来源于三家极有可能是一家的公司,这三家公司,又与罗老板的关联公司藕断丝连。

这一连串信息串起来,恐怕任谁都会察觉出有猫腻。

另外,笔者还发现了一个信息。厦门恒创不仅曾为吉盛源和天顺久恒代付款,而且还曾为思科代付款。吉盛源和天顺久恒是博信股份的下游客户,而航思科技却是博信股份的上游供应商,直接供货给下游客户吉好通讯(三家大客户中的另外一家)。

来源:博信股份公告2019年8月10日

也就是说,上至供应商、下至客户,均与罗老板的关联方有关联。

至此,博信股份2018年收入暴涨的缘由呼之欲出,只是手段确实算不得高明。不仅在账上留下了大额应收账款,而且为冲减应收账款,找了个外部第三方代偿,却被发现是公司关联方,根本不具备还款实质

此外,会计师在审计时还发现,博信股份曾在一笔交易中伪造了两套流水。种种反常之下,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交易所也发来了《问询函》。

来源:博信股份2018年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

其实博信股份业绩暴涨,本就容易招致重点关注。这么简单的道理,罗老板不可能不知道,但仍如此迫切做高营收,恐怕也是迫于债务压力。毕竟,没有人会愿意为一个业绩不佳的企业融资或者投资。

只是还没等营收暴涨发挥其理想的作用,罗老板的司马昭之心,就已经路人皆知了。

四、破不了的生死局

回过头来看,无论是300亿诈骗案,还是高溢价入主博信股份、想尽办法提升企业业绩,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弥补历史遗留的债务缺口。

罗老板把上市公司作为“上岸”的秘密武器,只是不惜一切入局、布局,却仍然是个死局。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承兴国际# #300亿A股造假案宣判# #博信股份#

全部讨论

2023-12-01 19:01

为什么现在突然热炒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