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ESG答卷:成本负担重,从“新绿”到“长青”还有多远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已经是当前国际多边体系中最具共识的议题,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机制成为重要方向。

作为上市公司“第二财报”,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ESG“信披潮”。截至4月28日晚,沪深北交易所已有1847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

新能源上市企业最近也陆续披露了ESG报告。为研究了解新能源产业ESG概况,能源圈选取已披露的十家龙头企业做简单梳理。分别为宁德时代阳光电源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亿纬锂能晶科能源TCL中环欣旺达三一重能大全能源

崭露头角

根据华证评级,以上十家企业中,ESG总分最高的三家是通威股份阳光电源隆基绿能

通威股份长期致力绿色农业与绿色能源的双主业发展,积极响应并参与碳中和ESG建设。迄今已建成“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渔光一体光伏电站52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到 3.8GW。

阳光电源可以说是ESG评级中的黑马,在劳工管理、清洁能源机遇,以及有害排放和废弃物三个指标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隆基绿能的ESG报告从产品与服务、环境、供应链着手。隆基绿能霍焱曾表示,目前很多客户包括一些大的发电公司,都特别有意识地研究自己的碳排放方面的工作,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在ESG方面可以互相赋能。

宁德时代在清洁技术机遇指标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并在2023年被纳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的子公司不存在超标排放情况;三一重能进一步优化ESG治理架构,设立“治理、管理、执行”三级联动治理架构,在智能化、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此外,大全能源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企业都相继开始在ESG报告上崭露头角

考核方向有待完善

全球来看,ESG披露指南数量快速增长,中国主流ESG信息披露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ESG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在政策上,ESG信息披露仍在不断细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但由于不同平台考核指标不一致,也造成了大多企业的ESG报告随“企业性质”变化。目前,ESG报告存在无统一信息披露标准、无完整政策体系支持ESG披露、披露信息频次过低、ESG投资数量和规模较低以及ESG投资理念欠缺等问题。

评级机构的评分指标和监管部门的披露要求是企业落实ESG的前进方向和指路明灯。虽然不同机构的具体指标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的大致指向还是相当接近的。下面是比较简洁但相当有代表性的一个版本。

任重道远

在三大体系中,龙头企业的平均社会评分相对较高,而环境评分相对较低。参考ESG考核指标,可以发现ESG报告的可操作性较强。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ESG的意义在某些程度上只限于现有数据的堆叠。E中的环境行动、气候监督、降低气候风险等;S中的受伤率、人权等;G中的道德与反腐败等难以量化,主观可操控性较强,或许会造成形势大于意义。

▲36碳采访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虽然ESG的发展如火如荼,但是ESG的成本不低,若不谈盈利,只谈报告美观,任务完成与否毫无意义。目前,部分企业拒绝谈论ESG对企业的财务负担。

从另一个侧面解读,也可以说,ESG报告与企业的“文明程度”挂钩。一家企业设备先进、智能化水平高,ESG数据自然好看,但对于财务的负担想必不小,对于一些埋头做产品的中小企业来说压力更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曾拜访过一家制造企业,主业是油田钢管的锻造。该公司耗用大量能源,是碳排放大户,产生相当可观的废气、废水。公司微利经营多年,仅能维持,无力做大的改造。公司大股东早已财富自由,本来可以把企业一关了事。但一想到企业的2300名员工和他们背后的几千个家庭,实在不忍心躺平不干。在资本市场ESG要求越来越高和经营成本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夹击中勉强维持,他的困惑是:我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

ESG是企业发展必要路径,可以构建更绿色、更和谐的企业环境,但也要兼顾不同企业的发展进程,为双碳目标的发展提供更肥沃的土壤。

有深度的人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