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研究发现:北冰洋奇特浮游植物可合成“石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9日报道,由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丰桥技术科学大学以及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组建的研究小组在北冰洋发现了一种能够合成类似于石油的浮游植物。

报道称,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这样的生物,迄今为止从未发现任何生物体能合成类似石油的燃料。这一发现有可能进一步推动生物燃料的开发,从而有助于实现去碳化社会。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地球环境部部长原田尚美介绍说,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的化合物,是由碳原子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碳氢化合物分子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炼油过程中,需要分离出碳原子数为10至15的汽油和碳原子数为16至20的柴油。

报道还称,研究小组发现的浮游植物具有合成多种碳原子数为10至38的碳氢化合物的能力。

迄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能够合成碳氢化合物的浮游植物和藻类,但由于碳原子数范围较窄,且易氧化并含有不稳定结构,因此其实用性受到限制,必须与化石燃料混合才能应用。

新发现的浮游植物可一次产生从轻烃到重烃的多种成分,可以合成高质量的燃料,没有不稳定结构。如果能够批量生产,就可以单独作为燃料使用。

目前需要解决的是产量问题。这次发现的浮游植物培养起来并不难。目前,在基础研究阶段很难估算生产成本,但很明显,目前发现的浮游生物无法大规模生产,制造成本高,实际应用存在很大障碍。

今后研究人员将重点从基因方面解析这种浮游植物合成石油等价成分的机理,努力培育和选择能力更强的物种,通过转基因来赋予大肠杆菌等生物合成石油的能力,从而克服“量”的课题。

报道指出,要实现去碳化社会,必须用能够促进碳中和的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燃烧浮游植物和藻类产生的生物燃料会排放二氧化碳,但由于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可以减少到零。

在交通工具中,实现飞机的电气化并非易事,因此对碳中和生物燃料的实际应用存在需求。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研究人员在北冰洋靠近太平洋一侧的楚科奇海收集了浮游植物。为了调查全球变暖对北冰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地球考察船“未来”号对北冰洋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海中采集的浮游生物,其中包括浮游植物,它能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可以说,这是北冰洋研究出人意料的“副产品”。

人们普遍认为,石油是由埋藏在地下的浮游生物和藻类等有机物在压力、地热和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的。在石油的起源上,这一新发现可谓对传统观点又提出了新挑战。

内容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