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导致全球1300万人死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又到了每周日的“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结果分析。

今天文章还会来分析这两天上热搜的“新冠在两年内导致全球1300万人死亡”。

大家可以先在下方参与投票。

上周,5月19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3%,终值为3.48%,属于比较正常的上浮范围,所以终值数据没有进一步反弹。

本周,5月26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初值为2%,比上周初值又有较大幅度下降。

总体来说,上周终值数据没有反弹,看来应该还是可以暂时打消出现新一波疫情的担忧。

当然,考虑到当前KP.2新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内来势汹汹,所以也不太好说当前这个低谷期还能维持多久,只能多观察投票数据,走一步看一步。

这也是这份投票数据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在新一波疫情到来时,可以及时预警。也能帮助我们去确认低谷期,避免焦虑。

再看澳门的数据。

本周澳门新增阳性数也是继续下降,整体跟读者投票数据是高度相符。

刚上周的数据也是小幅下降,但整体下降幅度,没有澳门大。

综合读者投票数据、澳门和香港的数据看,目前还是处于疫情低谷期,两周前的疫情数据反弹,更多只是五一假期带来的一个短期波动影响。

不过,其他一些东南亚地区,情况也有所不同。

比如新加坡是因为KP.2出现新一轮疫情,5月11日的单周新增峰值达到2.59万例。

因为新加坡卫生部现在也没有新冠疫情的周报,所以这个2.59万例,我是跟之前几轮疫情的峰值做对比。

今年初,新加坡的疫情峰值是单周新增6万例。

新加坡两周前单周新增2.59万例,大概跟去年5月高峰比较接近。

另外,今年1月新加坡就达到上一轮疫情的峰值,而我们这里是2月才开始起峰,3月初才达峰,会比新加坡的峰值慢1-2个月。

所以,新加坡的疫情有比较强的预警效果,可惜新加坡卫生部现在也取消疫情周报,所以只能从新加坡卫生部不定期的通报里去查看新加坡疫情端倪。

另外,昨天“新冠在两年内导致1300万人死亡”上热搜,原因是“5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在两年多时间里,估计有1300万人因新冠疫情死亡,这场大流行也成为了许多地区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扭转了全球预期寿命稳步增长的趋势。”

其实这个两年因新冠死亡1300万人,还只是世卫组织通过各国公布的死亡人数汇总的数据,是低估的数字。

如果算各国的超额死亡人数,会比实际公布值要多得多。

比如,日本2022年新冠死亡人数是3.78万例,但日本2022年的超额死亡人数是11.3万人,是新冠死亡人数的3倍。

这个超额死亡人数,就是相比过去几年的平均死亡人数,突然多死了这么多人。

而且一下子多死这么多人,已经超出正常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人口自然增长。

显然新冠是最大变量。

放开之前,我们可能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超额死亡会这么多人。

但放开后,我们过去一年也都体验了各类呼吸道传染病一波又一波来袭的局面,这种环境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友好的。

而这些因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死亡的老人,自然不会算入新冠死亡。

但老人感染新冠后,因为自身免疫力下降,让其他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带来的危害放大,这是不是跟新冠有关系?

这已经属于一个很难求证的事情。

但一个客观事实是,从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开始,世界各国从2021年开始,都出现超额死亡人数激增的现象。

过去三年,全球超额死亡人数起码是数千万人。

哪怕只是各国明面上统计的全球新冠死亡人数1300万人,这也已经是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病毒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上千万人死亡的病毒,却被某些专家和群体,渲染为“小感冒”,这是非常离谱的事情。

我在昨天热搜的评论区里,还经常看到一些没有人性的评论,比如有人说“死的都是本来就快死的老人”。

我不知道说这种话的人,家里有没有老人,有没有父母。

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会变老的,包括说这种话的人,也会有变老的一天。

其实在去年初,我也多次反驳过这种没人性的说法。

有些人为了弱化新冠病毒,炮制一种言论称,因新冠死亡的老人,是本来就“该死”的,只是正好在死之前感染了新冠,才被当做新冠死亡人数。

这种说法为什么相当没人性,因为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说法。

超额死亡人数已经充分证明,因新冠死亡的人,并不是本来就要死的,而是提前好几年死亡。

如果没感染新冠,这些老人起码可以多活好几年,甚至十几年。

但因为感染了新冠,有很多老人提前好几年死亡。

这个从日本这些2022年初就开始放开的国家,现在仍然面临很高的超额死亡人数,就可以看出来。

日本今年前3个月的死亡人数,仍然远高于2018-2019年的正常水平。

我们基于超额死亡人数统计的逻辑,可以推倒一个结论。

假如超额死亡人数,是把老人提前1-2年死亡,那么理论上超额死亡人数顶多持续两年,第三年就会因为“老人大量提前死亡”,会让两年后的死亡人数有一个骤降。

就是需要出现死亡人数骤降,才能说明新冠病毒的影响在消退。

然而,日本2022年初就放开了,现在是第3个年头,仍然出现大量超额死亡人数现象。

这说明,新冠病毒的影响仍然在持续。

这说明两点:

新冠病毒感染,并不单单只是让老人提前1-2年死亡,而是提前更多年死亡。

2、由于新冠病毒持续快速变异,让一波又一波病毒持续肆虐全球,这导致受新冠病毒影响更大的老人群体,在持续遭受新冠病毒的“削弱”影响。

这会从实际结果层面,让老人群体的健康被新冠病毒持续削弱,从而持续导致超额死亡人数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实,新冠病毒并不是只对老人有影响,只是老人群体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让新冠病毒的影响显现出来。

新冠病毒造成的超额死亡人数,也不是只出现在老人群体,只是老人群体占比较大。

但中年人、年轻人,也会受新冠病毒影响,我们过去这一年,很多人都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以前正常成年人,两三年都不会发烧一次,结果现在很多成年人,一年发烧五六次,这显然不正常。

成年人还扛得住,但老年人扛不住,而且小概率情况下,也会有极少数成年人扛不住,这些扛不住的人,也会体现在超额死亡人数上。

比如,新冠病毒感染,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增加,如果有人去统计宏观数据,全球范围内的心脏骤停、猝死相关病例应该是会有一个异常正常,但这些死亡通常都不会被人们认为跟新冠有关。

所以,我为什么一直说,当前全球范围内,世界舆论都在长期弱化新冠病毒的实际危害,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因为这让更需要得到保护的老人群体,也想当然的把新冠病毒当做“小感冒”而完全不注重防范。

我之前也说过几次,我爸妈也都60岁了,但他们也都是完全不在意新冠病毒,一说就是“小感冒”,因为他们从周围舆论、电视专家里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把新冠病毒渲染为小感冒。

相比我这样苦口婆心的去跟他们科普相关知识,他们会天然更信任那些所谓专家。

他们不会像我这样,去海外看大量学术文章,不会去看各种长新冠的研究报告。

就会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还觉得是我有问题,太紧张兮兮,每次高峰期来临时,我都得因为让他们出门戴口罩的事情,跟他们吵架。

但偏偏他们这个群体是更需要注重防护的,却反而更不在意新冠病毒。

这就是舆论长期弱化新冠病毒的危害。

带来的结果,就是全球范围内的人均寿命下降。

世卫组织指出,在短短两年内,这场大流行病“抹去了近十年”在提高预期寿命方面取得的进步。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全球预期寿命下降了1.8岁,降至71.4岁,与2012年持平。

报告显示,美洲和东南亚受影响最为严重,2019年至2021年期间,该地区的预期寿命下降了约3岁。

与此同时,世卫组织表示,西太平洋地区在大流行的头两年“受到的影响最小”。

大家猜猜为什么?

因为在疫情头3年,中国保护了全国人民的健康。

这三年抗疫,挽救了上百万生命,如果不是这三年抗疫,我们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但现在却依然有大量人在不断岁月史书,篡改历史,篡改人们的记忆。

一说戴口罩,就说戴了三年口罩,但实际上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人们戴口罩是屈指可数。

一说就是家里蹲3年,但实际上,2021年旅游业、电影业数据都很好看,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021年是基本感知不到疫情存在。

一说做好个人防护,就说你想严防严控,但实际上在严防严控和躺平之间,还是有很多中间选项,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正常生活,并不冲突。

我并不反对放开,确实到2022年底那个节骨眼,继续坚持防疫,全国范围内得不到共识,那么继续坚持防疫的代价太大,自然是需要放开的。

但是放开不代表就得躺平,就得靠弱化新冠病毒,去让普通民众连基本个人防护都不愿意做。

我反对这种摆烂式躺平。

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在疫情高峰期做好科学的个人防护,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好合理的个人防护。

因为新冠病毒,确实不是小感冒。

当然,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一两次感染新冠病毒,大概率也是每次。

但如果短时间内频繁重复感染新冠病毒,也会放大有问题的概率。

所以,我们不要无视新冠病毒危害,也不要过度恐慌。

保持平常心去应对即可,这是我一直跟大家强调的。

今天文章就到这里,另附每日短评《美国在加沙的临时码头被冲垮;中日韩峰会;国际法庭下令后以色列也未停止攻击拉法(5月26日)》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右下角“在看”支持。

我不接广告、不加人、不荐股。

要注意骗子假冒、提高防骗意识。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支持!

全部讨论

能一直发布和关注新冠病毒的大V不多了,继续关注楼主,保持对新冠病毒密切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