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7喜欢:1

2018年黑天鹅事件

TOP1:*ST长生(002680)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在对*ST长生(002680)进行飞行检查时发现,其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药监局要求其停止狂犬疫苗生产,全面排查风险。7月16日,公司召回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狂犬疫苗。除了狂犬疫苗造假,公司的百白破疫苗也存在造假,但是公司却从未进行披露。

事件爆发后,长生生物连续跌停,股价一度从24.55元跌到2.66元,期间出现了36个“一”字跌停板,累计跌幅近九成。其后股价虽有所反抽,但最新一轮停牌价3.94元,较高位仍跌去逾八成。11月17日长生生物发布公告,公司存在退市风险,从11月19日开市起停牌。

从事件爆发到现在,长生生物已被吉林省药监局罚没91亿元罚款,可以说已经罚到倾家荡产,而在退市新规出台之后长生生物被强制退市已经板上钉钉,这样的公司即便退市已经没有任何投资价值,如果投资者坐上末班车仍将会血本无归。而长生生物事件比起一般的黑天鹅事件似乎更危险,它比那些完完全全业务造假的公司更难以分辨,毕竟此前的长生生物从事不错的生意,成长性也很不错。

TOP2:上海莱士(002252)

12月20日,上海莱士(002252)再度跌停,报6.81元。自12月7日复牌以来,上海莱士已连续第十个交易日一字跌停,期间累计跌幅65.15%,市值缩水逾600亿元。但近两日上海莱士成交额有所放大,该股19日成交额约8000万元,20日成交额已近3.44亿元,但跌停板上仍有约165万手封单。

此前停牌近9个月后,上海莱士为了自救,于12月6日推出了国内近年来最大的海外医药资产收购案,即作价约391亿元收购基立福持有的GDS全部或部分股权以及天诚德国股东持有的天诚德国100%股权。不过市场并不买账,上海莱士12月7日复牌后连续9个一字跌停。公司股价暴跌,不仅让持有该股的投资者陷入困局,同时也使得控股股东莱士中国、科瑞天诚所质押的股份存被动减持的风险。

此外,持有上海莱士的基金亦“苦不堪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5家公募基金合计持有上海莱士785.68万股股份。比如鹏华基金旗下科瑞莱士资管计划等3只资管计划共计持有上海莱士14637.19万股,市值达33亿元。而随着股价暴跌,上述3只鹏华资管计划合计已浮亏21.5亿元。

TOP3:中兴通讯(000063)

中兴通讯去年财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收619.6亿元,归母净利润45.7亿元。今年中兴通讯一度跌至11.85元,不过,目前股价最新收报19.36元,已较低位反弹超过60%。

TOP4:中弘退(000979)

再过3个交易日,中弘退(000979)就将被深交所摘牌,公司也由此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今年11月8日,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11月15日晚间,中弘股份公告,股票已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被摘牌。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的最后交易日期为2018年12月27日。

12月20日,中弘退收报0.23元。而自11月18日,中弘股份改名为“中弘退”复牌起,公司股价跌幅已达71.95%。数据显示,国新健康(000503)股价1996年5月13日报0.4元,创下A股史上最低交易纪录。如今,这一纪录已被中弘退刷新。

2009年借壳上市后,在缺乏业绩支撑的情况下多次通过送转扩张股本摊薄股价,在公司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仍多次以现金收购境外资产等,都是中弘股份一步步走向退市结局的内因。另一方面,股价低于面值(1元)的退市指标是沪深交易所在2012年修订退市相关规则时,借鉴海外市场经验新增的条款。该指标的意义在于,以市场化选择的方式决定公司的上市地位。

TOP5:*ST龙力(002604)

在债务危机爆发之后,*ST龙力(002604)在2017年年报中爆了个大雷。然而时至今日,公司依然说不清楚钱是怎么没的,去了哪里。12月5日晚间,*ST龙力发布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中称,公司尚未能对多个会计科目存在的问题、相关前期业务的完整经过及影响形成准确的结论。

2018年5月22日,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向*ST龙力发出关于公司2017年年报的问询函。6月22日,*ST龙力仅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回复并披露。11月27日,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次《关注函》,要求*ST龙力对前述问询函中涉及到但未回复的多个会计科目问题进行充分核查。

2017年底,*ST龙力债务危机爆发。在之后的2017年度报告中,公司业绩变成了亏损34.83亿元。对于巨变,ST龙力解释,今年1月11日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公司配合证监会及审计机构的调查与审计开展了财务自查。今年4月11月复牌后,股价曾一口气收出22个跌停板。最新收盘价2.04元,较复牌前的收盘价跌去了76.66%。

TOP6:*ST百特(002323)

7月4日晚间,*ST百特(002323)公告称其因涉嫌犯罪案被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股票自7月6日起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自7月6日起交易30个交易日,随后将继续停牌,深交所将在停牌后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数据显示,*ST百特停牌前的30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72.40%,期间出现27家个“一”字板跌停。

数据显示,*ST百特造假事件发酵于2017年4月,当时其因涉嫌信披违法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仅仅一个月后,证监会就发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查明*ST百特在2015年至2016年9月份,累计虚增营业收入约5.8亿元,虚增利润近2.6亿元。

对*ST百特的违法行为,证监会评价称“涉案金额巨大、手段恶劣,违法情节严重”,言辞犀利。7月5日晚间,深交所宣布已正式启动对雅百特的强制退市机制。若*ST百特因此被强制退市,将成为深交所中小板首例强制退市股。

TOP7:金亚科技(300028)

6月27日凌晨,深交所宣布,因欺诈发行已正式启动对金亚科技(300028)的强制退市机制,金亚科技也由此成为欣泰电气之后,A股第二例因欺诈发行股票被强制退市的企业,公司简称变更为“*金亚”。公司股票6月27日得牌,遭遇连续八个交易日跌停。8月7日收盘价为0.68元,较复牌前跌去了75.48%。

由于30个交易日已满,*金亚已于8月8日起开始停牌,股票简称变为金亚科技,目前正在等待深交所作出公司是否暂停上市的决定。12月18日,金亚科技发布公告提示称,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据了解,为了达到发行上市条件,金亚科技在2008年、2009年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骗取首次公开发行核准。

历史上,金亚科技也曾有属于自已的高光时刻。2015年2月,金亚科技计划以溢价14.87倍,以22亿元的价格收购天象互动。这条消息却令金亚科技股价快速攀升,区间涨幅最高超过400%。而令人惊奇的是,时任金亚科技董事长周旭辉2015年2月火线入股天象互动。

TOP8:退市吉恩(600432)

退市吉恩(600432),前身是吉恩镍业,由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在2016年5月3日便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吉恩”;去年5月26日,因连续三年亏损被实施暂停上市。今年5月15日,由于其2017年度亏损和净资产为负且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退市吉恩被上交所宣布终止上市。

5月22日,上交所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对*ST吉恩作出终止其股票上市的决定,并于5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5月30日复牌后,*ST吉恩连续遭遇18个一字跌停。截至7月11日的收盘价1.38元/股,复牌以来股价区间跌幅高达79.55%。7月12日起,*ST吉恩开始停牌,等候上交所作出公司是否暂停上市的决定,股票简称已变更为退市吉恩。

公司为何会走上这条不归路?悲剧皆因“抄底”。 自涉足海外项目后,公司自身经营业绩持续下滑,2009年至2011年,净利润分别较上年下滑48%、6%、70%;其中,2011年公司年报还被出具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2012年,公司开始出现亏损。

TOP9:退市昆机(600806)

5月30日,此前被宣告退市的*ST昆机(600806)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证券简称分别变更为退市昆机。值得一提的是,30日当天退市昆机一直到10点05分才出现第一笔成交,成交量仅为1手。加上此后成交的3手和1手,公司全天仅仅成交5手,成交额仅为2900元。

此前,退市昆机因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亏损,已被暂停上市。而暂停上市公司要避免退市结局,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满足一揽子合规条件。但公司2017年在恢复上市方面全无突破,进入2018年的*ST昆机其实早已立在悬崖边上。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触及多项终止上市条件。

而对于退市昆机来说,今年一季度我国机床进口增速强劲(同比增长58%),然而国内机床生产量疲弱(同比下降43%)。因此通过产业升级,借着中国制造业结构性升级的大趋势,实现高端机床制造,或许才是公司未来实现再度起飞的翅膀。

TOP10:烯碳退(000511)

今年4月28日,烯碳退前身*ST烯碳发布2017年年报,不过年度报告被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当日同时披露了退市风险警示。5月28日,深交所宣布对*ST烯碳作出终止上市决定,这是2018年度深交所首家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同时也是沪深两市第一例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后退市的上市公司。

7月16日,烯碳退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被摘牌,7月17日为公司最后一个交易日。数据显示,自从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后,烯碳退经历18个跌停,累积下跌了86.5%。而在烯碳退最后的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也成为了上市以来的最低价:0.61元,而从6月5日到7月17日的30个交易日中,累计下跌了88.43%。

公开资料显示,烯碳退早在1993年就以“辽物资A”的名字在深交所上市,之后重组更名为“银基发展”,后又再一次重组,更名为“烯碳新材”。在石墨烯概念的炒作下,股价也曾大涨过。不过之后业绩就持续下跌,连续亏损,被证监会调查。

全部讨论

2019-11-12 12:10

獐子岛一字跌停 扇贝大量死亡存重大存货减值风险格隆汇11月12日丨獐子岛(002069.SZ)一字跌停,报2.7元,封单超3万手,最新总市值为19.2亿元。公司昨晚公告称扇贝大量死亡存重大存货减值风险。
獐子岛昨晚公告,公司于11月7日开始启动了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活动,本次抽测预计于11月中旬前结束。基于11月8日、9日抽测现场采捕上来的底播扇贝情况看,底播扇贝在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贝壳比例约占80%以上。
根据目前已抽测点位的亩产数据汇总,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当地政府已介入此事。
此外,深交所于当日火速向獐子岛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是否对公司2019年度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要求公司说明底播虾夷扇贝在10月末至今短时间内出现较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发现减值迹象的时间,以及此前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公司是否存在隐瞒减值迹象的情况。注函,要求獐子岛就相关情况作出说明。

这已经不是扇贝第一次“出事”了,在2014年10月,2018年1月和2019年4月,獐子岛的扇贝已经“跑路”三次。
2014年10月,獐子岛公告称,公司养殖的扇贝因北黄海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冷水团,造成绝收。当年,獐子岛年度业绩巨亏11.89亿元。2018年1月,獐子岛扇贝没跑,但却被“饿死了”。当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在盘查底播虾夷扇贝年末存量年度时,发现海洋牧场遭受重大灾害,扇贝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日益消瘦,品质也越来越差,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2019年4月,獐子岛公告,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同比下滑379.43%。原因仍然是虾夷扇贝受灾,导致产量及销量大幅下滑。
今年7月,证监会发函直指獐子岛“财务造假”,终还“跑路”扇贝以“清白”。 7月10日晚间,獐子岛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虚假记载等违法,公司及23名相关人员将被证监会处罚,董事长吴厚刚被终身市场禁入。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岛营收20.11亿元,同比下滑4.44%;净利润亏损3402.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245.5%。獐子岛在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中称,业绩出现亏损是主要是受2018年海洋灾害影响,扇贝可收获资源总量减少所致。

2019-09-11 06:01

黑天鹅!

半年亏损2359万元 扇贝跑路的獐子岛又被盯上了
利空
09-10 14:01 3.2万人阅读

因为“扇贝跑路”而出名的獐子岛,正在接受深交所的“灵魂拷问”。此前,獐子岛发布半年报称,截至2019年6月30日,獐子岛营收为12.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3337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91.4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0.15%。9月9日下午,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为应对虾夷贝灾害所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并详细论证虾夷贝灾害对獐子岛集团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大幅亏损,扇贝背锅獐子岛的这份“期中成绩单”着实令人咋舌,而且,背锅的还是扇贝。獐子岛称,2019年上半年,受海洋牧场虾夷扇贝灾害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环境持续低迷的制约,其运营负荷较重。“报告期内虾夷扇贝盈利能力下降带动整体盈利水平下降。”獐子岛强调称,海洋牧场遭遇两次重大灾害后,公司围绕转型升级和布局重构,不断加大海螺、海参、鲍鱼、海胆等资源的养护开发,“填补虾夷扇贝产量下降导致的利润缺口。”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为应对虾夷贝灾害所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并详细论证虾夷贝灾害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獐子岛流动资产?



问询函亦要求獐子岛结合其财务费用变化情况、短期借款情况、逾期债务情况等,说明公司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重点说明公司是否存在银行抽贷导致的流动性枯竭。

除上述内容外,深交所此次的问询函还关注了獐子岛半年报中的资金拆借、受限货币资金、所得税费用与营收增长不匹配等情况。据问询函要求,獐子岛将在9月17日前做出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獐子岛董事罗伟新对獐子岛提交的半年度报告存在异议,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理由是:“上市公司提交的文件材料,结合我的专业背景,本人尚不足以对本次拟议事项形成完整、专业、严谨的判断,出于为广大中小股民负责的态度,本人对本次半年度报告投出弃权票。”



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獐子岛的产品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螺、海胆及其他分别贡献营收1.19亿元、1.01亿元、8608万元、4344万元、1480万元和9.25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43.98%、23.14%、19.98%、-2.71%、84.18%和-6.64%,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21%、7.81%、6.68%、3.37%、1.15%和71.78%。

从数据来看,虽然扇贝的营收比例依然占大头,但是海螺、海参的营收增速可观。据证券日报,此前的几年时间,曾经的“水产第一股”獐子岛所养殖深海扇贝频频“受灾”。2014年10月,獐子岛公告称,2011年与2012年的底播海域虾夷扇贝,因受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近乎绝收,獐子岛集团因此巨亏8.12亿元。一时间,獐子岛因“扇贝跑路”闻名A股。此后的2018年1月和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又分别声称因扇贝“瘦死”和“受灾”而导致亏损,被调侃为上演“扇贝跑了”之二三季。曾涉嫌财务造假2018年1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其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简而言之,“扇贝跑了”。紧接着,2018年2月9日,獐子岛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獐子岛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今年7月10日晚间,獐子岛公告称于7月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处罚字【2019】95 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证监会详细披露了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虚假记载、未及时信披等“三宗罪”:财务造假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獐子岛这场财务造假从2016年就已开始。獐子岛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虚增利润1.31亿元,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15%;2017年年度报告虚减利润2.79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8.57%,追溯调整后,业绩仍为亏损。虚假记载除此之外,证监会还查明,獐子岛披露的《关于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涉嫌虚假记载。证监会指出,“獐子岛科研19”号船在公司记录的秋测天数内,被航行轨迹证实执行计划的点位极少,而秋测抽取但未实际执行的66个点位已占秋测全部披露点位的55%。其中,2014贝底播区域的21个点位中有19个点位已实际采捕,2015贝底播区域的14个点位中有2个点位已被实际采捕,合计至少21个点位已在2017年秋测执行前采捕完毕。也就是说,獐子岛《秋测结果公告》内容已经严重失实,涉嫌虚假记载。未及时信披獐子岛还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的情况。据公告,不晚于2018年1月初,獐子岛财务总监勾荣已知悉公司2017年净利润不超过3000万元,“2017年四季度业绩下滑,全年业绩与原业绩预测偏差较大”,并向董事长吴厚刚进行汇报。獐子岛应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该信息在2018年1月初勾荣将全年业绩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情况向吴厚刚汇报时触及信息披露时点,应在2日内进行信息披露,但獐子岛迟至2018年1月30日方才予以披露,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因涉嫌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信披不及时等,证监会拟对獐子岛及其董事长吴厚刚等24名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及采取市场禁入措施。9月9日收盘,獐子岛报每股3.26元,总市值23.18亿元,截至9月10日中午12时,獐子岛报每股3.29元,涨0.92%。

2019-07-03 19:17

莎普爱思被质疑,股价一度跌停,市值缩水近2亿李云琦 医药代表 2017-12-06
12月4日,莎普爱思开盘后股价一度跌停,最低报21.33元/股,最终以22.91元/股收盘,较前一交易日的23.7元/股下跌3.33%,总市值缩水近2亿元。来源/新京报 李云琦
12月3日,莎普爱思发布公告,澄清近日网络上一篇《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称莎普爱思滴眼液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抗白内障药物。此前,自媒体“丁香医生”发布了上述文章表示,莎普爱思广告语使得消费者相信了“眼药水就能够治好白内障”,许多消费者出现并发症、延误治疗等情况。

12月4日,莎普爱思开盘后股价一度跌停,最低报21.33元/股,最终以22.91元/股收盘,较前一交易日的23.7元/股下跌3.33%,总市值缩水近2亿元。记者致电莎普爱思是否有调整广告内容的打算,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表示,该事情属于经营方面的内容,自己并不知情。
广告被质疑误导消费、延误病情
莎普爱思新推出的30秒视频广告中,重复念出“白内障看不清 莎普爱思滴眼睛”、“模糊滴、重影滴、黑影滴”、“有点痛 坚持滴”等广告语。而在广告视频的字幕上,能看到“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看不清 莎普爱思滴眼睛”的字样,其中“早期老年性”的字号明显缩小。在莎普爱思网店等平面广告上,较多看到的是“预防治疗老年性白内障 认准莎普爱思”、“白内障 要早发现早治疗”等广告语。

自媒体“丁香医生”在文章中表示,在旧版的广告里,莎普爱思滴眼液“几乎所有眼科问题都能滴”,而白内障只能通过手术治愈,莎普爱思的广告语让消费者延误病情。
12月3日,莎普爱思发布澄清公告称,莎普爱思滴眼液对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及改善或维持视力有一定的作用,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抗白内障药物,经核查未发生使用莎普爱思滴眼液出现并发症、延误手术治疗等情形。
今年前9月广告费占比超过30%
莎普爱思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分为滴眼液、大输液、头孢克肟及其他中成药四种,其中莎普爱思滴眼液2016年销售量为2825万支,营业收入7.54亿元,占营业收入77%;2017年1-9月滴眼液营业收入5.2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3.91%。

庞大的销售量下,莎普爱思十分注重广告的支持。而在宣传中,也以莎普爱思滴眼液为重点。莎普爱思公告数据显示,莎普爱思2014年至2017年1-9月对应的广告费用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2.6亿元、2.2亿元,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的27%、26%、26.84%、31.87%。而同行业江中药业和葵花药业历年来广告费用占比均未超过20%。
莎普爱思在澄清公告中称,公司广告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主要是为弥补公司产品品种单一。
在高昂的广告费后,滴眼液也是莎普爱思最赚钱的产品。数据显示,莎普爱思滴眼液在2014年、2015年、2016年产生的收入分别为5亿元、6.6亿元、7.5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4.68%、95.29%、94.6%。

2019-07-03 18:50

2018今年五大“黑天鹅”
最近,A股市场的“黑天鹅”不少,接二连三出现。
1.獐子岛“扇贝出走”
1月30日晚,獐子岛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变脸”。獐子岛表示,公司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从此前三季报中披露的盈利7959.34万元,变更为亏损5.3~7.2亿元。
獐子岛业绩为何出现大变脸?根据其表示,主要是因为公司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时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相关金额将全部计入2017年度损益,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
早在四年前,獐子岛也同样发布“扇贝出走”的公告。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发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受此影响,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将由预计中的盈利变为亏损8亿余元。
2.乐视网8连跌 贾跃亭爆仓
1月24日,乐视网正式复牌,连续遭遇8个跌停,股价从复牌前的15.33元/股跌至如今的6.61元/股。在这8个跌停中,成功出逃的投资者少之又少,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贾跃亭也面临爆仓的危险。
根据资料显示,贾跃亭目前持有乐视网约10.24亿股,占比25.67%。不过,贾跃亭所持有的乐视网股份,目前几乎全部处于质押状态,比例达到99.53%。有人给贾跃亭算了一笔账,根据保守估计,贾跃亭的平仓线在8.05元左右,补仓线在9元左右。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贾跃亭有可能已经爆仓了。乐视网表示,若公司股价继续大幅下跌,且贾跃亭无法及时追加担保,金融机构将有权处置上述已质押的股权,从而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另外,1月30日,乐视网还发布了2017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乐视网2017年将亏损116亿元。
3.ST保千里刷新跌停纪录
因涉嫌造假借壳上市,ST保千里自2017年12月29日复牌以来,已经连续25个跌停,不仅刷新A股最长连续跌停纪录,更使得自己的市值从2015年高峰期的729.3亿元跌至目前的69.97亿元,市值缩水超过650亿元。
随着股价大跳水,不仅使得ST保千里超10万户投资者全部被“闷杀”,此前参与非公开发行认购的金融机构全部深陷其中。根据记者计算,截至目前,参与定增机构浮亏已经超过80%。
另外,ST保千里预计2017年业绩大幅亏损,且亏损金额无法确定。根据ST保千里表示,如果大额亏损超出公司净资产总额,公司可能出现2017年末净资产为负的情形,导致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ST海润跌成“仙股”
在港股市场中,人们通常把股价低于1元的个股称为仙股,这个称呼在A股市场得以沿用。2月1日,*ST海润股价一字跌停,收盘报0.97元,沦为仙股。值得注意的是,*ST海润也是自2006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的首只仙股(剔除已退市公司)。
这样的跌停,主要是因为1月30日,*ST海润发布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其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在-23.7亿元到-28.4亿元之间,亏损幅度较2016年明显放大。
*ST海润表示,如果公司2017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为负值,根据有关规定,公司股票将在2017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另外,若公司2017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继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将自2017年度报告披露之日起暂停上市。
受该消息影响,*ST海润连续三日跌停,股价从1月30日的1.07元/股,跌至如今的0.92元/股。
5.刘姝威发难宝能 万科大跌近6%
1月24日,作为国内地产龙头的万科A,股价创下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新高42.24元/股。在深圳成指连续5天暴跌的情况下,万科A成为资本市场上地产股的中流砥柱。然而,从1月25日开始,万科A股价开始回调,尤其是在1月30日,万科A股价大跌近6%。
这主要是因为,1月30日开盘前,作为万科独立董事的知名学者刘姝威发表了一封给证监会的公开信,请求证监会命令钜盛华已经到期的七个资产管理计划立即清盘,不得续期。
随后,钜盛华发表声明回应称,这些资管计划虽然到期,但是已经和相关方面做了沟通,签订了延长清算9个资管计划的协议,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过,1月31日,刘姝威再度通过微博发声,对钜盛华提出进一步的质疑。刘姝威表示,钜盛华作为委托人的七个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达到2倍,属于高杠杆资金,而这部分违规资金正是目前金融市场着力清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真如刘姝威所言进行“立即清盘”处理,万科股价将会迎来多个跌停,而且这也会带动整个房地产板块甚至是整个大盘的震荡。
扒一扒
那些典型的“黑天鹅”
事实上,在A股市场,类似“黑天鹅”还真不少。
1.新都酒店(000033)
对于投资者来讲,新都酒店是当之无愧的“黑天鹅”。在2015年停牌前,因受华图教育将借壳的影响,新都酒店在2015年4月9日至29日期间,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涨停,股价飙升至10.38元/股,吸引不少投资者进场。
然而之后,由于华图教育借壳失败,新都酒店突然宣布停牌,这一停就是2年,投资者们在高位悉数被关。后来,新都酒店进行破产重组,也向深交所提出恢复上市的申请,然而因为遭遇负责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变更财报、2015年净利润亏损、上市保荐人广发证券撤回保荐文件等变故,深交所对其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去年5月24日,新都酒店开始进入为期一个月的退市整理期,股价连续17个一字跌停,从7.16元(5月24日开盘价),一路狂跌到1.34元,跌幅高达81.28%,不仅将停牌前的15个涨停全部抹去,且屡创新低。
2.欣泰电气(300372)
欣泰电气的退市,也是“黑天鹅”之一,因为它不仅是我国首家因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被退市的创业板公司。2014年2月,欣泰电气成功登陆创业板,第二年的6月,股价创出历史新高63.67元。然而,2015年,辽宁证监局对辖区内的欣泰电气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其可能存在财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经过调查,2016年7月,证监会对欣泰电气欺诈发行等正式作出行政处罚并对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之后欣泰电气被暂停上市。一直到去年7月17日,欣泰电气进入退市整理期,8月25日,欣泰电气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股价定格在1.48元/股。
如果从被暂停上市前的股价算起,截至退市,欣泰电气股价跌去9成,而在这一期间买入的投资者,无疑是一部血泪史。
3.*ST中安(600653)
*ST中安,前身是中安消,2015年12月因资产重组停牌了大半年,就在投资者们翘首以盼复牌之时,今年5月3日,中安消因2016年年报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公司股价连续下跌,突然戴帽变更为*ST中安。后来,*ST中安又因为戴帽、涉嫌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不利因素,去年5月31日复牌后连吃5个跌停,在当时,*ST中安实控人的股权质押融资已经触碰警戒平仓线。随后,*ST中安以筹划资产重组为由,再次宣布停牌,打算卖房变现保壳,然而却因为交易对方在谈判初始频频压价,重组失败。去年9月13日,复牌后的*ST中安,连续遭遇17个一字跌停,如今,其股价仅为3.53元/股。
4.*ST众和(002070)
相比其他个股,*ST众和更为戏剧化,频频爆出“黑天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ST众和已陷入多重困境交织的局面。
首先,业绩变脸,突然戴帽。去年2月,*ST众和预测2016年净利润扭亏为盈,约5769万元,然而2个月后发布的年度预告净利润亏损4829.6万元,业绩相差超过1亿。如今,*ST众和在半年报中,预计公司前三季度亏损1亿元~1.5亿元,濒临退市。
同时,*ST众和公司及董事长也面临被立案调查的窘境。去年9月12日、9月27日,*ST众和先后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披违规,公司及董事长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另外,*ST众和还遭遇采矿权面临司法拍卖、重组方案难产等劫难。
去年11月3日,*ST众和复牌,股价连续遭遇18个跌停。如今,*ST众和以筹划购买矿业资产为由宣布停牌。
问一问
“黑天鹅”到底伤害了谁?
从上述案例也可以发现,上市公司频频爆出“黑天鹅”,对于公司股价影响非常明显。而在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广大散户投资者。
以乐视网为例。如今连续8个跌停,乐视网股价从复牌前的15.33元/股跌至如今的6.61元/股,更悲剧的是,跌停还未停止。这样的跌停,不仅使得第一大股东贾跃亭面临爆仓,使得国家队中央汇金、牛散章建平、中邮旗下基金产品等悉数被套,更使得乐视网18.59万股民集体“被埋”。
还比如ST保千里,连续25个跌停,股价从复牌前的10.39元/股跌至2.87元,不仅此前参与非公开发行认购的金融机构大幅亏损,其10.2万户投资者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2019-07-03 18:41

2016年
1
中国股市熔断
为防止股灾中的恐慌性抛售再度出现,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在2015年末决定明年开始实施熔断。
熔断机制推出后的第一天,即1月4日,上证综指和深成指开盘后一路下行,沪深300指数在午后13时12分左右跌至5%,触发熔断机制,个股全面暂停交易,两市熔断15分钟。
两市恢复交易后,沪深300指数又在短短几分钟内,继续跌至7%,再次触发熔断,A股提前收盘,收盘时间为13时33分。
1月7日,熔断机制推出的第四天,A股再度于9时42分触及5%跌幅而发生熔断。9时57分恢复交易后继续快速下探,在10时左右,因跌幅达到7%而被熔断直至收盘。其中实际交易时间仅15分钟,创下历史最快收盘纪录。
1月7日当晚,证监会宣布,停止熔断机制。证监会称:
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2
中国央妈大战人民币空头
去年12月25日之后,人民币经历了一轮急贬,在岸汇率大跌1.7%,离岸贬值幅度逾2%,空头一时之间“洋洋得意”。
不过,很快剧情就完全逆转了。1月11日央行对香港中资银行发出窗口指导,要求尽量避免离岸银行间市场的人民币拆借,以进一步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并打击离岸人民币空头。
与此同时,央妈积极地在离岸市场通过代理行买入人民币。
11日、12日两天,香港银行间人民币隔夜Hibor由此前的4%接连飙升至创纪录的13.4%、66.82%,7天拆借利率由7.05%狂飙至11.23%、33.79%。在岸、离岸汇率随即大涨并逐渐企稳,曾一度被拉大至2000点的汇差缩小至百点上下甚至倒挂。至此,人民币空头被央妈打爆。
3
英国退欧公投
6月23日,英国选举委员会公布,英国投票决定脱离欧盟。这一公投结果意味着,自1975年加入以来,英国现在成为史上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
这一结果完全出乎市场意料,公投前的大多数民调均显示,英国留欧派将获胜。英国退欧成为今年的第一只黑天鹅。受此影响,市场大震,黄金一度怒涨100美元,英镑一度暴跌11%创31年新低。很多投资者在金盛金融老师的指导下赚了不少钱。
重要的是,英国退欧一事现在依旧未能尘埃落定。英国首先要正式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触发该条约后,英国还要开始与欧盟展开长达两年的退欧协商谈判。目前,英国首相May称,将在明年3月底前触发里斯本条约。
这意味着,距离英国正式退欧至少还有2-3年。这两三年中,存在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事件,而不确定性是市场震动的一大来源。
4
特朗普胜选
11月9日,特朗普击败希拉里,赢得美国大选。他成为逾60年来首位从未有过州长或国会议员资历的美国候任总统。
这一结果再次出乎了市场的预料。大选之前,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希拉里将会以微弱优势取胜;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更偏向于希拉里获胜,而特朗普则被媒体形容为反移民、歧视女性、想掀起贸易大战的“疯子”。
但黑天鹅就是再次降临了。受此影响,全球股市暴跌,日经一度跌逾5%,美股三大期指两个熔断。
但这一次市场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北京时间下午十二半点左右,随着特朗普胜选局势逐渐确定,全球股市跌幅大幅收窄,美元跌幅也大幅减少。
这一次,从开始下跌至收复过半跌幅,市场的恐慌维持了大概7个小时。
5
印度废钞
11月初,美国大选的喧闹之外,印度也经历了一场剧变。
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意外宣布,500卢比和1000卢比面值的钞票从午夜起退出流通,这两类纸币不再是合法货币。他称,这是政府打击猖獗的腐败和伪造货币行为的一部分。一夜之间,钞票变成了废纸。
在超过90%的交易都是现金交易的印度,一下子废掉85%以上的流通货币,其“炸弹”波及度自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印度央行行长称,2016年底就将恢复正常,只需“暂时忍耐”。但就废钞后的情况来看,整个换钞过程或将至少需要持续到明年5月。
分析机构纷纷因此下调印度的经济增速预期,金盛金融分析部预测印度整个完整财年的GDP增长会降低0.7到1个百分点。
目前,印度的“废钞令”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印度经济陷入停滞。11月,印度综合PMI跌幅创下历史纪录。11月,印度综合PMI跌至49.1,跌破50枯荣线,陷入萎缩。
6
OPEC达成八年来的首个减产协议
今年9月末,OPEC各成员国初步达成八年来的首个限产协议,初步确定将OPEC原油总产量限制在3,250万桶-3,300万桶之间,但OPEC各国如何分配减产份额等关键细节,将会留到11月确定。
11月30日,OPEC在维也纳会议正式达成限产协议。其实该限产协议的达成并不容易,此前4月份多哈会谈一度传出极有可能达成,但沙特在最后一刻反悔,导致多哈会谈失败。
尽管9月末已经达成了初步限产协议,但伊朗、伊拉克、沙特三国依旧在扯皮,讨价还价。直至最后一刻,在俄罗斯等的大力斡旋下,OPEC最终还是达成了限产协议。
7
美联储今年仅加息一次
12月15日,美联储今年来首次宣布加息。而去年12月,美联储官员称,今年预计会有四次加息。
但年初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美国劳动力市场报告又一度变糟,随后又存在英国退欧、美国总统大选等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美联储迟迟未行动。
加息结果宣布后,美股遭弃,道指在短线冲上纪录新高后迅速回落,一度跌近150点。美元则收复盘初跌幅,上涨逾1%,突破102一线。债市普遍遭抛售,短期美债收益率大涨。
8
中国债市剧烈调整
继2013年债灾后,中国债市在今年年末再一次迎来"债灾"。
受央行去杠杆、年末资金紧张、美联储加息、国海萝卜章事件等影响,国内债市12月血流成河。
从11月23日开始,十年国债收益率最高上行52个基点至 3.37%,十年期国开债最高上行74个基点至3.93%。期间,国债期货还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跌停。
直到12月20日央行要求部分银行通过X-REPO提供流动性,债市才获得短暂的喘息之机。次日,媒体称国有大行又向基金提供数十亿流动性,缓解非银机构流动性紧张。
同日国海公告称,认可债券交易协议,愿意与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国海萝卜章事件也算是暂告一段落。受此影响,债市才有所企稳。

2019-07-03 17:57

2012年
 塑化剂风波促“好喝酒”变“喝好酒”
塑化剂风波爆发之后,不但酒鬼酒(26.100,-0.65,-2.43%)大受打压而连连跌停,其他白酒股也遭到拖累,使得整个板块一度表现低迷。对此,许多名优酒企如泸州老窖(82.770,-1.41,-1.67%)、洋河等纷纷公开表态自己的产品绝对不含塑化剂,以期提振市场信心。我们认为,尽管短期内白酒板块受到该事件打压而有所弱势,但长期来看,塑化剂事件有利于加速白酒行业整合,从而有利于龙头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市场份额。
首先,与食品饮料其他子行业相比,白酒行业集中度还很低,未来整体空间巨大。据统计,白酒行业前三甲收入集中度仅为12%,产量集中度更是仅为3%。这种情况与龙头酒企产能有限有关,也与白酒行业地方势力割据、许多地产酒还处于群雄混战阶段有关。塑化剂风波将导致许多规模以下设备不合规的小酒厂倒闭,未来龙头酒企可能通过并购等手段来提高市场份额。
其次,白酒行业经历过2009~2011的黄金三年后,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年初以来白酒收入和利润均呈下降趋势(财苑)。鉴于整个白酒产量已经非常巨大,我们预计未来白酒行业整体产量将逐渐萎缩,而此次塑化剂风波将加剧行业的萎缩速度。消费者从“多喝酒”变为“少喝酒”,从“好喝酒”变为“喝好酒”,消费群体对白酒消费观念的转变将促使市场份额逐渐向龙头企业集中。
因此,尽管此次塑化剂事件一度造成了白酒板块的大幅下跌,我们仍然对其中的龙头品种抱有信心,我们认为未来白酒消费需求将向这些龙头品种集中,它们将是此次事件的最终受益者。
  通化金马深陷毒胶囊漩涡 青海明胶躺着也中彩
4月13日至4月19日舆情热度最高的 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通化金马、青海明胶、三一重工[微博](12.920,-0.27,-2.05%)、海通证券(13.900,-0.36,-2.52%)和云南白药(84.150,-0.75,-0.88%)。
毒胶囊放倒通化金马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涉及此次质量门的药企共计9家,而作为唯一一家身陷明胶质量门的上市公司通化金马,股价出现剧烈震荡。有分析人士指出,明胶质量门对市场心理面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通化金马绝对价格较低,以及今年以来股价表现明显滞涨等因素,也吸引了部分游资趁机逆向炒作。
从舆论反映来看,媒体密集式地报道相关涉案药企对此次事件的回应和态度,同时关注股市对于企业的影响,总体看,通化金马受到了权威媒体较大的质疑。而网民的态度则更为直接,先是通化金马官网被黑,紧接着微博上指责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对此,通化金马反应迅速,在曝光后一天当即宣布召回涉嫌有害的清热通淋胶囊产品。
  躺着也中彩:青海明胶连续一字涨停
在这次毒胶囊事件中,以生产正规药用明胶为主营品种的青海明胶受到投资者追捧。连续的一字涨停引来了媒体和社会舆论积极的围观,关于青海明胶股价在“毒胶门”逆势大涨成为讨论话题,有网友甚至调侃道,“躺着也能中头彩!”据各类报道分析,此次股价大涨的主要原因:随着此次事件将促使监管力度加大,淘汰生产不规范、规模小的明胶企业,市场认为这对于青海明胶这类企业是一大利好。
  张裕澄清“农药残留” 经济损失暂难评估
一则“张裕葡萄酒检测出农药残留”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投向张裕A(32.530,-0.07,-0.21%)(000869)。对此,该公司紧急采取措施,作出澄清,试图挽回负面影响。8月10日下午,张裕召开投资人电话会议,对农药残留事件作出回应,同日晚间公司发布澄清公告。11日,中国酒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众多专家力挺中国葡萄酒。
农药残留消息给张裕A的股价和经营造成冲击。8月10日,张裕A股票大跌,报收55.23元,跌9.83%;张裕B(200869)跌停,报收42.93元。
“整个的销售系统处在一种比较紊乱的运作当中,各地都有经销商的讯问,个别的商场已经提出来要下架,还有当地的质检部门,提出来说要我们的数据报告。”张裕A总经理周洪江表示,至于经济损失,短期内无法评估。
张裕A澄清公告称,记者送检的三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10款产品,确实检测出了农药残留,但均未发现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度性农药;有残留的多菌灵和甲霜灵为低毒杀菌剂,国家允许用于包括葡萄在内的农作物的病害防治,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谷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5.530,-0.01,-0.18%)。
据公告称,检测出的多菌灵和甲霜灵残留量均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欧盟标准范围内。虽然无法核实10款产品中,哪款是张裕的葡萄酒,但10款产品中,检出多菌灵的最高含量为欧盟限定标准的1/26,为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的1/154;检出甲霜灵的最高含量为欧盟限量标准与国内标准的1/71。
同时,张裕A表示,尽管国家没有对多菌灵和甲霜灵在葡萄酒中的残留量进行规定,但公司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了“食品标准”,并参照执行了最为严格的欧盟标准的规定,所生产的葡萄酒多菌灵和甲霜灵残留量远低于欧盟标准的规定。截至目前,经国家质量监管部门多次抽检,公司产品全部为合格产品。
张裕A董事会秘书曲为民在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时表示,张裕A接下来将出5大举措尽力消除该事件造成的影响:除夜间发布的澄清公告外,还包括联系中央电视台进行相关澄清工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专家和国家质监部门开发布会,把检测和监测的情况对外发布;同时把权威部门的监测报告及时送到市场上去,包括送到商超或酒店,通过营销人员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张裕A十分担心此次事件影响消费者信心,寄望各项措施能尽快把负面因素消除掉。“估计一个星期或十天后,消费者的信心就会扭转。”曲为民表示。张裕A的危机公关能否挽回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仍有待接受市场的考验。
  上海医药深陷“造假门”
5月23日,一条“上海医药涉嫌严重财务造假,遭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调查”的传闻引发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当日上海医药A股跌停,H股最深跌幅高达34%,收盘报跌24.34%,两市市值瞬间蒸发逾40亿元,其中上海医药A股值就蒸发23亿元。
上海医药(601607)5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对日前“公司对康丽制药有限公司及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的收购涉及财务造假,以及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已对此事项进行调查”的媒体报道予以澄清。
公告称,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已完成对康丽制药70%股权的收购,并已依法就该收购完成工商登记〉丽制药拥有其相关无形资产的完整知识产权。由于公司已在2012年初获得对康丽制药的实际控制权,因此2012年第一季度将康丽制药的财务报表合并入公司的财务报表,符合适用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此外,公司对上海新先锋无形资产收购的对价是基于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中的评估价值,并履行了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的相关程序,公司认为,该收购完全符合中国境内及香港关于关连交易的监管规定,公平合理,并且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
公告亦称,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未收到证监会或香港联交所就公司财务或其他事宜展开任何调查的通知。
 汤臣倍健螺旋藻铅超标之争
相信大家都难忘上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汤臣倍健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先有3月28日新华社“定点爆破”,曝光汤臣倍健的螺旋藻片产品铅超标100%,后有3月30日药监局信誓旦旦地保证“符合质量标准”,两个权威部门的PK搞得汤臣倍健的股价也坐上了过山车。受负面消息影响,汤臣倍健4月5日复牌后股价依旧大跌8.48%。
事实上,早在汤臣倍健2010年上市前,一位保健品产销领域的人士就曾向记者说过:“这个行业,不出事就是运气,出事是迟早的问题。这里面水分太大、太浑。”从这个角度来看,汤臣倍健撞上“黑天鹅”或许并不意外。
二级市场上,该股经过一个月的回调后,市场负面情绪已经基本宣泄完毕,股价开始反弹,在6月14日汤臣倍健更是创出历史新高69.60元。
  古越龙山遇黄酒致癌危机
6月15日,香港媒体报道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测试7类34款酒精饮品,其中3款声称来自浙江的产品,被检出含有较高分量的可能致癌的氨基甲酸乙酯,上市公司古越龙山(600059)的两款产品“中弹”,分别是三年陈酿绍兴加饭酒、正宗绍兴陈年花雕(五年)。
6月19日,古越龙山发布澄清公告,表示产品无害,并复牌。古越龙山称,黄酒作为传统食品,适量常饮对人体健康有益,至今没有发现因饮用黄酒致癌的案例发生。另外,氨基甲酸乙酯,是普遍存在于各种酒类及其他发酵食品中,是在自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并非人为添加。
然而,“致癌门”一事爆出后,虽然公司方面极力否认,但此事还是让正处于上涨势头的古越龙山股价颇受震荡,报道发表的当天,6月15日该股报收14.59元,大跌4.2%。6月19日公司股价止跌,上涨3.02%,6月20日,古越龙山再大跌6.05%,收盘报14.12元。
  封刀事件挫伤爱尔眼科
今年2月,台湾地区最早引进镭射近视矫正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教授蔡瑞芳宣布,由于近视矫正手术易产生后遗症,不少当年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今后将不再做此类手术”。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媒体纷纷质疑近视手术的安全性。受此影响,爱尔眼科(300015)2月15日开盘后一度大跌近5%,收盘跌2.49%。
随后,爱尔眼科发布澄清公告称,该手术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台湾某医师认为该项手术会出现后遗症的说法,仅代表其个人见解。
不过,有关手术安全性的争议声一直不绝于耳。在封刀事件发生后,爱尔眼科股价一直没能摆脱弱势,昨日收盘价20.51元较事发前2月14日收盘价,下跌一成。
金陵药业回应脉络宁注射液 不良反应通报
6月27日,金陵药业(000919)召开媒体见面会,针对有关脉络宁注射液及其药品不良反应问题作出情况说明。
国家药监局25日发布信息,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有关脉络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500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189例。
脉络宁注射液是金陵药业独家产品,产品自1985年上市,1993年至2011年间累计销售近10亿支,去年销售量8500万支,销售收入达到5.36亿元,占比23.74%,利润占到营业总利润半壁江山。
金陵药业金陵制药厂厂长汤卫国表示,据大致估算,去年脉络宁使用例数约为300多万例,上述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94%。,为罕见范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62%。,为十分罕见范畴。按国家药监局2005年发布的标准,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低的。
汤卫国还表示,企业并没有放松警惕,脉络宁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存在有不良反应,早已引起企业的关注。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企业一直在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修改了药品使用说明书,2010年3月,企业和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合作开展了2万例临床监测,为进一步完善使用说明书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金陵药业总裁李春敏表示,脉络宁注射液作为企业二十多年产品,因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目前市场主要在全国县级以下医院,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公司将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要求,制定并完善脉络宁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南》,提高对药品风险影响因素的警示程度,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宣传力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食品医药股受惊重挫
8月30日,健康元曝出全资子公司采购“地沟油”制药并流向市场一事。受此拖累,昨日与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的上市公司纷纷大跌,可谓受惊不轻。
数据显示,受健康元“地沟油”事件影响,前期强势的医药板块受到重创。医药指数下跌3.45%。其中,信邦制药(5.780,0.07,1.23%)跌停,天方药业(0.000,0.00,NaN%)下跌9.66%,前期气势如虹的“王老吉[微博]双雄”白云山A(0.000,0.00,NaN%)和广州药业(42.370,0.24,0.57%)大幅下跌,两只股票跌幅分别为9.79%、9.16%,北陆药业(9.200,0.19,2.11%)下跌8.92%。此外,仁和药业(7.430,-0.12,-1.59%)、丽珠集团(25.190,-0.53,-2.06%)、九芝堂(9.270,0.03,0.32%)等医药股跌幅也较大。
除了医药股重挫,食品饮料股也受到连累。双汇发展(26.210,-0.03,-0.11%)下跌5.38%,香精香料股百润股份(18.050,-0.42,-2.27%)跌停,水井坊(52.840,-0.96,-1.78%)下跌9.78%,调味品企业加加食品(4.700,0.43,10.07%)下跌5.05%,速冻食品龙头企业三全食品(10.880,-0.18,-1.63%)下跌4.87%。
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食品、医药频频曝出安全问题。2008年,伊利股份(33.550,-0.92,-2.67%)、蒙牛乳业[微博]爆出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康芝药业(5.950,-0.11,-1.82%)惊现尼美舒事件和双汇发展曝出瘦肉精事件;进入2012年,药企又出现了毒胶囊和采购“地沟油”事件以及红酒农残超标事件。受层出不穷的丑闻拖累,此前被市场公认的食品、医药白马股龙头企业均受到极大冲击。相关人士指出,一旦医药企业出现安全问题,产品召回将使相关企业业绩受到拖累,更严重的是企业信誉遭到毁灭性打击。食品、饮料企业出现安全问题,将使产品滞销,企业声誉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一方面,中国食品医药企业频频出现安全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受此影响,相关企业的产品销售会受到极大冲击。但同时,随着三聚氰胺、毒胶囊等丑闻爆发,这说明相关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状态,这将迫使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受此影响,一些质量和安全过硬的企业将获得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相关行业门槛也会提高。因此,质量过硬的部分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比亚迪(002594)E6电动车起火惨案
市值一天内缩水15亿,五天蒸发60亿,比亚迪(002594)大力推广的纯电动汽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时众说纷纭……
5月26日凌晨3点,深圳市一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行驶中,被一辆跑车从左后部剧烈撞击,失控后起火燃烧,车上3人无一生还。
尽管在5月29日,比亚迪方面针对此事专门发布公告称:“车辆起火原因尚未确认,E6电动车搭载的电池符合国家标准”,这很显然无法阻止其继续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头条,让一直在转型道路上马不停蹄奔走的比亚迪“很受伤”。
除了比亚迪自身市值大幅缩水,电动车安全品质受到质疑之外,公众和业界对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发展也变得忧心忡忡起来。甚至有人认为,此次危机会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产生心理阴影,对电动车技术的信心也会一落千丈。

2019-07-03 17:57

光大乌龙: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时05分,上证指数一改死寂沉沉的盘面,指数曲线直线拉起,三分钟内上证指数暴涨超过5%。因为这一天是周五加之是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交割日。一时间,场内“利好消息说”和“阴谋说”传的纷纷扬扬。“利好消息说”有传优先股政策实施的,有传蓝筹要实行T+0的,也有传降低印花税的。阴谋说有大资金企图干扰期指交割日结算价的等等。几分钟后,有媒体指出,指数异动是由于光大证券乌龙指引起的,但市场并不相信,指数继续上涨。中午,光大证券董秘声称“乌龙指”子虚乌有,使得该事件更加扑朔迷离,这严重干扰了市场部分人士的判断。午后开市,光大证券停牌,同时发布公告称,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至此,此次指数异常波动被确认为光大证券“乌龙指”所导致。投资者在得知真相后,人气涣散,指数逐级回落,至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64%。
中国平安融资事件:2008年1月18日,中国平安在A股市场发布巨额再融资计划,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万股,分离交易可转债券412亿元,融资总额近1600亿元,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1月21日,深成指暴跌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下跌点数。上证综指当日也下跌266.08点,5100点和5000点两大关口接连被破,5.14%的下跌也为半年来最大跌幅。据粗略计算两市一日蒸发市值近1.7万亿元。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事件血洗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