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6喜欢:1
$京东方A(SZ000725)$
4月15日是A股价值投资转折点,中证A50和MSCI A50指数ETF是长期价值投资标的:
1、大家都知道日本央行2010年开始买入日经225指数ETF,是过去14年日股指数牛市的起点。
日经指数涨幅已经很大了,日本央行现在开始减少甚至暂停买入日经225指数ETF,所以切忌再去追高日经225指数ETF。
日经225指数ETF的14年大牛历程,揭示了中证A50指数ETF和MSCI A50指数ETF,将是未来A股价值核心。
2、大家看组美股指数数据:
1️⃣2023年标普500指数涨幅7%,但平均股价涨幅仅为1%,原因是标普指数中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增加了2万亿美元市值,剩余480只股票市值仅增加了1700亿美元。
标普500指数编制模型和覆盖范围,与沪深300指数一致。
2️⃣你将美股市值影响范围扩大,你会发现美股牛市是道指标普500指数ETF牛市,多数股票市值是长期下跌,指数上涨聚焦少量龙头股票。
但正因为如此,美股市场中多数投资者却能够赚钱,因为宽基指数ETF是多数人投资股市的途径,专业基金最没有道德风险的是宽基指数ETF基金。
3️⃣中证A50和MSCI A50指数都是根据行业选择自由流亭市值最大的龙头股,前者是行业1只,后者是行业2只,所以指数聚焦股市核心资产的弹性幅度是大于按照市值简单排序的沪深3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
现在全球资本也出现了新的量化追平配置,即同时配置A股市场MSCI A50指数ETF和美股市场MSCI M50指数ETF,大家可以长期跟踪。
3、2023年标普500指数涨幅贡献值,微软贡献了1.6%(年涨幅19%),英伟达贡献了1%(年涨幅83%)。
指数跌幅损耗值,第一共和国银行损耗0.08%(年跌幅88%),嘉信理财损耗0.15%(年跌幅37%),辉瑞损耗0.18%(年跌幅20%)。
决定指数样本股涨跌市值权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周期和成长,同样是微软和英伟达,2022年对标普500指数是损耗,2023年则是大幅度贡献,因为2023年两者是AI周期龙头股,业绩也大幅度递增。
4、4月15日是A股价值投资转折点,你说现在5000只股票,即便未来减少到4000只股票,主动型投资对于多数人而言,仍然是无从下手。基本情况是,每天似乎都有涨停,但多数人却是亏损?一个市场若能够让多数人赚钱,最有效途径宽基指数ETF长期稳健上扬,简单说就类似长江电力,看似涨幅很小,但始终在涨。类似红利ETF基金涨幅也是如此。
5、前面举了微软和英伟达,2022年对标普500指数市值影响是损耗,2023年对标普500指数市值影响是大幅度贡献,背后因素就是周期和成长。
同理,假设未来三年京东方成长性和盈利性得到体现(京东方关于面板行业的观点,TCL科技也持类似观点),那么未来三年京东方对于中证A50和MSCI A50指数市值将是贡献值,当然周期下行阶段也会是损耗值。
目前中证A50指数ETF基金规模仅200亿元不到,而沪深300指数ETF基金规模则在7000亿元以上,今年Q1仅汇金年报披露的购买沪深300指数ETF金额就超过1000亿元。
所以,明白人一眼就能够从中证A50指数现有规模看出,现在是指数大牛的起点,随着宽基指数ETF逐步成为投资主流,中证A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ETF规模都会达到万亿元级别以上,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筹码越买越少,你可以看一下京东方Q1股东数据,GJD买入沪深300指数ETF,华泰柏瑞沪深300指数ETF在Q1跻身京东方前十股东。
京东方是中证A50指数和MSCI A50指数双样本股,参考日本央行购买日经225指数ETF的模式,长期看京东方筹码将越卖越少,跟踪面板周期数据,只要未来三年京东方处于周期和业绩成长阶段,将是指数ETF市值正向贡献值,现在周期U型上升起点阶段,回撤是最佳买入时刻,估值原理就在于此。

全部讨论

05-24 11:01

你说的情况可能存在,但比例肯定是错的。
80%的人群购买房产是为了居住,房价涨价对其本质没有影响。
影响的是杠杆买房投资客。

10个人里边 8个人房地产资产腰斩一半以上 所以这就是股市起不来的根本原因 都在忙乎如何还款,,,,

讨论已被 大牛无形2017 删除

05-24 09:31

讨论已被 大牛无形2017 删除

讨论已被 大牛无形2017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