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暖气(一周投资回顾)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朋友们,晚上好。

这周我一直在跑杭州的楼市,说说跑下来的感觉:

杭州的楼市是个比较扭曲的市场,一二手倒挂很严重。

身边的很多同事朋友,只要有杭州户口,一般会很积极地参与杭州一手楼盘摇号,摇到之后符合政策就卖掉,挣点差价。

前两年我也和几个朋友参与打新,中签率极低,结果都没摇上。

这两年杭州互联网市场遭到了冲击,加上经济整体也不是十分好。前两年打新的楼盘,现在陆陆续续二手挂出来,导致市场上二手盘的数量非常多。

我翻了一遍,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户型、一样的价格、一样的有价无市。

我算了一下收益率,其实并不高,年化收益率10%都不到,其实还不如投投股市。

杭州这两年的楼盘,和上海一样,都是高端豪宅狂涨,中低端不太行。

租赁市场今年也比较惨淡,和去年完全不同。

去年是个卖方市场,基本上租金都是上涨的,今年则相反,想租房子,可选择的余地特别大。而且选好了房子谈价格也很好谈,中介也好,房东也好,基本上都能给些折扣。

下面开始聊聊本周资本市场的情况。

一、市场整体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本周市场的整体变化情况:

本周大陆的各大指数几乎全线下跌,无论是大市值的沪深300,还是小市值的中证1000,或者是涵盖面较广的沪港深500,以及创新型的科创50,全部下跌。最终表现为中证全指从17.9下跌到17.5。

香港市场的恒生指数略有上升,从8.7上升到8.8,整体还处于历史估值分位的10%以下。

美国标普指数也略有下跌,整体估值为21.3,位于56.9%的分位值。

本周的中美两地十年期国债利率均有小幅度上升,债市吸引力增强。

下面来看看本周沪深300的性价比

备注:

①8月份的框内数值为截至到当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沪深300盈利收益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值

②框内数字为当月15日左右(2个工作日)沪深300盈利收益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截止到2022年8月26日,沪深300指数的盈利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比值是3.21,较上周3.26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本周股市吸引力下降的原因,是股市下跌的幅度没有跟上债市上涨的幅度。

股市下跌会增加股市的盈利收益率,导致股市吸引力上升;债市利率的上升,同样会提高债市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两者都往同一方向变动,关键看谁变动的幅度较大。

本周就是债市的利率上涨幅度超过股市盈利收益率的上涨幅度,整体来看,股市的吸引力是下降的。

不过目前沪深300仍然处于严重低估的区域。

这张图是10年期里,出现相同比值的时点。

由于每周的数值变化不大,所以这张图可能需要很久才可能发生变化。

整体想说明的是,目前投资股市还是一个好时候。

其实以周为单位来看,我们感觉变化非常小,但是以月为单位的话,变化就非常大。

比方说2021年的3月,市场整体处于高估阶段,4月就处于合理偏高的位置,5月落到了合理估值的位置。

这也给了我们几个启示:

①投资是需要耐得住性子的,我觉得以月为单位进行衡量是最短的期限。那些试图捕捉每天市场的微妙变化来为自己获得收益的行为,是一种性价比极低的动作,可能还是错误的;

②低估和泡沫就像钟摆的两端,总是来来回回的摇摆。来来回回是必然会发生的行为,但是每次摇摆的幅度和时间可能有变化。

所以,在高估的时候不要抱有太大的幻想,以为市场未来也会继续乐观,就像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们以为无论是外围还是自己,经济都会继续向好。

谁都不会料到,今年一开年,会遇到诸如疫情管控、外围打击等事件。

所以,放弃对于宏观的猜测,低估买入,高估抛出,把任何感情的因素全部抛出,用理智做决策,才能帮自己克服内心的心魔,为自己挣到钱。

二、个人交易

本周没有任何交易,继续呆坐不动。

个人持有的第一大重仓腾讯控股,本周每天进行回购。腾讯目前的股价,管理层都认为太便宜了,所以用行动来表示,我非常赞同。

每次回购,本人的持仓占比都会慢慢提升,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这两天中概股涨的不错,据传闻是中美关于中概股的审计协议有了进展,中概股留在美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之前我在文章中说过,同样一家公司,在美国上市和香港上市,估值中枢应该是有区别的。

因为美国是个流动性很充分的资本市场,但是香港市场的流动性特别差。

所以中概股留在美国,给出的PE一定比回到香港要高。

这就像是古井贡A和古井贡B一样,常年保持较大的估值差。

同样的指数,美国的标普,PE20倍是中枢估值,但是我们的沪深300,我认为目前情况下,16倍PE就属于高估了。

正好前两天朋友问我,我定投的沪深300,会考虑抛出吗?我的答案是,会的,超过16倍PE我就会全部抛出。

三、本周重要事件

①中概股审计协议的进展与资本信息

审计协议的进展刚才有提到,具体就不再展开了。不过想必这个进度,应该绝大部分投资人都没有预料到。

因为就在上周,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就申请自愿将其美国存托股份从纽交所退市,市场感受到中概股的危机越来越大,投资人对中概股回归香港的预期也更加强烈。

这种感觉是正常的,然而对于投资是有害的。

人的本能是二极管思维,即非此即彼:

你不是好人,你就坏人;你说的要么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这条路要么是正确的,要么就是错误的。等等。

实际上现实世界不是这样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灰色的。一个人即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比方说有两个人:

一个人酗酒、烟瘾也大,举止粗鲁,还爱睡懒觉;

另一人生活作息规律,把自己打扮的很整洁,对他人礼貌客气。

试问哪个人比较适合做领导?

我直接说答案,前者是丘吉尔,后者是希特勒。

所以每件事情,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只有一个维度。

我们把目光关注到了目前的诸如访台事件、经济制裁等等,觉得好像我们和美丽国是不是快绝交了。其实看看7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到我们和美国的贸易总值还增长了11.2%。

所以,一边竞争、一边谈判、一边合作,这才是事件的全貌。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二极管思维,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也是重要原因。

因为新闻媒体几乎很少会报道非常可观理性的内容,这样无法吸引眼球,他们总是喜欢用非常极端的方式来进行报道,甚至有时候还会有意或者无意的误导我们。

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看看昨天的新闻:

这个标题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哥本哈根表示:滚球,什么碳中和,老子不干了。

为了进一步获得信息,我们看看正文怎么说:

正文的意思也差不多,只是语气稍微委婉一点。

所以我看完新闻之后,获得信息就是,哥本哈根根据目前的现状或者其他诉求,决定放弃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然后我们再来翻一番原文是怎么说的:

我来翻译一下:

安诺生说:

我们无法在2025年达到目标,这真是超级不幸。我对此感到非常难过。但并不意味着2026年、2027年、2028年我们都到不了。所以我们仍然有成功的希望。

这原话和中文可是大相径庭啊!!!

这就好像我领导给我布置一项工作,中文版的回复是:

老板,这个工作我做不了,实在抱歉,你找别人干吧,我不干了。

但英文原版的意思是:

老板,这个工作我今天来不及完成了,实在抱歉,我可能明天就能完成,实在不行,后天或者大后天,我是有希望完成的。

这完全是两个意思啊。

所以,如果我们按照新闻媒体的意见来做投资决策,大概率是有害的。

除此之外,新闻大部分都报道负面信息,目的是传递过去5分钟内发生的事,而通常突然发生的总是坏事,新闻很少报道十多年才发生的好事,但是总是报道1小时内发生的坏事。

所以,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排除新闻对我们的干扰。在动作上,我们尽可能找原文来看,不要看翻译的版本;除此之外,多看那些有规律的事件,少看突发性事件。

②任正非的寒气

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这个内容被报道之后,我微信各个群讨论的沸沸扬扬,很多公司都转了这个报道,把“寒气”传递到了员工那里。

我个人倒觉得不必要过分解读,尤其是现在不少媒体,会接合诸如区域债务、人口结构等等宏观因素来判断未来经济的不乐观,我认为大可不必。

任正非是中国企业家里属于“伟大”序列里人物之一,他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冷静与理智。他总是在乐观的时候提醒大家要小心,在悲观的时候激励大家要乐观。

这和投资一个道理,市场里,有寒气也有暖气,有坏消息也会有好消息。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距离核战争最危险的一刻。然而,当年道琼斯指数的收益率为-7.6%,巴菲特合伙基金的收益率为13.9%。无论是指数还是个股,既没有大牛也不是大熊,可以说是相当平淡无奇的一年。

巴菲特各大官方传记,都没有关于这段历史的只言片语。在1962年致合伙人的信里,巴菲特对当年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只字未提。

对于宏观经济的各类判断和报道,我们只要看过就行,关键是做好手头事。

查理·芒格说:人生重要之最的两件事是:做好手头的事和投资未来的自己。

③安信证券女分析师和CZ的饭局

本身这个话题没啥好聊的,没想到前几天报道CZ(bi圈一个著名人物)发文澄清,和女分析师只是吃过饭而已,并没有**。

这新闻我倒是很吃惊,CZ那可不是一般的大佬,无论是个人资产还是格局,都属于世界顶流,居然CZ和女分析师会有同圈。

前几年,我和一个企业家聊天,他告诉我,人生其实是个T字型的发展路径。

T中的“丨”,是人生爬坡阶段,这个阶段是孤独的,周围的人脉也不怎么样,或者说基本没有高质量人脉。

当你不断努力,在自己的领域中成为专家之后,就爬到了“丨”的顶端,这时候就会向外延发展,会结识很多高质量的人脉。

我觉得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上述现象。

在自己能力不够强的时候,还是专注于自我提升,当你成为世界顶流的时候,一切都会有的。

④LPR下调

1年期下调5个基点,5年期下调15个基点。
具体来看,中国央行将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70%下调至3.65%,将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45%下调至4.3%。
5年期LPR的贷款去向,主要是基建、房贷、项目建设等等,属于中长期贷款。
所以,LPR的降低,这些方向的融资成本就会下降,变相的提高了收益能力,所以是一种利好的释放。
就拿房贷来说,如果贷款金额是100万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当LPR下降15个基点之后,每个月大概节省90元,一年大概是1000元左右。
说句题外话,由于房贷的调息,很多朋友选择的可能是“按年调整”,那么实际上今年的两次调息,暂时都享受不到,要到明年开年调整完,才能享受到降息带来的好处。
这是今年LPR第三次下调。累计来看,今年以来,1年期LPR和5年期LPR累计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
在本次LPR调整窗口开启前,今年1月,1年期LPR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降5个基点;5月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

⑤国务院再实施19项稳经济接续政策

8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19项接续政策主要包括六大方面:

一是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

二是核准开工一批基础设施等项目。

三是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

四是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债券,再发放100亿元农资补贴。

五是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

六是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

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几个词:

继续给钱、项目搞起来、收费缓一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