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智控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1、拜登政府的政策传言?

拜登政府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加关税,是不属实的。

公司经营稳健,公司在美国(23年)大客户销售是接近40亿rmb,假设一半是在美国(接近20亿),就算是全部加税,也就2亿元,对公司整体损失不大。特朗普当时加关税对公司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回顾一下贸易战当时公司的表现。

核心是中国供应链的能力,最终是美国的客户承担。

2、2023年各业务情况和24年展望?

2023:市场研报对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30亿左右)预测跟公司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汽车板块105-110亿(年初预期120亿,Q3已调整了口径);汽车之外,符合10%的增长目标。

2024:汽车145亿元目标;制冷10%增速目标;毛利率内部要求在2023年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3、公司在美国所有业务销售收入的拆分?

总体预计5亿美金,包括汽车和制冷。

4、汽车指引下调的原因?

23年年初,公司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能有900万辆,根据各个车厂的指引和份额、产品类型,算出来的120亿。最后有些车厂如新势力大幅不及预期,byd也有些不及预期,美国和日本车厂如gm、ford、丰田、本田等都比预期弱一些,北美大客户基本符合预期。

2024年公司预测市场:国内产量1100万辆,全球1800万辆。

5、今年降价压力如何?如何疏导?

常规降价是常态,没有额外的降价,如何双赢是关键。

正常年降是前一年年底,汽车和家电都是,今年这个时候就已经是执行中了。

6、大客户对24年不是很乐观,公司145亿的目标是否考虑到了这一点?

公司对其关注度很高,给公司的目标是220万辆。今年的目标是基于订单,大量是来自于美国、日本等新能源电动化率比较低的地区,如gm今年给的预期很高。

7、毛利率目标是持续提升,24年如何提升?

1)产品结构变化,集成组件越来越多,占比提升,自制率很高,对公司毛利率有利;2)规模效应。

8、组件化,在欧洲拿到了不少项目,大的增量什么时候释放?

原来在大众集团拿到了,是b点,现在大众在最新的一个项目,公司要拿A点,目前进展顺利。BBA希望把整个系统交给供应商(压缩机是找合作伙伴),整个销售额在提升,系统适配性能力也在增强。

9、机器人新进展?对公司机器人长期的布局是否有影响?

信息一直没变:今年Q2是B样阶段结束,会有供应商定点。在进入C阶段,之后再量产。3月份可能会有供应商走访,在加班加点做这个事情。

春节之前交了一大批订单。

10、一季度情况?

公司的几个工厂年前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先途电子初六/初七就开工了。对一季度有信心,23Q4差不多9亿利润,24Q1业绩不会差。

11、墨西哥工厂?

去年买了400亩地,拿到了接近1000亩,制冷、汽车、机器人都会设生产基地,响应客户号召去的。

12、海外工厂的比例?

公司有几种模式,最理想的是每个点可以向客户供货,成本最低的供,供应链安全得到保障。核心零部件在国内生产。

13、byd自己做热管理,是否有竞争?

Byd一直喜欢做垂直整合,压缩机是自己做的,毕竟不是专业厂家,成本也不一定低,没有规模优势。性能和产品迭代角度看,专业的供应商都有优势。开始在做组件级的合作了。

14、公司的预期是高于海外和国内行业增速,公司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全球新能源汽车,70%的车有三花的产品。

145亿,大客户220万辆,增速也有接近20%;byd是400万辆,30%增长;问界公司是独家,增长客观;小米一年有20万辆的车,供货asp很大;

Gm是大几十万辆,丰田等日韩。

15、降本方式?

VAVE: 新技术 新材料的应用,给客户分一部分,自己留一部分利润;

效率提升:自动化,节拍提升。

16、家电如何实现10%的增长?

空调行业24年不一定不好,商用制冷也是个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