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合适的“时间模式”

发布于: iPhone转发:15回复:62喜欢:60

我们生活在时间的河流之中,做股票也有一个交易频率或者“ 时间模式 ”的问题。我自己许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实际是在寻找最适合自己个性、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的 “时间模式”。

记得十年前的一天,在杭州龙井村的一家餐馆吃晚饭,那天就餐的人不多,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和邻桌的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小青年聊起了股票,天南地北盘中大势之类的,后来则谈及了方法。

他的方法就是每天14:50分左右买入,第二天9:40分左右卖出。

我问:能赚钱?

他回答:能,这是一个概率问题而已。每次赚一个点,一年就有250个百分点。当然这有点难,但每年60—120个点则是可能的,不就是每天0.25—0.5个点吗?他的眼睛发光,微笑着反问我。

他说,自己从大学毕业,从仅有的6万元开始,走到了现在。在杭州买了房,还有一批钱在股市做。

聊得不错,离开时交换了名篇,原来他是那个赵老哥的校友。后来联系不多,但喜欢打板的人,能够看到他操作的营业部经常龙虎榜榜上有名,目前他的资金规模自然大了许多。

我试验过他那种方法,而且直接学的教主徐翔。但最后发现,这种方法比较适合25—40岁年龄段的,炒起来太累太伤神。我这个年龄精力不济,每天作业跟不上,就不学了。

另一个极端的 “ 时间模式 ”,则是所谓股票“ 要么不买,买入就至少持有十年” 的夹头模式。

我也尝试研习过这种模式,主要是运用二阶段增长模型估值,选择股票,然后买定离手,坐电梯挨套硬着头皮死扛佛系躺平耍烂装疯卖傻等无所不用其极,为了价值投资也是拼了,最后效果也不佳。

这几年,才慢慢地悟出一些道理:

1、做股票一定要使自己健康快乐。太累的话,即使赚了钱,累坏身体也不值得。另一方面,那种或者买入套牢死扛硬挺、或者坐电梯的方法,也不适合我,即使最后十年能赚十倍,但中间这种折磨人的煎熬我这种急性子的人受不了,毕竟炒股票不是拼命,没有必要付出这么高的代价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啊,何况我这个人向来觉得赚钱发财与否,时也命也,不可硬求的,😄😄

2、咱没有能力预测太长远的发展变化,无论公司还是市场。

虽然也读过许多书,学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做过经济预测,但我记得在北京曾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亲口说,13个月以上的长期预测他都很难,而且结果不靠谱。我打工时也曾经做过公司高管,老板旗下有上市公司,我曾经作业预测这上市公司明年、后年,甚至三年、五年以后的发展,发现十分困难,而且结果不尽人意。对于雪球那些价值投资大V,没有进入过上市公司的大门,都能估值预测上市公司发展变化,咱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3、还有,咱普通百姓小户人家,要养家糊口改善生活,与其耗费5年10年后赚不确定的大钱发大财,还不如每年赚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小钱积少成多。

所以,做股票,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能力、家庭经济情况,年龄,尤其是性格,找到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快乐高兴的 “ 时间模式 ”。

我现在的方法,大致是以三个月为周期、一年做四次的时间模式。

之所以如此,基于以下考虑:

1、上市公司一年四季(次)业绩报告,是散户了解公司的主要渠道。一般而言,三个月内,公司经营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减少我们分析公司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我要做目标公司的股票,拜托这个公司未来三个月内别出什么幺蛾子!

2、选择股票以后,三个月以内的时,就看K线了,子贡论股曰:一根K线打天下!

3、每次要求不高,赚10—15个百分点就谢天谢地了。一年四次操作,如果赢两次,平一次,亏一次(6个点就割肉),那么一年下来20%以上还是可能的。

4、一年打四波,并不意味着每次都需要长期满仓持有。譬如,我期初买入一个股票,如果买入后,一个星期就达成目标了,那我可以马上跑掉啊。然后休息,爱到哪里玩就到哪里玩,不亦乐乎!完全没有必要傻乎乎地非要拿满三个月,这又不是做银行三个月定期存款,😄

5、这种一年四波流,相当于最近流行的 “ 灵活就业 ”,就是有行情做行情,没有行情我就在场外溜达,不受老板的气,不受熊市的鸟气。这就是快乐炒股!

当然,我不会把这个模式推荐给其他人,虽然除了夹头和超短,许多散户其实是没有明确的时间模式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家庭特色,没有必要都搞同一种模式。当然,咱中国大叔大妈,中国小年轻,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照抄那个美国的得过前列腺癌还喝可口可乐的叫巴菲特的那个老头的模式,是吗?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精彩讨论

华风清扬1232023-12-10 10:24

当然也是需要反复实战练习,干中学,实战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极其重要。
我做股票,以前也犯过很多错误,亏过许多钱,最近四年“基本面和技术面结合的趋势投资策略”才逐渐成熟成型,收益率也大大提升。
单就这四年的收益率来说,真的是非常高的。
而且这几年心情很好,做股票赚钱了心情就好,套牢的人生没有乐趣,是吗🤣😄

华风清扬1232023-12-10 10:11

如果不做超短,那么还是应该采取“ 基本面和技术面相结合的趋势投资策略”。
我个人认为,这种“基本面和技术面结合的趋势投资策略”虽然中庸甚至平庸,但比较适合散户的人性和客观条件,更重要的是这种策略兼具灵活性和柔韧性,还有容错纠错的机制,所以具有持续赢钱的可能性。

华风清扬1232023-12-10 10:04

在实践中,“四波流”也是需要变通的。
就2023年来说,我做对了两波季报行情(年初的年报和最近的三季报),做赢了一波中字头央企行情,做对了纳指ETF行情,这四波算下来收益率应该达到60%了。
但做错(亏)了一波“政策牛”行情,再加上七七八八的试错成本,亏掉20多个百分点。
这样目前收益率就不到40%了。
算下来,今年应该算做了五波。
去年做得好。
去年应该是三波煤炭股(第一波晋控煤业平煤股份赢,第二波山煤国际大赢,第三波广汇能源和中煤能源,其中广汇能源大赚中煤能源输得不少)大赢,一波新能源(杉杉股份)短炒也赢,但一波云天化短炒大输了。
所以去年也做了五波。
但四波流的基本框架还是成立的。

华风清扬1232023-12-10 09:38

对“寻找合适的时间模式”做些补充,😄

yugj292022-11-06 09:08

多年经验的总结感悟,好文章,雪球价值之所在。

全部讨论

2022-11-06 09:08

多年经验的总结感悟,好文章,雪球价值之所在。

2023-12-10 09:35

《寻找合适的时间模式》中讲的“一年四波流”,实际上是降低了做股票的难度。
散户做股票,往往喜欢象“民科”那样,去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譬如预测未来股价,譬如长期价值投资,等等。但做高难度动作,失败的概率就很高,尤其是进行极限挑战。我自己认为A股长期价值投资,就是一种比攀登珠峰还难的极限挑战,😄😭
“一年四波流”的好处是:
1、信息的易得性。
上市公司通常一年四次的业绩报告,给了公司基本面“边际变化”的信息,这是做股票所必需的。
2、有容错纠错的机制。
凡人做股票,是会犯错误的。价值投资假设信息完全,自己是不会犯错误的超人——神(“ 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股票要么不买,一买至少持有10年,没有容错纠错的机制。
3、降低了认知难度。
认知难度与持股时间有关,未来持股时间越长,对公司的研究要求越高。要给出公司估值,信息量的需求和处理,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AI也无法做到。但如果持股时间不超过3个月,那么这方面的要求就低了,对公司基本面估值毛估估就差不多了。这样的信息处理,普通人都能做。
4、更容易与市场趋势兼容。
一年有四次选择,那么除了基本面选股、关注买卖点位K线外,还可以兼顾板块热点这种市场情绪。
我自己除了大仗,也就是重仓出击,运用这种时间模式,其中还有各种短期小仓位的试错,以小的代价来提高“四波流”赢的概率和赔率。
当然时间模式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个性。如果你选择T+0 体制下的日内交易和T+1 体制下的 “隔天交易”,那么就根本不需要考虑和研究公司基本面,因为所有的股票只是一个符号,买股票再也不是买公司,而是买彩票,而且中彩的概率很高,😄😄。

2022-11-06 09:21

转发收藏了,谢谢大佬!
波段操作比坐电梯的确快乐很多…

2022-11-06 14:09

这才是有价值和深度的文章,不像那些多数就是一些跟着消息和新闻瞎咋呼,预测明天涨跌的灌水贴。关注,请多多分享。

2022-11-06 12:00

可怜众散户
苦陷伪大V
不识真高人
华兄好文章
才高丈八斗
小散三剑出
追涨杀跌中
乐在其中忙

2022-11-06 11:13

谢谢分享。看到不少人都有这方面的总结或感悟,一年四波流也是一种精炼。我的感觉,市场虽有不少机构资金,但方式上相当割裂,明年那样整体经济预期环境,有可能结构熊或结构牛都不明显,散户因为信息和研发劣势,可能更容易吃亏。

2022-11-06 11:11

炒股不是拼命,说的不错!

2022-11-06 09:04

感受颇深

2023-12-10 11:52

很好的模式

2023-12-10 11:25

做股票不是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