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福寿园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5喜欢:6

这两天把福寿园近10年的财报概况看了下,针对之前的一些担忧,做一些记录。

一、市场潜力和集中度问题

近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以每年超1000万以上的数量在增加,死亡人数每年也在逐步增加,市场总需求没问题。

殡葬地域性明显,受制于地方行政审批和风俗特点,渠道(地方政府)很难复制,甚至很难做到标准化营销。这个跟白酒有些类似。

所以,品牌力会成为一张很重要的名片,毕竟殡葬关系民生,容易出现舆论大问题,地方政府会优先选择有保障的品牌力合作。

二、行政风险问题

殡葬行业因为乱收费与高利润备受舆论谴责,大家担心福寿园的经营会因为A4纸而全军覆没(类似教培行业)。

从本质看,殡葬行业属于基础民生,主要由政府提供服务。但政府遭遇两个主要问题:没钱,没人才。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殡葬行业非常落后与混乱,形成巨大的供需矛盾。

没钱没人才的情况下,政府如何解决?只能依靠民间资本解决。选择哪些民间资本?肯定是优先选择知名品牌合作。

福寿园在历年财报中,多次出现与政府的合作,包括PPP项目合作、合资合作、代运营合作等。因此,福寿园的经营其实是对政府职能的补充,解决政府缺钱和缺人的问题,被A4纸制裁的可能性极低。

同时,国家层面,现在将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省又下放到了市,说明国家也没有能力统一管理各地的殡葬市场。相对应的,国家更多出台类似于《殡葬管理条例》和各种殡葬实操规范的文件,主要是规范行业发展,而非打压。中国殡葬协会也联合各大学和社会机构,出台了不少团体标准,指导业内的公司与人员提升殡葬服务。其中,福寿园作为最大的殡葬公司,对条例、规范、标准的编辑起到了主导作用。

三、社会负面舆论问题

社会负面舆论,更多是自媒体为吸引流量而炒作“死不起”的文章。

殡葬市场的主体,主要还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对于一般家庭,的确没必要选择福寿园这种营利性墓园,福寿园也没那么多地服务那么多人。

买不起茅台的人,天天骂茅台暴利;但不影响喝茅台的人,享受茅台的美味。

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因为福寿园利润高,而对福寿园限价。福寿园的主要利润贡献是在上海,上海应该不会去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其他区域的墓园的绝对利润额其实并不高,不值得地方政府兴师动众。

再者,利润高对地方政府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在房地产下行,经济低迷,财政收入紧张的未来,福寿园的高利润意味着当地政府能拿到高税收,那应该是鼓励还是限制呢?

四、管理层道德风险问题

对于创始人之前的被捕入狱,主要是创始人将贷款挪作他用,涉嫌欺诈,最后无罪释放。

中国企业在早年操作不规范,很容易产生法律风险。既然最后无罪释放,我觉得没什么好讨论的,更牵扯不到道德风险问题。

五、上海地块划拨问题

既然上海政府已经说了不收回了,没必要杞人忧天。

六、少数股东权益问题

有人说这是管理层利益输送。

从财报看,主要原因是收购导致。有些收购占股50%,有些占股80%,从而导致出现不小的少数股东权益。2014年股东权益占比80.7%,2015年-2019年在75%-78%之间波动,2020年后81%左右。后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对合资公司再次收购股权,部分变成了全资子公司。

19%的少数股东权益,还是有点偏高。但可以接受。

七、收购与分红

福寿园的收购还会维持多久?是否还会留着现金不分红?

由于没办法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与营销,也不可能向白酒一样,找个省级分销商实现当地的销售工作,福寿园注定有规模限制。目前的可售面积已经非常充裕(保守估计50年以上存量了),大额资金进行并购的可能性非常低了。

2022年,管理层承诺逐步将分红率提升至60%以上,从历史分红记录来看,大概率会实现。且创始人年事已高,也有意愿落袋为安。

八、核心竞争力问题

近期财报必提员工是最宝贵的资源,公司也通过多期员工股权激励绑定员工利益。

但真正让福寿园具有护城河的,我觉得是先发优势,体现在经营特许、地域垄断、名人垄断三方面。

1、特许经营权:以后大概率不会随意发放,会越来越收紧。

2、地域垄断:每个市县区的墓园都有规划性和排它性,先进入者无需担心有后进入者抢生意。

3、名人垄断:福寿园挖掘先烈和已故名人入住墓园,其家属不可能轻易更换墓园,属于越挖越少的资源,且会形成网络效应,其他名人去世也会优先选择福寿园。名人效应则直接提升墓园的品牌力和销售溢价。

全部讨论

06-21 20:31

定量这块怎么看

07-02 11:27

很好的行业,很好的公司,就是赚死人的钱,不喜欢深入研究,有点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