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持股学习——威瑞信

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6

最近通过富途牛牛,我找到了老巴的持仓情况,正好可以对这些持仓公司进行研究,学习老巴的投资之道。文章主要进行思路分析,不去核实详细数据,仅供自己学习和记录使用。

一、购买与持仓情况

老巴主要在2012年4季度、2013年1季度和2季度、2014年1季度和2季度这三个时间点买入威瑞信,在之后基本没有卖出。买入完成后,持股数1298万股,占总股数9.88%。通过公司多年回购,目前占总股数12.7%,是第一大股东。

2012年-2013年买入时,威瑞信的市盈率大约是20-22倍;2014年买入时,市盈率跌到11-12倍。此后,威瑞信再没有这么低的市盈率了。

老巴买入威瑞信的价格,是40-60元之间,买入后公司再也没有分红,只有回购。当下股价170元左右,市盈率20倍,价格是老巴建仓时的3-4倍,年化收益率大约是12%-15%,算是比较好的投资收益了。

威瑞信2012年每股收益2.04元,2013年猛增到3.77元,之后又回归正常。如果按照2.04元计算,公司2023年每股收益7.91元,增长近4倍。所以,巴菲特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公司利润的增长,而不是估值的增长。至于2014年1季度和2季度市盈率11-12倍买入,是因为2013年利润异常暴涨导致,股价其实并不低,与2013年买入时基本持平。

二、威瑞信护城河的理解

巴菲特买入威瑞信,是源于它无与伦比的护城河和超高的自由现金流。

威瑞信的主要业务是.com和.net的域名管理,而该业务是政府特许经营。威瑞信拿到政府的特许经营权后,在全世界范围发展代理商,由它们负责所在地域的域名注册和售后服务,同时向用户收取费用。威瑞信仅仅作为域名的分发和管理公司,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非常之少,但却拿走了用户付费的大头,因此拥有超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尤其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提升,威瑞信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净利率不断提升,2023年的净利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4.76%,超过了茅台,并且后期还可能进一步提高。因为域名管理并不需要太多技术和资产投入,威瑞信的净利润几乎都是自由现金流。为了避开分红税,威瑞信用净利润回购股票,甚至还会借债回购股票,更大限度的提升股东权益。

对于这一垄断的超高利润的生意模式,只需要考虑供端(政府许可)和需端(域名使用者)是否长期稳定即可。美国民众对威瑞信的垄断非常不满,但随意更换域名管理商,又可能导致域名转移的混乱,引发互联网大崩盘。而且,引入投标机制,有可能会引发域名管理商的短期行为,同样会引发不可预测的灾难。因此,美国政府只要求威瑞信不犯原则性错误,以及限定了涨价幅度,便定期给威瑞信续约。从这里来看,威瑞信的供给端是稳定的。

而在需求端,用户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自身域名的推广上,网站的开发也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和精力成本,有了稳定的客户访问。这让域名使用者不会轻易变更域名,何况每年只需要不到10美元的域名使用费,本身也并不贵。因此,除非域名使用者倒闭或经营不善,否则很少会发生用户流失。

由此来看,威瑞信享有行政垄断的护城河,同时用户的转移成本巨大,这使得它只需要关注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即可,妥妥的公共事业股的特征。

三、个人理解

1、确定性。老巴买的公司,基本都是确定性非常强的,属于长久存在而又拥有足够强大的护城河的公司。可以想象,只要互联网存在,域名管理的业务就不会消失;只要威瑞信不犯大错误,政府就不会更换管理商,用户也不会更换到其他域名。这种公司,拿在手里,基本就不需要操心什么。

2、业务简单。威瑞信公司的业务,只需要30分钟到1小时就能让人理解。

3、超高利润+超自由现金流。威瑞信的主要成本,除去那一堆主机和一批还算可以的工程师,估计就是税务了。挣来的钱,也不需要买什么固定资产,也不需要投入到什么研发,真的让人羡慕。

4、缓慢增长。威瑞信的用户增长已经非常缓慢了,政府也对其进行了涨价限制,所以它并不具备有太强的想象空间。公司因此也不会有太高的估值,市盈率长期维持在20倍出头,这让公司不需要支付过高的股票回购价格。虽然增长缓慢,但叠加上回购的复利,威瑞信的长期回报率并不差,后期估计还能保持10%-15%的长期回报率。

5、等待。老巴首次买入威瑞信时,市盈率是20倍,剔除2013年利润异常暴涨所带来的市盈率降低,近10年仅发生过1次市盈率降低到20倍上下。当前市盈率又降到20倍,具体原因还没有深究。但可以看出,老巴买入的价格,算是非常之低的,这的确是耐心等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