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洋河股份的护城河

发布于: 修改于: iPad转发:0回复:8喜欢:18

最近洋河跌了很多,按照2023年年报披露的分红4.66元,结合当下95元左右的价格,股息率接近5%;6月分红,到时的持仓成本降到90元左右,股息率则高达5.17%。这么诱人的价格,让我忍不住又重新研究了一遍洋河股份

其实,去年6月份我也一时兴起,研究了一下洋河,当时股价跌到130多元。我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洋河的护城河太浅太窄,但遭遇不少的嘲讽。以下分析都是根据自己从商经验的理解,供自己日后查看投资思路。

一、2023年四季度的亏损之谜

洋河在2023年第四季度亏损了,历史少有。分析原因,其实主要是营收大幅下降,支出大幅上升。洋河历年第四季度的营收都是一年中最低的,但去年却更加之低,同比负增长;也许是因为第四季度的销量大幅下滑,导致管理层第四季度的广告投放大幅增长,估计是想挽回颓势。而第四季度所投放的广告,是具有滞后性的,反映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这就导致了第四季度的亏损。

那第四季度广告费用的大幅增长,有没有换来第一季度业绩的大幅增长呢?答案是没有。洋河今年第一季度仍旧增长低迷。可以说,洋河的广告效应已经进入到边际递减的区间,而且递减得非常厉害。

二、股权的问题

之前唐朝买洋河,是看中洋河的管理层。但如大多数球友分析一样,成就洋河的三三制,现在在阻碍洋河的发展。可以说,洋河的国有企业混改制,并不成功。目前看,改制比较成功的,要么是国有资本控股(如茅台五粮液),要么是管理层控股(如双汇)。管理层控股的话,公司成为个人企业,能激发控股人的企业家潜力,将企业传承下去。洋河股改,给与管理层相当大的股份,但又不给予其控制权,这导致企业做大后,管理层更多会套利离开,短期动机明显。同时,新一任管理层又没有足够的股权激励,出现网传的“现任管理层给退休管理层打工”的怪异现象。

当下股权问题,基本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如果真如网传的“追缴股权和分红”,甚至要戴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那么,中国那么多国有企业改制的公司,头上都多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谁还能好好经营企业呢?如果拿公司的利润回购股票,再给新的管理层发放,那市场又不会同意。即便腾讯早些年如此快速的发展,现在市场上仍旧质疑其增发的大量股票。

这让人想起巴菲特反对给管理层发放股权。他认为,管理层做得好,可以给予高额的薪资奖励;至于管理层是否将薪资换成股票,那是管理层的个人行为了。

三、张联东的管理层现状

这两天我看了一些张联东的视频,感觉他具有很明显的公务员气质,踏实肯干,干劲十足。这与他长期从事的工作有关。这是否是好事呢?如果一家企业,已经具备了极强的护城河,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也非常成熟,那张联东可能会非常合适。但一家企业还处在市场激烈竞争,对手你追我赶,公司内股权复杂,公司利益分配有争议时,那具有企业家气质的掌舵人可能会更适合。

毕竟,经营一家激烈竞争的公司,与管理具有垄断性质的行政部门,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圈。而张联东是否能从一名优秀的公务员,转变成一位力挽狂澜的企业家,我无法做出评价。

另外,隔行如隔山,一般来说,公司的掌舵人最好从公司内部提拔,而非空降。这也是巴菲特收购一家公司时,必须确保原来的管理层仍然留任,否则他是不会碰的。当年苹果找来一位“卖糖水”的CEO当董事长,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张联东的管理风格,一上任便普调了员工薪资,今年也将洋河的分红比例提升到70%,这都可以看出,他还是很注重员工和股东的利益。至于唐朝说他不诚信,我觉得并不成立。“总体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并不等于已经完成15%增长,从语境分析,管理层在年度大会上讲的是各项工作安排得到有序开展。如果唐朝认为管理层发布的信息不诚信,导致其投资亏损,完全可以起诉洋河,要求其赔偿投资损失。

四、洋河的品牌力

不得不说,洋河握有一手好牌。就如财报所说,它是国内白酒里唯一一个拥有洋河、双沟两个中国名酒的公司,当然,还有好几个中国驰名商标。然而,我感觉洋河并没有把牌打好,没有充分发挥品牌的势能。

酒,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流传千年。不同于茅五泸等头部品牌,洋河一反常态,不去挖掘历史的优势,而是强调创新,强调时代的大国背景,强调航天的蓝天梦想。与之对应的,洋河把品牌的情感诉求落地到男人的胸怀,以及男人的梦想。一句话总结来说:茅五泸向后,洋河向前。

这种品牌定性是好是坏呢?在2018年之前,洋河的“梦想”文化是很应景的,中国处在高速发展中,GDP超越日本成为第二,人民越来越富有,互联网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甚至在很多领域可以和美国掰手腕了。在一片欣欣向荣的盛世中,我们去谈“我们的梦,时代的梦”,让人豪情万丈,举杯同贺。然而,把自己与时代绑在一起,时代兴则品牌兴,时代弱则品牌弱。2018年以后,尤其在疫情对普通民众的冲击下,大家对未来迷茫,对人生焦虑,洋河的广告再去谈“男人的胸怀”、“时代的梦想”,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广告的势能也肯定会大幅下降。这从近年的财报也可见端倪,广告费用大增,业绩却缓慢增长。

另外,洋河的品牌定位,其实不具有独有性。其他酒企,也都可以这么宣传;甚至任何与男性强相关的品牌,都可以这么宣传。比如,比亚迪就宣传“build your dream”。长期的广告宣传,并不能垄断用户心智。

反观江苏的另一个品牌今世缘,并不具备什么历史背景,广告中围绕“缘”字大力推广:父母子女的缘分,同学的缘分,各种宴席上的缘分……从目前看,其广告势能非常之大,收获不少业绩。一个无历史沉淀的品牌,用草根的打法,便在江苏省内把洋河打得难以招架,可见洋河的品牌护城河的确很弱。

五、产品竞争力分析

茅五泸目前都是采用大单品战略,抢占高端市场,实现业绩与利润的双提升。洋河这几年也想效仿,强行拔高自身品牌定位,推出高端白酒。尤其是对手工班的推动,对外宣称产量极少,极其稀缺,具有送礼属性和收藏属性,并承诺每年10%的收藏增值,公司进行保底收益回收。这番操作,着实让我大跌眼镜。收藏属性是市场自发行为,公司越界承诺“兜底”保收益回收,让人以为串场到理财产品市场了。

从这也可以看出,公司有心做高端,市场却不买账,情急之下才想出来这种昏招。

至于洋河传统的中端市场,应该还是比较强势。洋河如果把资源压在100-300元的市场,会不会更符合自身实际呢?这个我不可得知,但我知道,高端市场容不下那么多牌子,高处不胜寒,要强行挤进去,必定非常之难。

六、企业文化

洋河的企业文化,感觉很弱。从官网的企业文化看,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都没有提及品质(质量)和用户,只在价值观处提到了“品质主义”。而创新和梦想却多次提及,尤其创新。这从洋河的产品包装、产品命名、产品广告也能看出,洋河的确很追求“新”。但酿酒业需要多少“新技术”呢?我们从各大酒企的研发费用就能看出。

创新、梦想的企业文化,我个人认为太虚,而且很难传达到员工,甚至会走歪。说白了,我觉得洋河缺乏用户思维,缺乏品质执念。这从网上的评论也能看出,洋河酒的质量不稳定,很多人喝了头疼。

洋河在十几年的一路狂奔中,高速增长掩盖了这些问题,可能是需要好好补课了。

七、是否值得买入?

写完以上一大堆,从十年持股的角度来说,其实洋河的确定性并不强,不符合我的要求,肯定是不能重仓的。

洋河所处的白酒赛道的确太好了,超高利润,超低投入,大把大把的自由现金流。而且,洋河累积到今天的体量,有足够的资金对抗品牌的下滑,很难遭遇大幅下跌,大概率会缓慢增长或缓慢下跌。

目前,管理层将分红比例提升到70%,个人感觉是为了缓冲业绩不如预期的市场负面冲击。这个分红比例是否能延续下去,还具有不确定性。鉴于洋河历史分红比例大抵在60%左右,即便下滑,也是有限。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打算在95元以下买入1%的仓位,算是列入观察仓,或者纯属小赌怡情。如果管理层能做出正确的方向调整,而股价又足够低,我有可能会加大持仓。

全部讨论

05-13 20:34

可以来一个梦之蓝·如梦,人生如梦

05-13 18:49

80元买入的决定不动摇

05-13 18:48

说的太对了,广告的宏大叙事,败给了缘字
唉,谁现在关心没用的啊,还是管好自己吧。

洋河应该跟航天,空军,航母合作,推广梦天海之蓝系列。

05-13 19:09

文章不错,分析准确,有待观察,逢低买入是不错的选择

05-13 18:41

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