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莉丝汀连亏7年,暴露了那些短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月,“烘焙第一股” 克莉丝汀因两则新闻引发大量关注,前有愚人节当天披露业绩报告,曝“上市八年连亏七年”,后有清明节当天出售的青团抽检不合格。

2020年4月4日,据新京报消息,克莉丝汀上海仓汇路店由于出售标称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春之味”青团“菌落总数超标”,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随后有媒体经天眼查梳理发现,克莉丝汀近年曾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2019年5月,宁波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虎皮蛋糕被检出菌落总数不合格;2018年3月,宁波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甜罗宋面包同样因菌落总数不合格被查;2016年6月,上海克莉丝汀食品五莲路店销售的酥性干点心因酸价超标被罚5.1万元。


除了食品问题频频曝光,克莉丝汀业绩也屡屡下探,在2012年上市后第2年便开始陷入亏损困境,曾经的“烘焙第一股”如今则成了“仙股”。根据克莉丝汀公布的2019年未经审核业绩,截至2019年12月31日,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5.49亿元,相较上年6.64亿元同比下降约17.34%;受收入及成本下降幅度不同的影响,毛利为2.39亿元,相较上年2.96亿元同比下降约19.25%,毛利率从上一年的44.56%微降至43.53%;全年亏损2.07亿元,相较上年亏损2.32亿元同比下降约10.98%。



如今的烘焙市场产品同质化高,新品牌不断涌现并利用电商渠道与外卖平台拓宽消费渠道,而以星巴克、喜茶、奈雪为代表的潮饮品牌也在不断跨界并深入烘焙领域,出现了更符合消费者心意的现场烘焙与“饮品+烘焙”模式。而克莉丝汀在这些方面不占优势,在业态、营销创新方面亟待发力,创造新的增长点。克莉丝汀在业绩报告中表示,报告期内营收减少主要因集团2019年持续实行关闭绩效不佳且租约到期门店的策略,共关闭旧门店117家,期间虽也开设新店7家,门店总数仍从2018年底的586家减少至2019年底的476家,净减少了110家门店,销售点的减少及新开店运营时间尚短影响了收入。从地区分析,上海地区仍是克莉丝汀最主要收入来源。


因受零售店数量减少的影响,克莉丝汀面包及蛋糕类营业额同比减少14.24%,点心类销售额同比减少约10.09%;由于传统月饼消费市场持续消退,克莉丝汀月饼类收入也较上年减少了23.5%;同时受行销方案缺乏和零售店数量影响,含胚芽乳、果冻等产品收入在品类中降幅最大,减少了约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