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马太效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典出《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68年,美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首次用“马太效应”概括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民族到公司个人,马太效应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形式,利弊交织,一言难尽。但社会财富两极分化,是马太效应中最邪恶的一种;阶层因此而撕裂,社会因此而动荡。世界经济危机的本质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或生产力落后。富豪年年增加,穷人却越来越多。

马太效应像极地寒冬,冰冷无情。据瑞士信贷2017年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全球最富有的1%,拥有世界财富的50.1%,约140万亿美元。全球总财富在过去1年内新增16.7万亿美元,美国占8.5万亿。0℃数字,冷却了人与人之间本就脆薄的温情,却无法冻结财富加速向富裕国家和富裕人群狂奔的速度。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有人将老子的“天之道”命名为“张弓效应”,与马太效应相对。有人问道:因为马太效应的存在,共同富裕还有可能实现吗?估计很多人的答案是,你想多了。

从微观层面来说,马太效应有其积极的一面。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只要努力做得更好,就可能变得越来越强,享受马太效应带来的超额奖赏;这种超额奖赏又成为其他人或小团体的追求的目标,这种竞争有利于资源的配置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则是消极的。大多数人或小团体必然是竞争的失败者,不公平的马太效应就可能成为他们逃避现实、拒绝继续努力的借口。

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谁都知道,很多人还知道它的高度是8848米。但是,谁知道世界第二高峰叫什么名字?世界第二高峰叫乔戈里峰,仅比珠峰低237米。C罗的技战术能力,相对其他优秀球员,差距并没有几十倍,但他的收入却是其他优秀球员的几十倍……这就是赢家通吃现象。

赢家,是马太效应最青睐的对象,尤其是娱乐明星和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托现代传媒发达之福,消费者接触迈克尔·杰克逊、梅西、汤姆·克鲁斯等明星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广告业更是将明星效应发挥到极致:请顶级明星代言,可能要贵不少,但分摊到庞大的消费群体的人头上,所费并不多。市场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消费者的大脑只能记住有限的几个顶级明星,选择次级人物,效果将大打折扣。

任何一个圈子都有其顶级人物,因此,要想利用马太效应,获得超额奖赏,显然,你首先必须成为圈子里的顶级人物。一个商业资讯机构的首席顾问,其薪酬是其同事的10倍。难道他真比同事能干10倍?显然不是,他是该商业资讯机构圈子里的顶级人物,他因而获得了超额奖赏。虽然有一点不公平,但大家对这种马太效大致持默认和赞许的态度。

有些专业领域,由于其领域的广阔性和重要性,其顶级人物有时能获得超出娱乐明星的超额奖赏。1994年,《福布斯》杂志列出的富豪榜,第二名是一位律师,他远没有如日中天的网球巨星阿加西有名,但他在1994年挣了9000万美元,是阿加西的4倍。这个例子提醒我们,若想有丰厚的超额收益,一定要选择重要的专业领域,并且,该专业领域的收入弹性一定要足够大。如果选择做公务员,想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是很困难的。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同样是做事,大多数人会根据该事情能带来的利益,决定自己的努力的程度;而另一部分极少数的人,不管事情能否带来收益,总是全力以赴,将其做到最好。他可能只比大多数的人多花一点点时间,多用了一点点认真,但是,这少数的人,往往会脱颖而出,成为马太效应的赢家,获得超额奖赏。

总是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在达到一定层次后,你会发现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而大多数的人,平平常常做事,达到及格即万事大吉,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并不少很多,却没有任何额外奖励。大多数人没有过马太效应的体验,也就无法食髓知味,做人生的赢家。如果不到一定层次,是无法体会马太效应的力量的。

马太效应除了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获得,你还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它。曾经有一个新闻,某位淘宝大买家,一年下来,用积分兑换了一辆卡迪拉克。如果你是招商银行的VIP客户,就会发现,办理业务时,不仅不用排队,每逢节假日,你还会经常收到招行赠送各种礼物。消费领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只要比普通人的消费高出一些,你就会获得超额奖励。也就是说,你如果说马太效应的获益者,你不仅直接受益于你的做事,在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会享受到马太效应带给你的好处。

在当今残酷的竞争的社会里,许多人尽管努力向命运抗争,但最终大多数都是失败者。越是希望得到的,越有可能得不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锦上添花小人多,雪里送炭君子少;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屋漏偏遭连夜雨……这就是冰冷的马太效应中,“连有的都要夺去”。知道自己被马太效应抛弃,仍然继续努力,有的人视之为也是一种英雄主义,更是一种正确触摸马太效应的方式。

马太效应与均值回归之间有没有矛盾?肯定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注定是不稳定不长久的。中国人讲盛极必衰,富不过三代,都是强调均值回归。当然,旧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而言,人类不能坐等其均值回归,应该主动运用张弓效应,抑制过度的马太效应。就个人而言,凯恩斯不是说了么,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