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状告中清光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4

光伏,真的没有门槛吗?

其实并非如此。多年以来,这个行业有个很不好的现象,任何一项新技术只要一出来,用不了多久,几乎都会迅速扩散。业务大拿或技术骨干,怀揣着老东家的技术,挖一票老东家的人,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或者自己创业的,都屡见不鲜。不要说别的,即使是在投资门槛极高的硅料环节,往远处说有青海丽豪的段雍,往近处说有联合太阳能的张龙根——当然他们都有资本加持。

所以,光伏行业并不是没有门槛,而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架不住这样抄袭式的复制。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片仔癀云南白药的配方可以随便公开,估计一样会被卷死。

在这个光伏的冬天,天合光能,打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一枪。

01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大佬发出最强音

6月11日,天合光能董事长、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高纪凡在2024SNEC大会上

光伏企业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家的知识产权,充分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另外一方面,亦要防止落入有的企业刻意设置的专利陷阱。

这两种说法看上去好像有些矛盾,其实判断起来并不难。因为,知识产权经常给投机分子用于不正常专利申请。专利流氓们大多以专利为生,其后果是阻碍而不是推动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就像诺基亚,用专利打劫了几乎所有中国手机企业,既准且狠,专利授权收入已经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屡屡发起专利诉讼的Maxeon,业绩和股价都跌成了狗,未来会不会躺在SunPower的大把光伏专利上,当起光伏圈的诺基亚,现在看也未可知。还有就是,日本企业封印HJT的专利,30年而不用,阻碍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如开头所说,我们现在要谈论的是,因为不尊重知识产权,因为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土壤,整个光伏行业正身受其害——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行业在过去多采取“拿来主义”的某种反噬。

在2024SNEC大会上,赶碳号感受最深的,就是保护知识产权正成为行业共识。朱共山、高纪凡、钟宝申等光伏大佬都大声疾呼,光伏全行业应该充分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这已经刻不容缓。

现在,天合光能率先举起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旗。

公开资料显示:天合光能与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清国投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2024)苏03民初186号】,在一周前、也就是2024年6月11日开庭。

该案件由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第一法庭审理。

这是光伏行业首个知识产权纠纷。目前,该案未公布判决书。

02 中国光伏领跑全球,离不开巨额研发投入

在2024SNEC大会上,高纪凡强烈呼吁:“全力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高纪凡说:“如果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大行其道,跨界跨行的企业和原有公司的高管出去创业,随意侵犯其他公司的知识产权能够成功的话,哪一个企业有动力投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投入从事技术创新和研发?如果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能得到严惩,就不可能走出‘以创新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纪凡这一席话,引发全场光伏同仁的强烈共鸣!

赶碳号统计了头部光伏企业的研发费用。

其中,天合光能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分别是9亿、12亿、15亿元。如果看研发投入的话,那就更多了。公司年报显示:天合光能2023年研发投入高达55.30亿元!

同样,隆基绿能TCL中环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通威股份等企业,均在研发上不惜投入重金。

主要上市光伏企业研发费用情况;来源:WIND

光伏行业作为高科技行业,本来是有很高门槛的行业,但是中国跨界光伏的势头近乎疯狂,根本看不到光伏技术阻止了光伏跨界者。那么,新玩家的技术,又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答案,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

在展会上,赶碳号问及新入局的光伏企业的技术团队来源时,竟然有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说:“这个需要研发吗?挖几个人不就行了?这个行业哪有秘密?”

是的!

光伏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技术团队流动的速度,几乎超过任何其他行业。甚至有的跨界者,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动起来就是几十人、上百人。

03 中清光伏,专利知多少

2024SNEC中清光伏展台;赶碳号摄

不走寻常路!这是赶碳号在2024SNEC看到中清光伏展台时的第一感受。在渔舟唱晚的优美音乐声中,中清光伏的茶艺师进行着茶艺表演,虽然面前空无一人。

中清光伏的茶,是光伏茶,光伏板下种出来的茶。中清不光卖茶,还卖酒,还卖面膜。

2024SNEC中清光伏展台;赶碳号摄

中清光伏的工作人员对于中清副产品的讲解非常热情,头头是道,但就是没人讲解他们家的电池和组件。赶碳号品尝了下中清的鸡尾酒,味道不错。

现在,不走寻常路的中清光伏,这次却“摊上事”了。

经过查询得知,中清光伏其实也有IPO上市的打算。

中清集团6月15日官微发布的新闻——《中清孚尧电力宣布Pre-IPO轮融资进展》中提到:2024年6月15日,中清孚尧电力(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清孚尧电力),一家国内领先的高效光伏电池、组件研发生产和绿色电力资产投资管理企业,在第十七届SNEC展会上宣布与中新建胡杨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胡杨基金)达成Pre-IPO轮融资合作。胡杨基金关于中清孚尧电力股权投资项目之专项基金设立议案获得主管部门审批通过。这标志着中清孚尧电力Pre-IPO轮领投正式确定,本轮融资领方投资金额不少于4亿元。”

一般来说,Pre-IPO轮融资意味着公司已经上规模,准备IPO了。

中清孚尧电力虽然注册的时间早,但是两次更名,业务也多次发生变更。被天合光能起诉的江苏中清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中清孚尧电力100%控股的子公司。因此,看中清光伏的背景,还要看中清孚尧电力。

中清孚尧电力的股东结构复杂。但是关键核心股东和管理人员有两个:吴亚伦、任一东。他们二人又是什么背景呢?

吴亚伦,与禾望电气有关;任一东与中环有关,二人均非技术出身。

公开资料显示,吴亚伦和陈博屹在2018年,以4.08亿元的价格把孚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51%股权卖给了禾望电气。这笔交易溢价率高达830%。账面净资产仅仅9,000万的公司,最终估值为8.36亿元。

禾望电气在当时披露了吴亚伦的简历:

1983年8月出生,学士学位,历任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个人防护部客户服务代表,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外销售经理,南欧区销售总监,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欧洲及亚太区总监,全球电站投资部总经理,卢森堡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中伏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孚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样看,吴亚伦是销售起家,有五百强跨国企业从业经历。

任一东,则与TCL中环有关。

2017年中环官微发文:《未来已来,中环股份超级领跑者X系列组件诞生记》。

文章提到:“会议首先宣布成立中环艾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环股份及无锡艾能公司光伏新能源产业拼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环艾能将着力于太阳能光伏组件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等业务。中环电子集团总经理,中环股份董事长沈浩平先生发言表示:中环艾能公司是中环股份、无锡艾能公司与优秀的市场经理人共同组建的平台公司,是进一步探索运营体制优化和国有资产民营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沈总对中环艾能公司寄予了厚望,同时表示中环股份会全力在光伏产业的制造链中为中环艾能公司提供坚强的后盾。”

任一东,就担任中环艾能的总经理。

就后面事实来看,中环艾能应该是没有做起来。中环艾能赶碳号以前写过的新霖飞,曾是其重要股东。

赶碳号摄

在2024SNEC上,中清光伏推出了TOPCon先锋1号、2号、3号三款组件。中清光伏Qnsolar被评入“全球'Top Performer'组件制造商”名单。从对外宣传的口径来看,做得似乎还可以。

但是,赶碳号从公开信息中,并没有找到中清光伏的技术团队信息。不过,看一家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专利情况是个重要参考。

天眼查显示,中清光伏申请了55项有关光伏的专利,其中专利公开的是10项,授权的28项,15项在实质性审查,2项驳回。所有申请的专利中,只有一项专利名与TOPCon有关。

那么,如何评价中清光伏的技术研发成果呢?

可以对比同行:天合光能2023年一年新增专利申请1640件,其中发明专利801件,位居行业第一。而晶科能源在2023年年末,仅TOPCon专利就有330项。

当然,像中清这样的小公司,是无法和头部企业相比的。

04 头部企业:说得很大声,做得很“憋屈”

在2024SNEC上,多家头部企业谈及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高纪凡认为,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纪凡还提到:“在今年两会期间,我提出关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的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认可。“

朱共山表示:“迄今为止,光伏领域的专业院士、国家实验室寥若晨星,国家资本在制造端的投入度和相关资源要素配置令人期待,产业韧性和自律性还亟需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还远远不够。”

钟宝申则说:“在过去这些年,我们的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是有所缺失的,导致整个技术扩散得太快。大家都是‘拿来主义’。创新企业引领进来了,有些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些企业创造了不错的技术,但在经营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今年2月,晶科能源李仙德在接受赶碳号采访时提到:“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晶科一向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是一家企业该有的担当。光伏同行们获得专利其实有很多的方式,比如说授权、购买、交换,而不是去逃避。”

在今年两会期间,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民营科技型公司把自主创新放到很高的位置,究其原因是我国不断提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这能有效激发科技型企业在研发领域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投入,思考5到10年甚至更长远的企业自身发展和技术路径。”刘汉元建议,应该继续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等。

头部企业一向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但其自身在海外专利纠纷中,也经常处于被动应战的状态。

2022年,隆基被韩华起诉公司专利侵权。开头说过,TCL中环子公司Maxeon拿起SunPower给的专利武器,向中国企业全线开火,先后向掌握叠瓦、BC、TOPCon技术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发起专利侵权诉讼。通威股份爱旭股份阿特斯等企业均在海外被其提起诉讼。

另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作,中国光伏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颗粒硅”为例,协鑫科技为此投入了十年时间进行研发、调试、精进,才得以面世。朱共山曾笑言,多少年来协鑫在发明创造方面,为光伏行业做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协鑫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相当缜密。

在专利授权方面,晶科能源做得不错。2024年1月5日,晶科宣布其子公司以合理的许可费用,已将其部分N型TOPCon相关专利的使用权授予全球前十家光伏企业中的一家,允许被许可方在其相关TOPCon产品中使用前述TOPCon专利技术(目前,共计授权了两家企业)。

后 记

对于天合光能的举动,赶碳号要点一个大大的赞。

光伏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光伏市场要想真正健康和繁荣,企业间就必须公平竞争。

所以,中国企业要放下东方文化所谓的面子,也不要担心伤了同行之间所谓的和气,该打官司就打官司,拿起法律武器,捍卫知识产权。这不只是关乎企业的利益,也是关乎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尊严。

END

全部讨论

即便全行业一通猛如虎操作下来,结果无非就是打赢了个别官司,揪出了几个(曾经的)公司职员。
国内几乎所有的光伏头部本身就是靠(合法利用与侵权)别人的技术做起来的。
可以查一查隆基与中环的金刚线切割,这是当今所有头部快速成长的基础。
隆基为何能一反常态,猛然间翻转式高调官宣T硅片与所谓的hpbc二代?真是基于苦研了7年的技术沉淀?
几个几十年前就把perc效率做到极致的中国人并没有受益于中国的这场perc光伏盛宴。

强烈支持,现在光伏行业总多龙头企业加在一起,市值5000亿左右,700亿美元市值。就这个可怜的市值,还有众多人在踩,不断嘲笑和提示风险。
要是这个产业在美国,绝对高科技,行业总市值至少翻十倍,7000亿美元起步,看美国第一太阳能市值就知道了。全球第一的行业落到这个地步,真是一个笑话,还要被外国人奚落,被本国人鄙视。

06-19 14:48

绝对支持这种拨乱反正的行为

雪球的人素质比较高。普遍支持维护知识产权。